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课程类型 【主题课】 主 讲 老师主持授课内容 感恩 助 教 1授课对象 小学生 课 时 1授课时间 45分钟 授课地点 课室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1、人员的准备:课前分若干小组,助教1位;2、物质的准备:电脑及投影仪、PPT课件及资料、便利贴;3、地点的准备——室内课程特色 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心;运用助教的上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到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激之心的重要性,增加社会责任感;2、情感目标:充分体验到爱的存在和感恩的必要性;3、行为目标: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社会。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懂得用感恩的心回报父母教学难点 学生在知恩图报的基础上,学会关心他人和周围的一切,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备 注4分钟4分钟12分钟16分钟3分钟4分钟2分钟 谈话导入老师:在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调查——你对父母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先仔细思考两分钟,待会请同学回答。【出示题目】a、你父亲的生日是_________;母亲的生日是_________。 b、你父亲的体重是_________;母亲的体重是_________。 c、你父亲的身高是________;母亲的身高是________。 d、你父亲喜欢颜色是________;母亲喜欢颜色是________。 e、你父亲喜欢食物是________;母亲喜欢食物是________。 f、你妈妈经常用来教育你的口头禅是_______。通过刚刚的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但是对于父母来说,我们是他们的全世界,他们记得我们的一切,不论是生日,喜好,还是衣服或鞋码的大小等等。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 ,父母给了我们温暖的家庭,为了子女,父母什么苦都愿意吃,为了子女,父母什么罪都愿与受,当生死攸关的时候,父母总会义无反顾的舍弃自我,把生命的希望留给后代。父母这么伟大,我们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出示课题】【板书主题】同学们,我说一个英语单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它的中文含义,Thanksgiving Day,对,是感恩节,大家知道,在美国,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在这一天,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背景的人们,会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感谢上苍一年里对自己的恩赐和惠顾。我们中国也有着 “感恩”的传统,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很好的写照。在这我们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关爱自己的人。二.感受亲恩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个视频来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播放视频《感恩父母,感恩教育》】教师总结:同学们看了这则短片有什么感受呢,老师的感触很深。父母对我们的爱从我们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们会觉得父母啰嗦,唠叨,其实这些都是父母深沉的爱,我们应该尝试用心体会父母“说不出的爱”,心存感恩,让一句简单的话语充满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变得无比亲切起来。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三.体验感恩下面有请我们的助教老师带领大家一起体验感恩。1.游戏环节助教:我们这次游戏的名称叫诺亚方舟,我们每个人先拿出一张纸,洪水要暴发了,现在每个人都有一艘诺亚方舟,你可以载十个人,先把他们写在纸上;但是风暴太强,方舟破了个洞,它渐渐漏水,我们必须删去一个人,你们会删谁呢,把他的名字划掉,这里要注意了,一旦你删去了,他们就离开了方舟,淹没在洪水中。不幸的是,方舟越来越下沉,我们必须依次再删去一个人,我们先一个一个划去他们的名字,留下最后的,会是谁呢?老师:在课堂上做简单的统计,最后将父母保留下来的有几位同学,根据结果,可以说父母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助教: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我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很多同学没能完成,都在苦苦思索,进行着心理斗争:“到底先舍弃谁?”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换成父母的话,在选择时,他们思索的时间又会有多少呢?2.表演环节助教:游戏环节结束了,现在我们进入小剧场环节,老师手上有一份剧本,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看看谁演得好。【出示剧本】摘要:张小兰是一对外来打工人员的孩子,她的父母一直在本地以捡废品为生。小兰认为自己父母的工作不体面,让她在同学面前丢脸,因而她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在家里骂父母,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变得听话了,变得不乱花钱了,变得尊重父母了,变得体贴父母了。 角色:张小兰:女,小学三年级学生。 王老师:女,小兰的班主任。 捡废品女人(张小兰的妈妈):女。 第一场:(地点:学校门口) [开场]:小兰在校门口见到了捡破烂的妈妈张小兰:我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还到学校来?真给我丢人!(大吼) 捡废品女人:你看你这孩子,这儿中午塑料瓶子多,妈不是为了多捡些,好多挣点钱吗?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呢?(伤心地) 张小兰:你给我丢人,就不是我妈,快走,别在这丢人现眼了!