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三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大美中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三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大美中国(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三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大美中国
材料一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时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材料二  2021年7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通报2021年第一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和处理处罚整改情况的函,生态环境部根据自动监测数据以及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核实查处情况,汇总整理了2021年第一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及其处理处罚、整改情况。
材料三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材料四 2021年10月1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材料五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10月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材料六 中国政府网2021年10月26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十大行动”。
材料七 2021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习近平强调,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材料八 2021年12月16日—18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以“碳路中国:绿色创新引领,全球聚力行动” 为主题,深度契合当下碳达峰碳中和背景,探讨中国和深圳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1.材料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坚持什么国策?什么战略?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3.走什么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道路。
4.要处理好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5.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的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
③有利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或:有利于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6.公布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典型案例,通报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重点排污单位处理处罚等,这些举措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
(1)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②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③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
协调。
④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
行为。
(2)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打击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④有利于监督环保不作为行为,保障公民的监督权,积极落实环保
政策。
7.专题素材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哪些战略、国策或理念?
①体现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
②体现了我国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
③体现了我国坚持绿色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8.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①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③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1.生态文明方面的情境:怎么做?
国家政府角度: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
中学生角度:①思想上: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发展理念。
②行动上:宣传环保知识,履行环保义务。养成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用品、节水节电。(联系材料或实际,举例)
2.学校准备组织生态文明方面的宣传教育,你觉得可以宣传哪些内容?
①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
②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③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④公民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等。
3.我国应该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①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③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④惩处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1.2021年第一季度共有37家重点排污单位被列入严重超标重点排污单位名单。按超标类型统计,废气类单位21家,污水处理厂12家,废水类单位3家,水气混合类单位(排废水又排废气)1家。材料说明(  )
A.环保工作是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B.要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C.要树立主宰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D.“救救地球”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强烈呼声
2.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由中方设计的会标运用甲骨文作为设计背景,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和自然符号,以不同元素组成一滴“水滴”,也是一粒“种子”的形状。该会标的设计(  )
①表明坚持文化自信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②说明中华文化能够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
③表明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④反映了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愿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时指出,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此,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绿水青山”指经济发展,“金山银山”指生态环境保护
②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也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④走绿色发展之路,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1年7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视频会,全面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提出,到2035年,全国1467个大小不同的海湾都建成“美丽海湾”。这表明(  )
①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工作中心
②我国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③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得到彻底改善
④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2021年7月9日下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西藏各族儿女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全力守护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1)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解析】 第(1)问考查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能力,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答案围绕要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答案】 (1)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有哪些行动?
【解析】第(2)问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积极做保护资源环境的宣传者、实践者;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积极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我们的家园等。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滩区景色如画,令人向往。近年来,河滩区成了旅游热点,游黄河滩区、品“渔家乐”成了一种生活时尚。随着到黄河滩区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在利益驱动下,从事“渔家乐”的餐饮船只数量与日俱增。与此相伴的是,“渔家乐”经营者私搭乱建,将餐饮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直接排入黄河。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请你简要评析材料中“渔家乐”经营者的行为。 (两个方面即可)
答:①他们的做法,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也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②他们的做法,造成水体污染,威胁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危及生命健康,应依法取缔。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地政府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提两条建议。
示例: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③开发黄河资源要遵循自然规律,以黄河的承载能力为基础,可以优先发展旅游业等绿色低碳产业。
(3)保护母亲河,你打算采取哪些实际行动? (写出2条)
示例:①不乱扔垃圾,不向河道排放污水等污染物;②发现污染水体的行为,及时举报;③热心公益,争做母亲河的环保志愿者,甘当保护母亲河的宣传员;④就保护母亲河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