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件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件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前提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基础
发展、
升华
必须
推动文化发展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基础性目标: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我能掌握本课知识脉络,识记如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等主干知识。
拓展性目标: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知识对比等,我能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的表达,理解相似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挑战性目标:我能尝试将本课知识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01
思维导图构建与梳理
返回
可以根据课题、框题、目题进行构建
基础前提
第八课知识体系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地位: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特征: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要求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民族文化
多样性
意义: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态度: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意义: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态度: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推动文化的发展
为世界文化繁荣作出贡献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
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错误观点
正确态度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情境创设】
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整体外观极具动感和活力。“飞扬”形状是一个多曲面的空间体,是一支形态开放、姿态包容的火炬,突破了传统火炬的封闭造型。
“飞扬”火炬受中国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启发,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呈现了极其天然的、极具东方意韵的美感,同时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也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富中汲取设计灵感,例如云锦祥云纹样和中国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24朵火苗组成的圣火寓意二十四节气等。两支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就像握手一般,这个设计上的巧思象征着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体现了让世界更相知相融、让奥运更团结的北京冬奥愿景。照亮冰雪,也温暖了全世界。
思考: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分析“飞扬”火炬设计体现的文化价值。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主干知识识记:
1、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和灵魂、体现 p104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意义 p105 第二段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要求 p105最后一段
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知识拓展
考点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1.发展文化必须要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2.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3.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文化。
4.文化多样性能使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同步发展。
【提示】错在“同步发展”,不可能实现同步发展。
【提示】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提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提示】错在“消除”。
易混易错辨析
【高考真题】
命题点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典例1】(2020·全国Ⅰ卷)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明文化的多样性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①符合题意;“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表明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③符合题意;判断文化先进与否,主要是看它是否适应并且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②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而不是规定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④错误。
故选B。
【典例2】(2020·山东卷)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 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 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国际茶日”,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感受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入选④;在线上活动,共享茶文化的韵味,体现了③;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排除②;“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排除①。
故选D。
3.(2022·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教师发展中心学科研训处高二期中)“立”意为“开始”。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恰逢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中国式浪漫”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水”开始。14句诗词古语,饱含中国人的诗性情感,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穷智慧。这( )
①促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上的积极价值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
②: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中国式浪漫”,14句诗词古语饱含中国人的诗性情感,这展示了中华文化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②符合题意。③: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穷智慧,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上的积极价值,③符合题意。④: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典例
4.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5日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习主席强调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 )
①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②是一种正确理念,对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③有利于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促进世界文化的最终融合
④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普世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A
【详解】
①②:材料强调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这说明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正确理念,对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而不能说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促进世界文化的最终融合。故③说法错误。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普世价值观的说法夸大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作用。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典例
学以致用:
2020年9月27日至28日,以“文明照鉴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举办。论坛设有3个分论题:一是东西方古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中国之治的深厚文化根基;三是中国之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主题紧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旨在推动不同文明对话,坚定不移推动世界朝着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亚洲各国应该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加强与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阐明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原因。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请结合相关知识,就如何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三条建议。
(1)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2)①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②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一切有益成果。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主干知识识记:
1、文化交流的意义 、原则 p106
2、如何促进文化交流? p106+107
3、文化交融的意义 p107
4、如何推动文化交融?p107+105态度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区别与联系
关系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区别 定义不同
侧重不同
发展的状态不同
意义不同
联系
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
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
文化交融侧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
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
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
二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
考点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前提。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关系
考点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近年来,“欢乐春节”因地制宜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幸福祥和、欢乐共享的中国春节文化在“一带一路”广泛传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深入人心,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有力带动了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水平的提升。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讲好中国故事,中华五千年文化,特别是文明新成果,越来越受到各国民众的关注和喜爱。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外交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文明之路。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搭建友谊之桥合作之桥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文明的传播、交融和共享。有利于民心相通、增进互信,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在沿线各国民众心里面落地生根。
结合材料,多角度思考文化交流的意义?
