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事新闻题(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事新闻题(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事政治
(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
一、政治类
1.2021年11月8-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2.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3.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是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
4.2021年11月3日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现有15个成员国,其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
5.2021年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创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人权文明的新篇章。
6.2021年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疆各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白皮书。白皮书介绍,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2021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人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新疆的人口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正在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新疆人口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7.2021年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非洲合作的白皮书,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部介绍中国同世界上某一地区合作成果的白皮书。
8.2021年12月8日,2021·南南人权论坛在北京开幕,主题为“人民至上与全球人权治理”。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指出,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9.2021年6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发表书面致辞。强调,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合作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目标。
10.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习近平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1.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的主旨讲话。
12.2021年7月16日晚,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习近平强调,“合作共赢是唯一正道”。
13.2021年9月9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会晤并发表题为《携手金砖合作 应对共同挑战》的重要讲话。
14.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
15.2021年11月4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6.2021年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17.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
18.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2022年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4月21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讲话。
19.2021年12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强调,双方正式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20.2021年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党内最高荣誉,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21.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22.2021年1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阐明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的原则立场。白皮书指出,“一国两制”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继续推动香港民主发展,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23.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圆满完成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
24.2022年4月14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强师计划从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完善教师培养环境、强化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25.2022年1月3日,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26.2021年6月18日,联合国大会正式任命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于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间继续其第二个5年任期
27.2021年10月4日,日本自民党新总裁岸田文雄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均获得超过半数选票,当选日本第100任首相。
28.2022年3月10日,韩国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确认在第20届总统选举中获胜,当选新一任总统。
二、经济类
1.2021年6月1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2.2022年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二O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
3.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4.2021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全国夏粮总产量达14582万吨(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59.3亿斤),增长2.1%。我国收获了连续第18个夏粮丰收季。
5.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6.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
7.2022年3月9日电,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31.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7.4%。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年世界第一。
8.2022年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共促消费公平”。
9.2021年10月12日,中老昆(明)万(象)铁路全线铺轨完成。这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也是首条以中方主要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
三、文化、教育类
1.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要统筹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同时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基本消除各种乱象。
2.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本届大会我国唯一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泉州成功申遗后,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处。
3.“德耀中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2021年11月5日晚在京举行。颁奖仪式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5个篇章,共评出68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54名提名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截至目前,共评出476名全国道德模范和1994名提名奖获得者。这些模范人物是道德的践行者、精神的引领者、时代的奋斗者,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典型性示范性和引领力感召力。
4.《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组主办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获奖人物揭晓。极不平凡的2021年,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杨振宁、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苏炳添、朱彦夫、顾诵芬、陈贝儿、吴天一、江梦南、彭士禄、中国航天人。
四、科技类
1.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湖南湘潭人)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7日15时54分,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平安抵达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成功出舱,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2022年1月1日,“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举行,神舟十三号乘组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青年学生,在新年第一天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活动,共话“太空梦”,一起向未来。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三号乘组共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王亚平成为中国航天员中在轨飞行累计时长最久的一位。
3.2021年9月16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开幕,主题为“北斗服务世界,应用赋能未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峰会致贺信。强调,北斗系统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4.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2021年9月29日,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6.2021年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a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
7.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2022年3月11日,新华社发文总结2021年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主要的有: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平均精度2-3米;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0000000米(4万千米);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最深下潜至10909米;中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重量1731克。
9.2021年7月17日,迄今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式开馆。
10.2021年8月6日,国内首座跨海高铁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成功合龙,标志着福厦高铁向2022年通车目标又迈进一步。
11.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
12.2022年3月14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地时间发布的信息,中国科学家李兰娟、美国的米尔金、英国的图马祖等3人获得第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13.2022年1月9日电,我国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2021年原油产量达到3013.2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14.2021年10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海巡09”号在广州正式交付列编。该船是全球首艘智能大型公务船、我国首艘万吨级海事船,被誉为现役公务船中的巅峰之作。
15.2021年9月11日,国内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设施在四川广元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高放废液处理能力零的突破。
16.2021年8月21日,G6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羊八井段通车试运行,至此,全长295公里的G6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萨段全线通车,西藏高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05公里。那拉高速公路建设于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双向四车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
17.2021年6月3日零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B星。该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
五、法治类
1.2021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总体目标,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第十三条规定,每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
3.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4.2021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就“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提出要求.
5.2021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正式施行。《兵役法》调整了兵役基本制度,由“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调整为“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6.202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国家宪法日,11月29日至12月5日是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今年主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7.2021年7月5日,税务部门在税务执法领域研究推广“首违不罚”制度,对于首次发生税务部门“首违不罚”事项清单中所列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
8.12月17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粮食和储备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围绕推进粮食节约减损、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加强公共机构餐饮节约、促进食品合理利用、严格执法监督、强化组织实施六方面开展工作。
9.《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通过,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10.2022年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共促消费公平”。
六、生态类
1.2021年12月2日,2021年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公布,中国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入选。
2.2021年12月8日,《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布。这是我国首个针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台的专项实施方案。
3.2021年9月11日,国内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设施在四川广元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高放废液处理能力零的突破。
4.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会议通过《昆明宣言》。
5.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6.2021年10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宣言》承诺,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7.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强调,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8.202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
9.2021年10月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10.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同时举行。此次会议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治理全球塑料污染问题,讨论制定首个应对塑料危机的全球协定。法新社报道称,这是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后“极负厚望”的环境协定。
七、体育类
1.2021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正式发布。
2.2022年2月4-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以9金4银2铜刷新了单届冬奥会获金牌数和奖牌数两项纪录,名列金牌榜第3位,创造了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2022年3月4-13日,北京2022年第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奋勇争先,夺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位列金牌榜、奖牌榜第一,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双榜首。
北京将书写历史,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3.2022年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这个北京冬奥会新增设项目就此产生冬奥历史首金,这也是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雪上项目首金。
4.2022年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等148个集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授予苏翊鸣等147名同志、追授邓小岚同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5.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排名第六,创造历史!在当天下午的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个人历史最好成绩9秒83打破亚洲纪录,成为历史上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6.2021年7月23日-8月8日,历经5年的漫长等待,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位。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2021年8月24日- 9月5日,第十六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在东京举行。中国第十次派团参加夏季残奥会。中国队团结一心,自强拼搏,取得96枚金牌、60枚银牌、51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是连续第五次位列夏季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
7.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十米台,中国小将全红婵获得金牌,以466.20分打破陈若琳此前保持的447.70分的世界纪录。
8.2021年9月15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开幕,习近平出席并宣布运动会开幕。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主题口号为“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火炬取名“旗帜”,吉祥物“秦岭四宝”以'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这是全运会首次在中西部地区举行。
9.2022年2月6日,女足2022亚洲杯决赛,中国女足队逆转韩国队,时隔16年再次获得亚洲杯冠军。
10.2022年2月19日, 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奖杯。
八、周年类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2.2021年8月19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将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历史功绩。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3.2021年10月2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这是新中国外交的胜利。
4.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5.202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纪念日。
6.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
7.2021年12月21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并指出,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厦门经济特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8.2021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65周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