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教材P24,说出海拔的概念,学会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并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通过观看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3.借助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够识别出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的分布特点,并会判读坡度的缓陡。难点:等高线的绘制原理、等高线地形图上中主要的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小美遇到烦恼了,你们愿意能帮助她吗?风景展示,现状分析A.小美生活在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北黄谷村,该村处在群山环抱之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地质地貌、水体景观为其主要特色, 全村共153户农户,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生,人均收入偏低。如何让这方美丽山水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过上好日子 小美也想为家乡出一份力,让整个嵩山生态旅游区变成一个开放式大景区,设计以观光旅游,徒步探险,极限运动一日或多日游路线,全力打造旅游经济综合体,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北黄谷村的等高线地形图新课讲授:同学们想要帮助小美看来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专业知识。展示学习目标活动一:自学课本24页文字及图片,独立完成学案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3.中国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多少?(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86米,为中国最高峰。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为我国陆地的最低点。)归纳小结: 海拔、相对高度的区别。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同,如何把立体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呢?这就要通过等高线来表示。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高线。 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但不外乎由山峰、山谷、陡崖等构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该如何去辨认它们呢?课件展示山体图片,让学生识别山体不同部位。 等高线又是如何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学生观看等高线绘制原理,理解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那么我们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获取哪些信息呢?活动二: 通过观察P24图1.35,P25图1.36,完成下列问题。1.等高线是曲线还是直线,是闭合的还是发散的?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3.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等高距有区别吗?展示课件,教师引导总结“密陡疏缓”。为了让大家体验绘制的过程,老师准备了一些模型,请每个小组代表前来领取,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间7分钟,并总结特点。活动三:小组合作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利用自制模型画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6人一小组,共4组,每组领回一个自制模型,按着活动要求,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并总结其特点。十分钟后,每组派2名代表发言,一人指模型,一人指图。归纳总结: 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态及判读特点。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并且能表示出海拔及坡度陡缓,掌握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这可以帮助我们在图上进行工程规划设计。评价任务:帮助黄谷村小美设计旅游开发线路,小组讨论5分钟,代表发言。小组发言后,进行论证,教师补充观点。各小组描绘的都非常美,有的惊险刺激,有的唯美浪漫,老师希望大家把讨论的设计方案发给小美,希望大家的集体智慧能帮助小美的家乡早日脱贫致富。课后作业:各小组请把你们设计的黄谷村旅游开发线路的方案发给小美要求:方案详细,语句通顺,科学合理,符合地理的基本知识,字数800-1000。【板书设计】1.4 地形图的判读【课后反思】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本节课利用自制教学模型,丰富的学生小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采用小组讨论和启发引导等各种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评价方面,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评价。课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达成教学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学习目的,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节课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效果虽然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缺憾。如:在创设学习情境方面还存在欠缺,可以考虑让学生采用视频资料、进行表演等教学方式等。基于以上的认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本人将进一步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深刻围绕教学目标,抓重点难点,努力使课堂效果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