图示:文化交流的意义
(1)对文化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3)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5.文化交融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6.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文化交流的障碍。
7.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8.坚持文化交流,就是坚持相互认同,消除差异。
【提示】坚持文化交流,就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提示】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提示】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流,不仅不是文化交流的障碍,而且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提示】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易混易错辨析
命题点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5、(2021,湖南卷)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中外文化遗产在进博会上的展示说明
①不同文化凝结着各自民族的智慧
②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增进了文明互鉴
④文化的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文化交流有利于展现文化魅力、提高文化影响力,但文化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交流,②说法错误。现代科技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但不能丰富文化的内涵,④说法错误。在进口博览会上展示中外文化遗产,说明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增进了文明互鉴,也说明不同文化凝结着各自民族的智慧,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0·江苏卷)越来越多的国产综艺节目以更流行通俗的表达,将文化自信融入一茶一饭、一物一景,在平实的细节里、显见的差异中呈现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有利于(  )
①展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②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同时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③符合题意;“展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表述错误,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①;④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故选B。
7、(2020·全国卷Ⅲ)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③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这一举措是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开展交流互鉴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取长补短,使两国的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②④正确。这一举措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不能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没有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模拟检测
(2022·天津南开·一模)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这条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万象的新线路。不仅沿途风景名胜众多,就连火车站,也是一道不容错过的风景线。善洱站、西双版纳站、勐腊站、万象站……每座车站既充分融入了当地的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特色。又在中老文化元素的融合中彰显了中老友谊,可谓“站站精彩,美不胜收”。
琅勃拉邦站位于老挝著名的文化古都和佛教中心著名的文化古却和佛教中心琅勃拉邦省。站房突出“人间净土、上寮古都”主题,以香通寺“人”字型屋顶为整体空间意象,融入当地寺庙建筑造型、王宫博物馆莲花纹样、老挝山脉造型及佛教壁画等元素。同时将中国传统的门斗结构、特色窗花和老挝国画花占芭花等元素巧妙运用到门柱、门梁及外立面幕墙施工中,是中老铁路最具文化特色的站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谈谈中老铁路车站建设是如何做到“站站精彩,美不胜收”的。
【答案】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车站建设中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展现了当地的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特色。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车站建设将中老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中老友谊的见证,独具特色。
模拟检测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主干知识识记:
1、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开放的心态 p109
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 p109最后一段
3、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做法 p110
4、整合---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核心考点
对文化 发展
对经济 发展
对国际 政治
对自身 的影响
对世界 的影响
1.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意义
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反作用一定的经济。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文化反作用一定的政治。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
9.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0.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文化复古主义。
11.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1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提示】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提示】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提示】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全盘西化论。
【提示】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易混易错辨析
【答案】B
【详解】
②④: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材料反映的是洋为中用,故②④不选。
①③:《唐宫夜宴》是以唐三彩伎乐女佣的形象为基础创作的古典舞,它吸纳西方歌舞剧表现手段,展现了大唐风华,启示对待外来文化,应基于国情进行学习借鉴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①③正确。
故本题选B。
8.(2021·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二期中)《唐宫夜宴》是以唐三彩伎乐女佣的形象为基础创作的古典舞,它吸纳西方歌舞剧表现手段,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名画融入场景,在舞者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了大唐风华,一经亮相便好评无数。这启示对待外来文化应( )
①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③基于国情进行学习借鉴
④坚持“中为洋用”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典例
9.(2022·江西·高二期中)针对全国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特色小镇命名规范化”的建议,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各级名单中特色小镇的创建、发展和规范工作,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不能以行政建制镇和房地产项目命名也不能出现“洋名化”等问题。禁止特色小镇命名“洋名化”( )
①启示我们发展民族文化一定要不断赋予时代新元素
②与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成果不相悖,我们不排斥外来文化
③说明只有坚守民族特色,才能保证传统文化先进性
④有助于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禁止特色小镇命名“洋名化”有助于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这与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成果并不相悖,我们不排斥外来文化;②④正确。①:禁止特色小镇命名“洋名化”并没有体现发展民族文化一定要不断赋予时代新元素,②与题意不符。③: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都是先进的,③错误。故本题选D。
典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