资源简介 小灯泡亮了 【教学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学生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学生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学生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学生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