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万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月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锺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黄石公等,就颇具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做“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只要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就能把握历史背后的思想,但不能把“想象”当作“证据”。
B.“索隐派”学者借助离奇的想象,凭借只言片语找出隐藏的人和事,来否定真实历史。
C.李大钊认为历史和现实相互关联,研究历史可以洞察现实,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
D.艺术想象有时会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历史想象跟艺术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有相通之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观点,后文重点论述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的异同。
B.文章第二段借用胡适的“祖孙的方法”,意在阐述历史研究中离不开想象的观点。
C.第三段列举《史记》中刘邦之母大泽遇蛇等例,阐述了历史想象有时也具有艺术
想象的意味。
D.文章多处引用中西方理论及名言,结合典型事例加以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历史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经历无直接关系时,研究者可借助历史想象力开展工作。
B.虽然我们不可能认识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但通过想象,我们也可把握其整体特点。
C.历史想象是为寻求真相,艺术家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艺术想象的价值不及历史想象。
D.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合理的历史想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照亮大山女孩的梦想
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张桂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忠诚——“我是个党员”
在华坪县档案馆五楼,工作人员打开了编号从231到238的档案柜,里面摆满了张桂梅的各种荣誉等,共有200多件。
张桂梅1957年6月生,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上学了是班上的文艺骨干,初中时在学校主演过歌剧《江姐》。革命先辈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她。记者采访时,张桂梅随口便能唱出一段:“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
18岁时,张桂梅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开始在林业企业做行政,后因林业子弟学校缺老师,她转岗从事教学,还带出了不错的毕业班。再后来,张桂梅考取师范学校,毕业后和丈夫到大理教书。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后,1996年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调到条件相对较差的丽江华坪中心中学教书,后又调到刚组建的民族中学任教。
1997年,张桂梅查出患有重病,校园里几百米的路得一步步挪,时常疼得汗如雨下。同事们半夜送她去医院,熬好中药送到她宿舍;县妇代会上,代表们现场给她捐款;县长说,“我们再穷也要治好你的病”。谈及这么多年的坚持,张桂梅说:“我的初心就是报恩,要回报这片热土。”
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建校10多年来,张桂梅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多公里,走到了许多大山里“汽车轮子到不了的地方”。她无数次掏出自己的工资扶危济困,甚至协调给乡亲们引水修路。张桂梅曾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教育事业;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我是个党员,党员为群众办事,没什么该不该管的!”
初到华坪,张桂梅遭遇人生最低谷;创办女子高中,她历尽万难,也曾一度想放弃。同记者聊开了,张桂梅说:“自己能挺过来,一是最困难的时候拿自己和革命先辈比比,觉得也没那么难;二是做事不能心里老有个我,你忘了自己忘了病痛,事情更容易办成;三是咬牙坚持,熬过今天,或许明天就有希望了。”
忘我——“她是把自个儿都舍出去了”
“她身上那么多病,学生上课时,躺着多休息休息不好吗?”说起张桂梅,相识多年的王秀丽既心疼又钦佩。
“那怎么可能!”对于“多休息”这个提议,张桂梅不仅表示“万万不能”,还反问:“你休息了,没人拿喇叭喊了,校长不陪她们读书了,女高还是女高吗?”
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开办,捐助方希望张桂梅来兼任院长。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54名孩子的妈妈。那一年,赵建英来福利院工作,如今已满20年,她见证了院里经费最紧张时张老师带着孩子们到街上卖玩具贴补经费,也见证了一拨拨孩子长大成人。20年间,福利院先后收养了172名孩子。赵建英感慨:“张老师对孩子们,真好。”2008年记者到此采访曾巧遇张桂梅的姐姐,说到干起工作来不管不顾的妹妹,姐姐说:“她是把自个儿都舍出去了。”
传承——让学生“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早晨,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5点半起床,5分钟洗漱完毕,跑步上下楼梯;课间出操,她们一分钟就站好队;下课铃声响起,跑到食堂排队、打饭并把饭吃完,她们要在10分钟内完成……也许有人会问,管理是否严格了些?王秀丽从2008年起,就跟张桂梅到女高学生家中家访,她说:“当你看到一个家徒四壁的母亲,把女儿的奖状一张张铺在地上,那种自豪可以点亮整个昏暗的房间,你就能理解张老师。”
十几年来,华坪女高探索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张桂梅相信:只要有党组织和党员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对红色教育,张桂梅想得很深:高中阶段,学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红色基因的传承,并不只是知识讲授,涉及学生的心灵塑造,能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七一勋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代楷模”……对于荣誉,张桂梅很淡然,她说:“我就是个山村女教师,还是个老党员,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做的。”
这名老党员身上的光和热,就像“峡谷里的灯盏”。她把自己活成了一盏明灯,照亮大山女孩的梦想,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7月17日,第04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桂梅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受革命先辈精神的影响。初中时在学校主演
过歌剧《江姐》。
B.张桂梅18岁时考取师范学校,毕业后和丈夫到大理教书,从此走上了教育教学的
工作岗位。
C.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之后的10多年里,张桂梅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家访超过
1600户,行程11万多公里。
D.张桂梅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那年成了54名孩子的妈妈。20年间,福利院
先后收养了172名孩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桂梅患重病后,身体备受折磨,得到了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得到了妇代会代表
们的捐款,得到了组织的关心。
B.张桂梅虽然身体有病,但仍然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无数次掏出自己的工资扶危济
