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 教案

资源简介

3.1多变的天气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及图文资料,说出天气的影响。
2.结合实际及图文资料,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3.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4.举出至少两个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出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难点: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历史上有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它以少胜多,同时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造就了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历史传奇。大家知道这场战役是什么吗?该战役取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学生活动:结合《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得到该战争取胜的关键是诸葛亮准确预测了天气,而曹操只是考虑到气候因素。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赤壁之战》导入,为后序的课程开展做好情境铺垫。
新课讲授:
回看昨天---天气的影响
教师活动:出示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则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达成目标1。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材料得出人类与天气的相互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动脑思考总结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畅聊今天——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经历的天气并进行描述。
2.展示学校的四季图片,引导学生对四季的温度和降水进行感性描述,再结合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气候特征描述方法得出气候的描述词。
3.通过击掌游戏,检测学生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掌握度,达成目标2。
学生活动: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描述天气和气候,总结天气和气候的描述词,并通过击掌游戏检测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感受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天气和气候的描述词,并通过游戏加强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区分。
预知明天---争做合格天气预报员
教师活动:
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出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3.出示卫星云图,引导学生分析卫星云图。
4.出示天气符号,引导学生分享天气符号记忆方法,小组内互相出题考查。
5.出示自学空气质量相关概念的问题。从身边实例出发,让学生探讨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6.出示天气图,开展天气预报员演练活动。
学生活动:
1.观看《天气预报》视频,总结天气预报内容。
2.了解天气预报过程。
3.结合课本,分析卫星云图。
4.小组内分享天气符号快速记忆方法,并通过天气卡片小组内互相提问检测掌握情况。
5.自学空气质量相关概念、探讨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6.挑选自己想要播报的地区,组织语言进行播报。
设计意图:以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读图;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以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为导入,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案例,总结了天气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击掌游戏”和学法指导学习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通过“争做天气预报员”的活动,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内容、制作过程、掌握了分析卫星云图的方法、识记了常见天气符号、自学了空气质量相关概念、探讨了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亮点:1.落实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理念。本节课以家喻户晓的《赤壁之战》故事作为导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在课中设置的问题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有助于让学生建立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地理。
2.坚持“分层教学与检测”。依据知识点难度,课堂设置了齐答、个答、小组互助学习、上台展示等多种形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
待改进之处:课下应开展到气象台组织学生参观、观测、体验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