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考向考向一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需要法律来调整。(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4)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典例1】父母随意打骂儿女,在法律上讲这是家庭暴力;父母不可以随便看儿女的日记,这是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学生犯错误了,教师不可以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买到假冒商品,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15……这一切都说明(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②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③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④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题干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说明了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观点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正确。考向二 道德、法律、纪律调整对象和范围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普遍适用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全体社会成员某单位、部门制定本单位、部门内部适用【典例2】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仅对违法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③法律同道德、纪律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④法律是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行为规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说法错误。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信念的力量来实施的,③说法错误。①是法律的产生;④是法律的作用。故选C。考向三 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 内涵:规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 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意义: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内涵: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典例3】对于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法律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这体现了法律(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答案】C【解析】法律对危害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惩,一方面制裁了违法犯罪,另一方面维护了消费者利益,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C符合题意。A、D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考向四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六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家庭保护 内涵: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作用: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学校保护 内涵: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作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护 内涵;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作用: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保护 内涵: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作用: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政府保护 内涵: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作用: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司法保护 内涵: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作用: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典例1】八年级学生小明经常旷课、逃学,学校以此为由将其赶出学校。对下图中学校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小明应该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B.学校对小明尽到了学校保护的职责C.学校剥夺了小明的受教育权,是违法的D.小明没有学会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校保护的相关知识。学校把小明赶出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属于违法行为,B错误,C正确。题干要求对学校的做法进行评论,A不符合题意。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向五 学会依法办事(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2)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3)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4)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5)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典例2】下图是李明对本班同学如何面对非法侵害的调查结果统计图。这一统计图( )①多数同学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②多数同学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③多数同学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④少数同学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面对非法侵害,73%的同学选择报警或向路人求助,①③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忍气吞声和事后报复都是不能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表现,这类人占到15%,体现了④观点。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