困,甚至协调给乡亲们引水修路。
C.华坪女高严格按照张桂梅制定的以“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
人”的特色教学模式育人,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的要求办学。
D.张桂梅认为,高中阶段学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要
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
6. 作者认为“她把自己活成了一盏明灯,照亮大山女孩梦想,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请联系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和分析张桂梅是怎样把自己“活成一盏明灯”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7分)
(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行而供翼①,非渍淖②也;行而俯项,非击戾③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 ④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⑤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供:通“恭”。冀:当作“翼”,恭敬之意。②渍淖:陷于烂泥。③击戾:抵触。④“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⑤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及:到达
B.意亦有所止之与 意:意思
C.然而君子不辩 辩:辩论,辩驳
D.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 县:同“悬”,悬殊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
小/不为不成/
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
小/不为不成/
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
小/不为不成/
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
小/不为不成/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荀子认为,读书人行走时小心谨慎不是因为怕陷在烂泥里,与别人对视先低下头
也不是因为惧怕对方。
B.荀子认为“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的辩说并不明了,所以君子不去争论;
倚魁之行并不难做,然而君子不去做。
C.荀子认为,人们之间的资质即使相差悬殊,也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努
力而得到弥补。
D.荀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总是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做,那么他的成就是不可能超过常
人很远的。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2)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11. 本文与《劝学》都举了“骏马”“驽马”的例子来论证,请指出二者在论证目的和
方法上的不同。(4分)
(二)文言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糜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史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鹰鹿攸伏,鹰鹿灌濯,白鸟鹤鹤。主在灵沼,于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三)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春秋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分。这里梁惠王称“晋国”是按旧称,实指魏国。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是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B.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麇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C.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麇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墨翟。
B.叟,指老的男人《愚公移山》中有“河曲智叟亡以应”。也用作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C.千乘,一车一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因饥饿而死。
C.虽然文王用了百姓的力量来兴建高台池沼,可百姓却非常高兴。孟子讲这个故事,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D.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因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所以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点绛唇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后荒芜。②王孙:借指作者的朋友。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词景物描写着重突出一个“乱”字,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前路因芳草萋萋而乱。
B.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寄寓深意,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作者的情感。
C.下阕在友人远去时,作者描绘了日暮长亭、荒草凄凉萧条的情景,借友人远离表达自身的凄凉落寞。
D.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哀伤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属婉约一派。
1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君子并非与一般人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来使自己得到提升。
(2)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韩愈《师说》认为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贤能,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老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4)韩愈《师说》中写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身上出现的奇怪的现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与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__________,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施行和采纳。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的眼光更为深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________,“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_________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意气用事,_________,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 )。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19.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锋芒毕露 英姿飒爽 一筹莫展 妄自菲薄
