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我》班会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独一无二的我》班会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稿件名称 《独一无二的我》
(以下部分请投稿心理课课件的作者填写)
课程信息 包括准备道具、场地要求、学生年龄段等 准备道具:PPT、音乐(David Nevue-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A4纸、签字笔 场地要求:能播放PPT和音乐的教室 学生年龄段:高一
设计理念 包括设计理念,可支持的心理学理论等 “认识自我”是中学生成长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全面正确的自我认识对健康成长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提到:高一学生正面临着“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之间的发展性危机,需要思考清楚“我是谁”,进而做自我统合。 法国思想家蒙泰涅曾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是认识自我。”一个人唯有认清自己、接纳自己、发展出健康的自我概念,他才有能力去认识别人、肯定别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引导高中生学会自我探索,更加全面地、多角度地认识自己,逐步形成自我概念是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了解建立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教授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乔哈里 窗,体验探索自我的快乐,发展出较完整的自我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并学会运用乔哈里窗探索自我。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坚持自我探索,在生活中不断加强对自我的了解。
教学设计 一、暖身活动:猜猜我是谁? 活动说明: ①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在纸上以“我是......”开头写5个关于自己的描述,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姓名。 ②完成后折好传给老师。 ③老师随机抽学生写的内容,请班上同学猜是哪位同学写的。 分享环节: 邀请某些被猜中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没被猜中的同学分享他认为自己没被猜中的原因。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有时我们对自己的描述与别人对我们的认识比较一致,别人可从描述中很快猜出说的是谁;但有时也会出现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我们的认识不太一致。这样有差别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可通过“乔哈里窗”理论进行阐明。接下来,我们通过对乔哈里窗的了解增强对自我的了解。 二、主体活动 1.乔哈里窗 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提出。我们通过这一扇窗,可以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 温馨提示: 公开区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包括外貌、身高; 盲目区为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包括一些特质,如热情、可爱; 隐秘区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包括童年往事、内在秘密; 未知区(潜能我)为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包括一些尚未开发的潜能,也就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 公开区: 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具有相对性,有些事情对于某人来说是公开的信息,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会是隐秘的事情。在实际人际交往中,共同的开放区越多,沟通起来也就越便利,越不易产生误会。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目的是扩大公开区。真正而有效的沟通,只能在公开区内进行。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积极扩大并充实自己的公开区,向同学开放自己,用真诚的心与朋友交往,这样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中。 包括外貌、身高、姓名等。盲目区: 自己不知道、别人可能知道的盲点。如果是优点,恭喜你又多了一点优点,请肯定自己并积极发扬。!如果是不足,它使帮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自己,也会是一件好事,可以通过完善来提高自己。认真听取别人的反馈,并仔细思考,能帮助缩小盲区。 包括性格上的弱点或者坏习惯,你的某些处事方式,某些优势,别人对你的一些感受等等。 隐秘区: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区域。完全没有隐藏区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如果太大,就可能会出现被误解、不被理解的境况。适度打开隐藏区,是增加沟通成功率的一条捷径。因人的很多心愿、希望都深深地隐藏于自己的内心深处,别人一点也不知晓。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就要多真诚的和班上的朋友分享内心想法,在课堂上公众的机会表达自己。 包括某些经历、希望、心愿、秘密,以及好恶、童年往事等。未知区: 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未知区是尚待挖掘的潜能,通过阅读、思考、人生历练等方式探索。 括某人自己身上隐藏的疾病,一些尚未开发的潜能等,也就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
活动体验:①请在纸上画出乔哈里窗。 ②前后四名同学为一组。 ③先自我探索公开区内容。 ④请同组其它成员写“他眼中的你”,即公开区和盲目区内容。 分享环节:邀请同学朗读“他眼中的你”,而后分享感受。 包括:TA的评价准确吗? TA的评价和自评差入大吗? 你有什么感受? ⑤给同学时间探索自己的隐秘区(未表现出来的部分)和未知区(潜能),并写在乔哈里窗中。 教师总结: 通常我们呈现给他人的只是一部分的自己。学习乔哈里窗,我们明白可通过自我探索和与他人反馈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公开区,缩小盲目区,发现更多面的自我。 2.我的自画像 (设计理念:通过以上环节的自探索和他人反馈,同学们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自画像环节的探索,加强对自我的认识。) (1)前后四名同学为一组,确定一名组长。 (2)在A4纸上独立完成“自画像”,不拘泥于形式(绘画、文字等方式),只要能展示自我即可。 (说明:自画像不一定非要画自己的样子,能代表你的图像、符号、文字等均可。) (3)小组内进行“自画像”分享。 (4)小组成员留下对彼此的印象(轮流给彼此留下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 (5)小组成员轮流分享看到他人反馈的感受,也可问对方为什么这样写。 (6)小组组长总结,到台前分享组内情况。 教师总结: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是极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庞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深藏不漏,却拥有无限能量;每时每刻,我们都受Ta的影响。通过绘画这种形式的自我探索,能帮助促进潜意识自我的显露,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也利于扩展他人对我们的了解。 三、教师总结 “爱自己,就爱自己本来的样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希望通过这堂课的交流,同学们掌握自我认识的方法---周哈里窗,并学会不断探索,永不停下自我探索的脚步,客观全面地看待自我,更好的成为自己。
课程反思 包括课程亮点、自我评价、实际教学后的感悟等 课程亮点:(1)以“猜猜我是谁”作为暖身活动,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很好地引出本课主题--自我探索。(2)结合“乔哈里窗”和“我的自画像”两个活动对自我探索,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本课贴合学生实际需要,不仅有理论讲解,有活动体验,也有方法参考,是一样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的课程。 实际教学后的感悟:学生很喜欢且参与度高;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进度,给予学生充分自我探索和分享交流的机会。
成果展示 包括学生成果展示,或课件配图、视频等;请以附件压缩包形式和课件一起发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