(机警地往四周看了看) 张小兰妈妈:妈把这些捡完了就走。(边说边捡拾周围的废旧塑料瓶) 张小兰:让你走,你听见没有?(一脚踩在妈妈刚要拾起的一个塑料瓶上,低吼)快走! 张小兰妈妈:(颤抖地缩回手)唉,你这孩子啊!让我说什么好啊——(泪水充满眼眶,迈着沉重的步子下) 张小兰:(看看周围没人,愤愤地跑下)哼!你就不该来! 第二场(地点:教室里)王老师:上个月哪位同学负责收集塑料瓶?从这个月开始,把任务交给张小兰吧!担任我们班“回收站”的小站长,带领你们组的组员利用课余时间把废弃的塑料瓶收集起来,然后卖到收购站,并将每次卖废品的钱攒起来,然后交给班长,作为班费。 张小兰。你愿意完成老师交给你的任务吗?(走到她旁过,拍着她的肩膀)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站长”。一个月后老师听你的好消息。张小兰:是,老师。 第三场(办公室) 张小兰:老师,我们收集的瓶子是很多,可就是不值钱,一大堆的瓶子才能卖几角钱。多少瓶子才能买个冰激凌呢?(抱怨) 王老师:小兰,你算过吗?你每天花多少钱?一年要花多少钱?你的衣服、裤子、鞋从哪里来,你知道吗? 张小兰:(低下头)是妈妈买的。 王老师:那你妈妈的钱又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张小兰:知道(低头说)是,是捡瓶子换来的。 王老师:小兰,你的母亲每天捡瓶子换钱养家,供你读书容易吗?她每天吃苦受累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你长大有出息,而你呢?你给了你父母什么?你怎能将你自己母亲的尊严踩在脚底下?小兰—— 张小兰:(低头不语) 王老师:(语重心长)小兰,对于世间万物,我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更何况是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教育我们长大的父母呢?小兰,王老师希望你能尊敬自己的父母。 张小兰:(泣不成声)老师,我错了。 王老师:不要对我说,(抚摸小兰的头)我想你应该知道对谁说。 第四场:(地点:张小兰家) [旁白]终于放学了,小兰若有心事地回到了家。 张小兰:(抬手想敲门,又缩了回去,再抬手敲门,妈妈把门打开) 张小兰妈妈:怎么了,小兰,谁欺负你了?快告诉妈妈。(看见小兰发红的眼睛,关切地问)是不是考试没考好? 张小兰:(轻轻地摇头) 张小兰妈妈:挨老师批评了? 张小兰:(坐在椅子上,轻轻地放下书包) 张小兰妈妈:这孩子怎么不说话呢?真急死人了,我打电话问问你们班主任。(说着要拔电话) 张小兰:妈——(泪水夺眶而出)我对不起您——(双膝跪下) (小兰妈妈慢慢地转过身) 张小兰:妈——我错了,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了供我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你每天起早贪黑,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吗?而我呢?却从来不理解您,反而瞧不起您,认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丢脸。现在我才知道,我拥有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张小兰妈妈:(扶起女儿)女儿,我的好女儿,你终于理解妈妈了,为了你,妈妈再苦再累也值啊!剧终助教:大家觉得刚刚三位同学演得好不好?相信同学们看了刚刚的小剧场都会有自己的一番领悟。没错,一个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恩之志。把别人的恩惠刻在心中,才能去孝敬父母和帮助他人。孩子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有责任之心,才会自觉自愿地体贴父母、理解他人、帮助同学、维护秩序、遵纪守法,才会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创造佳绩、早日成才。这样,我们的家庭会更和谐,我们的校园会更和谐,我们的祖国会更和谐!四.说出感恩老师:感谢我们助教老师带领我们进入了游戏和剧场环节。我们感受了父母对我们的爱,也进一步体验了感恩,接下来就让我们说出我们的感恩。我们每人拥有三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在《天亮了》这首歌中将思想作一个沉淀。抛去任何杂念,用心去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想一想他们日夜操劳的身影,想一想他们带病为我们做饭的情景,或者就想一想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等等,然后在便利贴上面写上你想感恩的人以及要对他们说的话。助教:现在收集同学们的感恩便利贴贴在我们的学习园地上,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是说出来,更要把感恩落在实处。五.总结合唱《感恩的心》老师:我们这节课真正学习到了要常怀感恩的心,要感恩父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感恩的又何止自己的父母呢?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所处的环境,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这里有你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老师、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为你创造的,也许你会说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但我要告诉你的事,很多人想要都要不到,就是等一辈子也比不上你现在的万分之一。所以,我们要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你所拥有的一切!六.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感恩的名言;2.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在家帮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饭等,下次课请同学们发表一下在为父母中这些事的感受。 谈话法情景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感人的短片渲染气氛,让学生对父母逐步有了感恩的意识让学生角色扮演,使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感恩,利于学生对感恩的理解附 录(参考资料或板书等) 板书: 感恩主题班会初评意见 给教学助手写每次辅导的修改意见、建议教学助手(签名):教学后记 、指导教师(签名):、、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