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2.4自然灾害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上2.4自然灾害 教案

资源简介

2.4 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
2.阅读图文资料,小组合作,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3.结合实例,归纳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难点: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应急管理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我国气象灾害与地址灾害分布图。
介绍:2020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8亿人次受灾,591人死亡失踪,10万间房屋倒塌,176万间房屋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9957.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01.5亿元。
总结: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种类多、分布广、受灾面积大、受灾人数多、损失惨重……
设问:为了更好的了解自然灾害,应对自然灾害,我们学校将会举行一次“自然灾害科普展”,本次展览我们应设计哪些内容?
新课讲授:
常见的自然灾害
出示图片,学习自然灾害的概念,并认识主要的自然灾害。
活动:给出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关键词,请同学们根据关键词,整理形成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二)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小组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老师所提供的图文资料,分析一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并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规则:①小组结合老师提供的图文资料,讨论七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②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展示内容:在空白图上贴出这种自然灾害的分布或影响路径;
结合图片说出这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并解释形成原因。
1.洪涝
活动:说出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分布: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原因:这里年降水量大,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所以平原和河谷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2.干旱
活动:说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区域及原因。
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原因: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春季降水少,再加上华北地区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大,需水量大,所以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3.台风
活动:说出我国台风灾害的主要影响区域及原因。
分布: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台风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4.寒潮
活动:说出我国寒潮灾害的源地、主要影响区域及青藏高原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
分布:寒潮的源地主要是亚欧大陆内部,西伯利亚地区。寒潮主要影响我国东北、西北及北方大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了北方冷空气侵入,不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5.地震
活动:说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分布:主要分布在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的西南地区及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东南地区(特别是台湾)。
原因:这里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滑坡、泥石流
活动:说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其中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原因:我国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地势陡峭,相对高差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这些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三)防灾减灾
活动:畅所欲言,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防灾减灾?
播放《地震预警》视频。
课堂练习:
为本次校园“自然灾害科普展”设计手抄报:任选一种自然灾害,向同学们介绍这种灾害的危害、分布、成因和应对措施。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气象灾害和地址灾害两方面学习了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描述了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并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板书设计】
2.4 自然灾害
【课后反思】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本节课新课导入部分就通过一些数据和案例,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发,危害严重等特点。紧接着以举办“校园自然灾害科普展”切入点,顺利成章的引出本节主要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描述主要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并分析原因。其关键点在于读图方法的指导: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应做到整体扫描,局部聚焦。本节课也是对此方法的强化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