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涉台教育进校园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涉台教育进校园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天津市武清区中小学涉台教育进校园活动公开课
同源共流 一轨同风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授课教师:天津市武清区梅厂中学 王帅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对台湾的历史以及大陆对台政策仅在日常的政治和历史课有所学习,对一些初步知识有所了解,但对深层问题,如大陆对台政策,现阶段台湾内部问题等不甚了解。渴盼两岸统一的心情尚未真正点燃。
二.教学目标:
了解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历史关系,明白台湾问题的由来。
认识大陆的对台政策,了解两岸官方与民间的交流沟通方式。
认识阻碍两岸统一的国内外因素,以及民进党当局消极的统一政策。
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期盼两岸统一的热情和决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朗读诗歌,体会情思
朗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以及于右任的《望大陆》,请学生谈这两首诗歌共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享后思考:香港和澳门纷纷回到祖国怀抱,为何台湾迟迟没有回归?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台湾的资料库。
台湾的历史——中国对台湾的管辖权古已有之,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1、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汉代至三国时代称为“夷州”,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2、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3、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自此开始。
4、16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1642年,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2.5万将士向台湾进军,1662年2月荷兰殖民总督揆一投降,中国人民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
5、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6、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17日,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了解后明确:台湾问题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大陆的对台政策:
1.材料:这幅“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巨大标语立在厦门环岛路。如果从隔着不远水域的台湾金门市眺望,鲜红字迹仍然清晰可见,昭示着我国统一的决心与信心。
提问:“一国”如何“两制”?“两制”如何“一国”?
2.材料:五十年代的宣传画与炮击金门图
提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采取的是什么统一方式?
明确:武力
3.探究一:结合古代中国历史,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
举例:秦始皇统一六国:法律:“海内为郡县,法律由一统”;货币:一律通行“半两钱”;交通:“车同辙”;文字:“书同文”;思想:焚书坑儒,“思一统”。
明确:在中国古代,“一制”才能“一国”
4.邓小平同志进行历史性的理论创新:“我多年以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统一的问题……好多问题不能用老办法,就要用新办法……好好了解研究一下我们对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方法,总要从死胡同里找个出路。”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5.梳理“一国两制”的发展历程:
6.明确“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提问:“一国”指的是?“两制”指的是?两者的地位是怎样的?
7.明确:
8.建国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一国两制”载入中国根本大法,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93年8月31日,中国政府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岸高层领导的新交流:
2013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2014年2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会面,这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国台办和陆委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协商机制,进一步推动两 岸交往的制度化和机制化。
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2018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
202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电贺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复电习近平表示感谢。
两岸关系的契机与阻碍:
探究二: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相比有何不同?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阻碍?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可以从国内、国际、历史、现实等因素考虑。
明确:台独分子与美日等反华势力是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
最新材料:2021年8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近期,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反复交涉、晓以利害,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此举公然违背中立两国建交公报精神,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回望历史:近三十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发生根本变化。我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国际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国人民和政府为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几乎莫不对我们寄予极大期望。每一个中国人都为祖国的日见强盛而感到自豪。我们如果尽快结束目前的分裂局面,把力量合在一起,则所能贡献于人类前途者,自更不可限量。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不仅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共同心愿,也是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国家的共同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1979.1.1)
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他们在八达岭长城上的激动的高呼“到家了!”
体察今朝:举例两岸在民间、民团、青年、文化、经贸等各个领域的交流。
3.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2019年01月02日)
4.最新材料:
同志们、朋友们!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11)
反观蔡英文当局的“双十讲话”:
蔡英文的演讲充斥了“一边一国”的论调,他们庆祝的虽是“中华民国”建国110周年,但蔡英文反复突出强调72年,对1911年至1949年的那段历史只字不提,连辛亥革命这几个字和孙中山的名字都没有提。而且她说“中华民国”总是加个后缀,称之为“中华民国台湾”。民进党所做的是根本性的背叛,这与他们早就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一脉相承。
蔡英文的这次讲话比她之前的讲话更加强硬,她扬言台湾要加强防卫能力,确保“没有人能逼迫我们走向中国设定的路径”,她还宣扬了所谓“四个坚持”,包括“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过去她称谓对岸时除了直呼“中国”,也会将“大陆”“对岸”交叉使用,这一次她的讲话只称“中国”,态度空前嚣张。
蔡英文的猖狂来自于她所称的美日澳等“民主好朋友”愿意“挺台湾”,民进党当局认为他们对“民主大联盟”的价值大为提升,美国更加重视把台湾当反华棋子用。看到大陆的实力不断崛起,统一台湾的条件加快夯实,民进党当局有意强化对抗大陆的姿态,用饮鸩止渴的方式寻求美国的保护,以及“民主大联盟”的支持。
——环球社评:蔡英文“双十讲话”是精心编导的表演(2021年10月10日)
两岸抗疫政策对比。
台湾人士:中共十九大后台湾民众对大陆观感显著好转
新华社台北11月25日电(记者赵丹平 刘刚 张钟凯)台湾《联合报》20日发布两岸关系年度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于大陆民众的观感首次逆转成为好评居多,49%受访民众对大陆民众印象佳,对大陆政府的好感也是历年最高,40%受访者愿意赴大陆就业,较去年大幅增加9个百分点。岛内各界人士分析认为,中共十九大重申“两岸一家亲”,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尊重,愿意率先同台湾民众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在赢取台湾民心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8.观看视频:台独“新武器”——“去中国化”的教育台独
嘉义大学教授吴昆财指出,新历史教科书存在诸多问题,根本上是在搞“教育台独”:包括“去中国化”,用“南岛语族”取代中华民族地位,甚至以血源DNA否定两岸同胞的关系;文化上以所谓多元文化取代中华文化为主流的历史事实;直接否定《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等。
吴昆财说,一本教科书约有10年版权,每年有20万台湾学生使用,10年就是200万,加上外溢效果,估计全台湾有400万人受到这种“去中国化”的历史课本影响。他呼吁所有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一起面对这一严峻问题。
台中二中教师伍少侠则认为,新历史教科书表面上提倡多元思辨,实质上是以多元之名行教条之实,污蔑、扭曲历史,向学生灌输“台独”理念,为政治目的服务。
2018年,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通过12年义务教育新高中历史课纲。新课纲将中国史放在东亚史架构下且被大幅压缩,“去中国化”色彩明显,遭到岛内舆论持续批评。
(五)总结升华:
1.全班高呼:祖国统一 迫在眉睫!
2.聆听《回来吧乡愁》
3.教师总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牢固树立祖国统一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四.教学总结:
本次课内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所引用的资料政治立场正确、权威、具有时效性,并追求丰富详实。教学环节明确,思路清晰,学生易理解、参与度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渴盼统一的热切心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