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综合思维:结合资料,指出景观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评价其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人地协调观:树立开发与自然和谐发展与保护、继承和创新优秀文化传统,突出地域特色。重点难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重点)2.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重点)3.民居、城市格局、建筑风格如何体现地域文化。(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老师】展示:澳大利亚的库伯佩迪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探究两个问题:1. 分析库伯佩迪的气候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2. 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板书)【老师】PPt展示讲解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板书)1、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域文化的形式有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特点是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创新性、变化性、相对稳定性。【老师】边讲解边展示课件的相应图片【学生】阅读P37,读图2-18思考:1、徽派民居的特点2、徽派民居体现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3、徽派民居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地理环境【老师】点评2、城乡景观(板书)【老师】边讲解边展示课件的相应图片城乡景观的形成: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城乡景观的内涵: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学生】听讲、做笔记,看多媒体。【老师】提问:描述哈尼梯田的景观特点?【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讲解、总结【老师】PPt展示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板书)【老师】PPt展示因纽特人冰屋与傣家人的竹楼;土耳其洞穴房屋与山西人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房屋;【老师】提问:描述哈尼梯田的景观特点?分别对比这两组图片中的地区的民居,看一看它们具备什么样的特色。这些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讲解、总结【老师】知识巩固检验以下这些地区的民居英国乡土民居、肯尼亚茅草屋、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陕北窑洞、湘西吊脚楼、伊朗风塔。【老师】提问:看一看它们具备什么样的特色。这些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又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讲解、总结【老师】PPt展示世界各地的民居也体现了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对比苏州园林和故宫回答: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学生】阅读P39,读图2-23思考:四合院与北方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又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2、城市格局(板书)【老师】讲解城市格局对地域文化的体现。【老师】板书3、建筑风格(板书)欣赏中国古典建筑的拱榫梁卯、雕梁画栋,对比西方建筑的雕像、喷泉、教堂。【学生】阅读P42,读图2-29:图片展示的西安古城墙与现代的高楼共处,也无违和感。【老师】讲解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学生】思考、讨论P43,图2-30诸葛八卦村【老师】提问:(1)描述诸葛八卦村村落的布局特点,讨论该村落的布局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2)我国一些古村古镇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旅游品牌价值高。例如,广西灵川的江头村,据传居民是北宋周敦颐的后裔,“爱莲文化”和“阴阳太极理学文化”贯穿于建筑群中。结合材料,讨论诸葛八卦村的旅游品牌价值。(3)旅游品牌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古村古镇的经济收入,缓解其保护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过大的游客量对古村古镇的保护将构成极大的威胁,可能使当地古朴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无形遗产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甚至消失。考察家乡的一个古村古镇,了解它已经受到或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针对其开发与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学生】思考、讨论,结论【老师】补充评讲。【老师】提问: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老师】提问:(1)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我们该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现象?(3)又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自由回答【老师】总结:“古典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们镌刻了苦难、抗争和辉煌。中国古典建筑,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彰显了质朴、优雅、灵动和豪气。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护我们传统建筑历史遗存,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惜它,就是爱我们的先人;欣赏它,就是欣赏智慧和创造;传承它,就是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课堂小结【老师】陈述:今天课的内容已经上完,大家以及来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学生】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