B.韬光养晦 意气风发 一筹莫展 自暴自弃
C.韬光养晦 英姿飒爽 束手无策 妄自菲薄
D.锋芒毕露 意气风发 束手无策 自暴自弃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B.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C.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贵,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D.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最终得到采纳和施行。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然身处逆境,也要以“人世”情怀,自用其才
B.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怀,自用其才
C.只要身处逆境,就要以“人世”情怀,自用其才
D.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入世”情怀,自用其才
22. 善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并且饶有趣味。《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巧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把梁惠王“尽心于国”的本质揭示得清清楚楚。请模仿孟子的这种写作方式,根据下面的情景,写一段含有比喻的话,分别对小王和其母亲进行劝说。(6分)
情景:暑假就要到了,小王决定只身到外地去“闯荡”一番,以便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独立”打基础。小王的妈妈却对16岁的儿子的这番想法不赞同,认为这个年龄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家读书,这才是以后“独立”的基础。
(1)对小王,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小王的母亲,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下面是某同学给他初中语文老师写的一封感谢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毕业之后,我对恩师十分挂念,只是由于高中学习任务重,无暇登门拜访。回忆当年,您的课上得太精彩了,同学们都很赏识您独特的教学方法。我以前的写作水平不高,自从看了您拜读我的作文后留下的评语,我有了十足的信心。您批改过的每一篇作文我都惠存。在您的帮助下,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日我一定光临寒舍,当面致谢。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杜甫把李白作为自己追寻的偶像——“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热爱,同时也努力汲取李白的优点来丰富自己,于是他的诗在沉郁中添加了豪放,于悲怆中又展现了辽阔。
材料二: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悲恸,世界哀思,长沙市花店一时告罄,人们说,他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8月,东京奥运会频频传来夺冠好消息,杨倩、全红蝉、巩立姣、谌利军等名字频频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他们一举成名背后是非比寻常的苦练,是对梦想始终如一的坚持。他们,是真正的偶像。
材料三:偶像,本义是指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后来,人也可以成为偶像。在那些被树起来的偶像身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人民日报》评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
作为一名高中生,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追寻偶像”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A.原文是“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B.曲解文意,“索隐派”只是罔顾史实随意猜测的一种学术流派,并不否定真实的历史;C.“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无中生有)
2.B(“意在阐述历史研究中离不开想象的观点”错误,“祖孙的方法”只能证明现实和历史存在关联)
3.C(“因此艺术想象的价值不及历史想象”推断错误,无法推断出两者价值的大小)
4.B(“张桂梅18岁时考取师范学校”说法错误,原文为“18岁时,张桂梅来到云南支援边疆。”)
5.C(选项中“华坪女高严格按照张桂梅制定的”强调的是“制定的”,原文为“华坪女高探索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主体是“华坪女高”。同时强调的是“探索形成”的。)
6. ①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党忠诚。档案柜里面摆满了张桂梅的各种荣誉等,共有200多件。18岁时,张桂梅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校10多年来,张桂梅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她无数次掏出自己的工资扶危济困,甚至协调给乡亲们引水修路。(2分)②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不愿意多休息,干起工作来不管不顾,把自个儿都舍出去。二十年来陪着孤儿院孩子成长。(2分)③严格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对学生的作息有严格的要求,探索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她认为高中阶段,学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红色基因的传承,并不只是知识讲授,涉及学生的心灵塑造,能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2分)
7.B 意:同“抑”,抑或。
8.A “焉”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道虽迩,不 行不至”与“事虽小,不为不成”的结构相同,句意完整,故应在“道虽迩”之前断开,排除D项。
9.B 原文“非不察也”是指“不能说不明了”,而不是“并不明了”;“非不难也”是指“不是不难做”,而不是“不难做”。
10.(1)读书人这样做,只是想独自修养自己的身心,而不愿因此得罪世俗之人。(关键词:独,以,比俗)(4分)(2)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鳖也能走千里;不停地积累土堆,山丘终能够堆积成。(关键词:跬步,累,崇)(4分)(3)那个人同那个人年龄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4分)
11.①论证观点不同:《劝学》以“骏马”“驽马”为例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本文以“骏马”“驽马”为例论证修身要有目标。(2分)②论证方法不同:《劝学》以“骏马”“驽马”为例是比喻论证兼正反对比论证;本文以“骏马”“驽马”为例仅有比喻论证,没有正反对比论证。(2分)
【解题思路】《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通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强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而本文中的“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通过比喻论证,强调只要有目标“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亦可相及。明确了这些,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走路时小心谨慎,不是因为怕陷于泥沼;走路时低头俯视,不是因为怕碰撞着什么;与别人对视而先低下头,不是因为惧怕对方。读书人这样做,只是想独自修养自己的身心,而不愿因此得罪世俗之人。
