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小知识竞赛》班会课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法律小知识竞赛》班会课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法律小知识竞赛》班会课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 【实班会】 主 讲 教师
授课内容 法律小知识竞赛 助 教 无
授课对象 初一二三的中学生(13至15周岁) 课 时 一个课时
授课时间 45min 授课地点 操场或较空阔的地方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前期宣传:告知学生会有一次竞赛举行,大约在主题课授课结束后举办,参赛名额为16个,分成4组(可自行组队或由主办方安排),先到先得,名额一满,报名截止。人员方面:两名老师(一名负责主持,一名维持现场秩序),应到的学生(16名参赛选手,其他同学为观众,另还需2到3名学生协助进行计分,帮忙派礼品等)。教具准备:教案、竞赛题目答案的打印版以及辅助资料。物质准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级各一张,备用奖状一张(以防出现并列名次);最佳选手四张(获得者为不同组的);积极选手四张(获得者为不同组的);一共12张奖状。现场布置:一张桌子与两张椅子放于学生面前,学生席地而坐,选手坐于最前面。
课程特色 课外活动的形式,趣味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激情,在小小的知识竞赛中学习、成长,收获最实用、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教学目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重点加强学生一些之前就已教过的、本该熟知的实用性法律知识,达到记忆强化的效果,当做常识与本能,能够学以致用,护己护他人。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一些实用性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 能够在活动中引起学生的热情、兴趣,使他们投身其中,在竞赛的玩乐中潜移默化地记住重要的常用常见法律知识。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备 注
5min30min10min 一、宣读主题与规则 (布置好现场:桌子与椅子放于学生前面,选手就坐于最前面方便听题,安排两名同学计分(计分员),一名同学负责抢答环节谁抢到的记录与报出(观察员),一名支教队员负责主持,一名支教队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帮忙主持人计时)“明德崇法,笃行致知”,法律可以是矛也可以是盾,我们学会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现在让我们徜徉于法律小知识竞赛的海洋,充实自我。现在由我来宣读一下比赛规则:比赛方式为抢答,当听到主持人说完“开始抢答”后才可以抢答,在此之前先抢答都要作废,提前抢答这也失去了该题的抢答权。若该题答错则重新开始抢答,失去该题资格的小组仍不能参加,最后仍无人答出该题,则该题作废,主持人揭晓答案。比赛过程中不得作弊,不可以使用通讯工具、网络等不正当途径获取答案,否则取消比赛资格。该竞赛有向现场观众求救两次的机会,用完即止,观众提供帮助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由主持人负责计时。”(比赛规则会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请各位同学在比赛过程保持好纪律,不要大声喧哗,尤其是与比赛内容无关的内容。好了,我宣布比赛开始!(人员此时要各就各位)二、比赛过程比赛分三轮:第一轮为判断题(10道);第二轮为选择题(15道);第三轮为名词解释(5道)。可安排一名老师作为主持人来宣读题目。2、每答对一道题得5分,得分高名次排前。【注意事项】1、现场纪律的说明和维护竞赛现场的人员秩序——?2、注意活跃竞赛活动的现场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3、注意安全,力保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竞赛的全过程平安快乐4、遇到学生陌生的题目时,不要马上给出答案,要多引导开发思维,重在引导与教育学生,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考与感悟。5、在竞赛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多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6、对恶意破坏竞赛进行的学生,要适当“诱惑”劝住制止——考虑地比较完整,归纳的不错哦!三、感悟总结1、感悟:让学生谈竞赛的感悟(对题目涉及的),有什么想问的想讲的2、老师引导并告知一些重点需要把握的内容【挑几道前面讲过的课的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回顾一下那些知识点】——哪几道?请写出(哪些是重要的常用常见法律知识)3、结语:要真心地体验到法律的作用与威严,从而树立对法律的信仰,自觉捍卫法律的尊严,将法律知识运用至生活实践中去。 我们爱法学法,我们开心,我们快乐!通过这次竞赛希望同学们都能有所得,学到的东西能够记住,要自觉捍卫法律的正义与尊严,懂法守法,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四、颁奖、布置作业1、评奖颁奖2、作业:把此次竞赛的感受体会写下来,要求真实具体可感,100字以上。 竞赛法总结教育法 老师要在现场答疑解惑,纠正学生的一些误解抢答结束后立刻揭晓答案。
附 录(参考资料或板书等) 1、参考资料:法律方面的选择与填空题、有关初中生的普法书本、刑法与民法法律课本。2、竞赛题目第一轮为判断题(10道):1、 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2、 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权性国家机关。( )4、 抢劫罪的法定年龄是16岁。( )5、 抢劫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6、 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8、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盗窃、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9、 辩护方的职责是公正裁判,宣布判决。( )10、在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中,角色有审判组、公诉方(又称控方)、辩护方(又称辩方)、书记员、法警、犯罪嫌疑人、证人等。( )第二轮为不定项选择题(15道):1、 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A.必须存在现实危险 B.危险必须正在发生C.必须是为了使法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D.必须是不得已而损害另一法益2、下列那些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A. 损害的法益不同 B.危险的来源不同C.必要限度的标准 D.行为实施的结果不同3、抢劫罪的主体年龄是()A.18周岁 B.13周岁 C.16周岁 D.14周岁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 )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D.犯罪客观方面 E.犯罪主观方面5、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是(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6、下列关于刑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刑罚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 B.刑罚可适用于一切犯罪嫌疑人 C.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D.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主集中制8、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以下哪些罪要追究刑事责任( )A.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B.强奸、盗窃C.制造毒品、放火 D.爆炸、投毒罪9、甲乙有仇,甲扬言准备了工具要报复乙。乙听说后决定先下手,遂持棍闯入甲家,将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属于( )A.揠卫防卫 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行为是(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终止11、抢劫罪的主体属于( )A.特别主体 B.一般主体C.特殊主体 D.非常主体12、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 )负刑事责任。A.可以 B.应当 C.必定 D.根据犯罪情节13、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 B、公民 C、国民 D、平民14、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15、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A.必须存在不法侵害 B.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C.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 D.必须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第三轮为名词解释(5道):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抢劫罪;辩护人;审判组
初评意见 教学助手(签名):
教学后记 指导教师(签名):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