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1.2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1.2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科书 书 名:地理教材 七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知道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观察生活,运用教具,解释地球公转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理实践力:掌握科学原理,能动手制作昼夜长短变化演示器。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地球公转对人类家园的意义;尊重自然,科学认识自然现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昼夜长短变化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地理微课堂,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昼夜长短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今天的知识吧! 上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发现:刚开学时和现在,早晨天亮的时间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有同学说了,刚开学九月份,早晨天空亮得早;现在十二月份,早晨天空亮得晚。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今天的课堂,让我们来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 运用观察法来发现生活中变化,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 探索演示 揭示谜底(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其实,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地球公转有关。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承转: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其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样就造成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也不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发生移动。 “我会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我们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赤道时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地球继续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就是北回归线,然后直射点往南移,再次回到赤道,此时是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南界线就是南回归线,然后直射点往北移动,再次回到赤道,此时是次年春分。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叫作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承转:同纬度白昼与黑夜的比例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如何判断某地昼夜长短情况呢?请看。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以晨昏线为界,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果某条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相等,可以说这里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如果某条纬线上,昼弧长度大于夜弧,可以说这里昼长夜短。当整条纬线处于昼半球时,那里太阳终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如果某条纬线上,昼弧长度小于夜弧,可以说这里昼短夜长。当整条纬线处于夜半球时,那里太阳终日不升起,出现极夜现象。 这是北极圈内挪威北角出现极昼现象时拍摄到的,太阳直至深夜也不落。 通过动画演示,了解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位置变化。为后面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分析做铺垫。 探索演示 揭示谜底现在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判断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情况。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昼长夜长均为12小时;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完成表格,总结规律: 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北极圈内出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昼夜长短的判断 我们不难发现,春分过后到秋分前,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秋分过后到次年春分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北半球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白昼变长,夜晚变短;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南半球白昼变长,夜晚变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长变长。 结论: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长变长。 利用表格进行梳理,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推理逻辑能力。自然的得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配套练习“我会运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你掌握了吗?我们活学活用。可暂停视频,独立完成。你都做对了吗? 2022年11月21日-12月18日,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中东国家卡塔尔举行,结合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小题。 1. 比赛期间,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在图中的位置是(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2. 比赛期间,卡塔尔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 C. 昼夜平分 D. 极昼现场 3. 比赛期间,卡塔尔的白天时间将会( ) A. 越来越长 B. 越来越短 C. 先变长再变短 D. 先变短再变长 参考答案:1.C 2.B 3.B 解析: 1.世界杯在11月21日-12月18日举行,地球公转示意图中③段是北半球的秋分至冬至,9月23日到12月22日左右,时间符合,故第1小题正确答案是C; 2.比赛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在北半球的卡塔尔是昼短夜长,故第2小题正确答案是B; 3.比赛期间11月21日-12月1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回归线移动,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北半球的卡塔尔的白昼越来越短,故第3小题正确答案是B。 紧扣热点事件“卡塔尔世界杯”,设计融合本节重点检测,让练习也有趣味,同时加深对学以致用的理解和践行。 课后实践活动 “我会制作” 老师制作的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演示器。动起来吧,心灵手巧的你也可以做出独一无二的模型。 谢谢观看,我们下次再会。通过制作模型,将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化。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学反思本堂微课的设计制作亮点在于: 1.紧密结合课标,进行创新性设计。 2.生活实际应用强,能够很好地把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做得比较好,结合动画总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让知识更加有条理。 4.认真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具的制作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手、脑突破难点,将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化,既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在提升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