千里马一天能奔跑千里,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跑到千里。要用有限的气力去穷尽无尽的路途,追逐没有尽头的目的地吗?那么即使跑到骨折筋断,一辈子也无法到达;如果有个终点,那么千里的路程虽然很遥远,也不过是快点慢点、早点晚点而已,怎么可能走不到目的地呢?不懂得行路的人,是用有限的气力去穷尽无尽的路途,追逐没有尽头的目的地呢,还是应有一定的范围和止境呢?对那些“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等命题的辩说,(君子)不是不明了,然而君子不去争辩,是因为有所节制啊;那些怪诞骇俗的行为,并不是不难做到,但是君子不去做,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所以学者说:“当别人停下来等待我的时候,我就努力赶上去,这样或慢或快,或早或晚,怎么不能一同到达目的地呢?”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鳖也能走千里;不停地积累土堆,山丘终能够堆积成。堵塞水源,开通沟渠,即使是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千里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至于人的资质,即使相距悬殊,难道会像瘸了腿的鳖和六匹骏马之间的差距那样大吗?然而瘸了腿的鳖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拉的车却不能到达,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虽然路程很近,但如果不走也不能到达;虽然事情很小,但不做就不能完成。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他们的成就不可能超过常人很远。
12.B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作答本题,可根据句式判断,如“谓其台曰灵台”与“谓其沼曰灵沼”句式整齐,中间应断开,排除A、D两项;“以……为……”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故”表顺承,其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
13.C “一车一马为一乘”错,应为一车四马为一乘。
14.D “并明确指出因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所以必难以抵挡人侵之敌”理解错误,孟子说的是秦、楚两国使他们的百姓陷于苦难之中,梁惠王若施行仁政,前去讨伐,将无人能敌。
15.(1)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4分)(2)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4分)(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再三陈述)给百姓听,须发斑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大意1分,落实 “谨”“申”“负戴”各1分)
【解析】(1)中,“为”,作为;“行政”,古今异义,施行政治;“率”,类似;“恶”,哪里;“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倒装句,应为“其为民父母也在恶”。(2)中,“入”,在家,“出”,在外;“事”,侍奉;“长上”,尊长;“制梃”,拿起木棍。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能利于我的国家的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才能有利于我的国家呢?’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呢?’士人和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呢?’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大夫拥有百辆兵车,(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不说是很多的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人,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主的人。大王也只需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谈利呢?”
(二)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看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诗经》中说:‘文王开始规划筑造灵台,经营设计善于安排。百姓出力共同兴建,很快就建成了。文王说不要着急,百姓却干得更起劲了。文王到苑囿中游玩,只见母鹿皮毛光滑,肥肥胖胖,安详地卧在草丛之中,鸟儿羽毛洁白,翩翩飞舞。文王到池沼边上,鱼儿在水中欢快地跳跃。’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作‘灵台’,把那个池叫作‘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么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乐吗?”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善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饥饿而死呢?”
(三)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那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供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希望您不要怀疑这一点!”
16.C(“萋萋”在本词形容春草繁茂状;另见“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无凄凉萧条之意,也不是表达词人凄凉落寞的感情。)
17.①本词借春草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之情。上阕写曾经繁盛的金谷园后来人去园空,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景象,蕴含了词人无限惆怅之感。(3分)(答“感时伤春”也可)
②作者还借春草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下阕描绘了朋友离别的情景:芳草萋萋,草接天涯,蔓连长路,表现了诗人绵绵不尽的离愁。(3分)
18.(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每空1分)
19.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结合前文“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的语境看,此处应用“韬光养晦”,据此排除 A、D两项。再看第二空:“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英姿飒爽”形容风姿威武豪迈,精神焕发。结合后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语境看,此处应用“意气风发”,突出一种气概,据此排除C项。故选B。
20.A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前文是“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涉及两面,画线内容则是一面,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二是语序不当,应先“采纳”后“施行”,故“施行和采纳”应改为“采纳和施行”。
21.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前文提到“生正逢时”后文是说怎样面对逆境,所以补写句之间应为假设关系,据此可排除 A.C两项;“生正逢时”就可积极投身社会而有所作为,所以应当“入世”而非“出世”,据此可排除B项。故选D。
22.(1)出去“闯荡”一下的想法固然好,但“独轮车”不好掌握方向,也容易翻车,更何况你是一个没有任何驾驶经验的“司机”。(3分)
(2)孩子是风筝,早晚要“飞”的,不能整天“锁”在屋里,只要“线”在您的手里,经常扯扯,他就不会跑到九霄云外去。(3分)
23.①“赏识”改为“欣赏” ②“拜读”改为“批阅” ③“惠存”改为“珍藏” ④“光临”改为“前往” ⑤“寒舍”改为“贵府” (每个1分)
【解析】“赏识”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故改为“欣赏”;“拜读”,敬辞,阅读别人的作品或书信,故改为“批阅”;“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故改为“珍藏”;“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寒舍”为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故改为“贵府”。
24.按高考阅卷要求评分。
范文:
莫被流俗遮慧眼,追寻偶像需理性
偶像可以为人生导航,让我们的青春有更明确的奋斗方向。站在青春的岔路口,面对纷繁芜杂的偶像崇拜,我们应该选择谁作为自己的偶像,我们应该怎样追寻偶像呢?
