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放大镜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放大镜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学生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观看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学生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
1.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学生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学生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学生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学生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3.操作学生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学生。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学生的观察,这也是对学生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学生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学生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学生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学生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学生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