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清朝雍正帝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B.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
C.历史解释和历史叙述
D.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
2.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分别体现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二府三司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明朝设立内阁制
D.明朝设立内阁制
清朝设立军机处
3.中国古代某机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其属官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他们“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
A.唐朝的政事堂
B.明朝的内阁
C.清朝的南书房
D.清朝的军机处
4.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  )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
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5.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6.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
A.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
B.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
7.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8.康熙对诸臣说:“普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北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这反映了清朝(  )
A.版图进一步开拓巩固
B.长城内外治理一体化
C.边疆治理方法有创新
D.长城防范力度被削弱
9.“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适应西北用兵之需
C.巩固君主专制
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10.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采取富民政策
11.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离土司,改由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D.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12.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D.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13.如图是清政府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金瓶掣签制度(  )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
③使西藏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④体现了清朝对边疆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当时清政府推行(  )
A.闭关自守政策
B.工商皆本思想
C.重商主义思想
D.重农抑商政策
1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影响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加强皇权……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然而,由于皇权高度集中,却使皇帝所管政务大大增加。明成祖即位后,参据此制,简选翰林院文臣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成为皇帝的参谋。此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刘文正(统勋)公丰范严正,如对神人……每值军机处,闭目坐,闻人言有误,乃张目侃侃直陈。内侍传赐食物,谢恩只领,从不与内侍交一言。其端严慎密如此。
——摘编自葛虚存《清代名人佚事》
(1)材料一中的“丞相”设置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归纳明朝设内阁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置军机处的最初目的,并归纳其运行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新变化的本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与,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根据史料一,说出雍正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指出清代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对清代政治有何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设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布政使司。康熙登基之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为陕西、甘肃两省,内地划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将军辖区,委派重臣推行军政合一的统治,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五个将军辖区,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等,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1)史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这一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
(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管辖西藏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15:ACDDD
CDCBB
BDAAD
16.(1)秦朝。
原因:废丞相制;皇帝事务繁多;减轻皇帝负担,提高行政决策效率。
(2)目的: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特点: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办事效率高;机密性强;由皇帝亲信,能力强、素质高的官员担任军机大臣。
(3)君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7.(1)为处理西北军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职责:传达皇帝旨意,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
影响:保证了政令的快速传达、执行;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18.(1)特点:清承明制,略有损益;因地制宜,体现民族特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2)影响:奠定现代中国行政区划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流,有利于保持中华民族文明的多样性。
19.(1)政策:唐朝对周边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积极影响:唐太宗这一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2)原则:尊重民族差异。
措施:确立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