追寻偶像,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流俗遮蔽慧眼,让人生止步于肤浅和庸俗。
偶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追求和向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青年学子,应该选择怎样的偶像呢?颜值控、拜金奴曾泛滥一时,佛系、躺平和丧文化也悄然兴起。演艺明星,妆容精致,生活奢华,收入诱人。可浅薄地追星之后留下的只有虚无,年少成名、一夜暴富也只是神话。疫情时代,钟南山、李兰娟、陈薇……成就了我们的定疫神针;医护工作者疲惫的笑脸、笨重的脚步成为我们内心最温暖的力量。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悲恸;洪水袭击中原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身影又激荡着我们的灵魂。谁是我们追寻的偶像?心中有大爱,忠于祖国,奉献人民的人才是真正的偶像。
追寻偶像,需要有清醒的头脑,辨清追寻的方向,以偶像的优点为榜样,不断完善自我。
有了偶像,我们应该追寻偶像的哪些方面?狂热的偶像崇拜,往往使我们产生晕轮效应,陷入盲目崇拜的泥潭。杜甫以李白为偶像,写了大量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李白的欣赏,却没有疯狂的迷恋,全盘学习。李白的诗歌清新飘逸,乐观洒脱,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杜甫以李白的诗歌为师,使自己的诗歌在沉郁悲怆中多了几分豪放辽阔。以偶像的优点为榜样,不断完善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追星”。身边不少朋友以模仿自己崇拜的明星为乐,动辄追求某星同款,关注明星的一言一行,模仿他们的着装和打扮,不亦乐乎地陷入铁粉和黑粉间口水战争,此种浅薄和鄙陋有待理性来匡正。
追寻真正的偶像,真正地追寻偶像,我们青年学子要拨开迷雾,找准方向,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手上有行动。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戍边烈士陈祥榕的深情告白,化身为寸土不让的守护行动;“执着的追求,闪光的青春”,时代楷模黄文秀的青春格言落实为扶贫攻坚、建设家乡的务实行动;“英雄本色,本真生活”,北大学子宋玺用自己的文韬武略、永不服输的精神,化作亚丁湾护航行动。追寻偶像,我们不但追寻偶像献身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操,还要追寻他们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坚定的信念、坚韧的品格,更要追寻他们为实现理想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行动。
莫被流俗遮慧眼,追寻偶像需理性。让我们在流俗中抛却低级趣味,告别庸俗和浅薄,跻身时代建设的洪流,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干劲,活出偶像的风采!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三则材料围绕“偶像”展开,前两则叙述事件:杜甫学习偶像李白的诗歌创作优点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创作风格;袁隆平因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奥运冠军因苦练的坚韧和对梦想的坚持,而被誉为“真正的偶像”。第三则材料则从偶像的起源和内涵以及《人民日报》的评论来谈“偶像”,强调“偶像的内涵——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偶像的时代性和群体性”。由此可见,写作时要从“偶像的内涵”“偶像的价值意义”“偶像的时代性和群体性”来切入,不可以脱离材料情境而漫谈偶像。
2.典型任务的限制。要求以高中生的身份来谈“追寻偶像”,“追”和“寻”给考生提出了两个限制,“怎样追求偶像”,“寻求哪些人作为自己的偶像”。考生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自己的群体特点,思考应该选择哪些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有了偶像之后又应该学习偶像的哪些方面。考生要把时代、偶像、自我三者联系起来,展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的李白乐观洒脱,杜甫忧国忧民,袁隆平淡泊名利、奉献一生,奥运冠军为梦想不惧训练的辛劳和枯燥,都倍受赞赏。第三则材料又明确提出“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写作时,考生要注意自己对偶像的选择上,不可被“佛系”“躺平”和丧文化影响,呈现负能量。在学习偶像上,也不可肤浅的学习自己喜欢的演艺明星的衣着服饰等方面。考生站在时代高度,以时代楷模为偶像,选择学习他们的美好的人格,展现一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文体的限制性。题目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写作时考生要结合自己对于“追寻偶像”的认识和思考,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有力,突出文体特征,切不可写成其它文体。
开放性:
1.立意是开放的。考生可以谈怎样选择偶像,选择哪些人为自己的偶像;也可以谈如何向偶像学习,怎样通过学习偶像来完善自己;可以谈偶像的内涵,什么是真正的偶像;也可以综合立意。
2.联想思考开放。针对追寻偶像,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可以选择为国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如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也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如疫情中的众多“逆行者”、感动中国平凡人物等;也可以选择爱国志士、有为青年、奥运健儿……作为自己的偶像,只要选择的偶像具有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学习偶像的内在美好品格,展现当代青年的正确价值取向,都切合题意。
【立意】
1.追寻偶像,完善自我。 2.追寻偶像,时代有我。
3.沐偶像之光,圆青春之梦。 4.追寻偶像,点亮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