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人口》【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人口数量,并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通过阅读人口统计图表,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能力。3.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进一步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4.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数据和图表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进一步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难点: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我国目前有多少人口呢?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1411778724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人口的相关知识。新课讲授:(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我国人口数量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特点 活动:屏幕投影“2010年世界人口排位前十排名数据”以及我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饼状图,引导学生得到结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2.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特点?活动:出示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找出中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城单位分别是哪一个?你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大约有多少?补充教材表格内容,从中感悟中国人口之多。(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1. 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活动:利用教材表格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2. 新中国成立前与成立后的人口增长速度有何特点,原因是为什么?活动:结合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观察人口增长趋势,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较快。原因主要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3. 1982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何变化?试分析原因。活动: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主要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三)中国的人口政策1. 中国众多的人口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活动:通过辩论让学生了解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利: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弊: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2. 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活动:通过视频和家庭人口调查,让学生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影响,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3.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活动: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让学生知道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等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基本国策,最后结合“中国人口日”相关资料,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四)人口分布疏密不均1.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活动:通过QQ即时在线人数地图,阿里菜鸟的物流预警地图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的人口分布,回顾有关人口密度的相关知识,通过比较我国不同省区的人口密度,引出“黑河—腾冲线”的学习,通过对比黑河—腾冲线东东西两侧差异,总结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2. 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从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开发早晚、人口迁徙等因素,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再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进行总结。最后再以“东部人口大量西迁,可行吗?”为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理解。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人口的特点和分布,我们知道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但是人口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我国人口分布不均,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人口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希望大家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1.3 中国的人口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三、中国的人口政策四、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就是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进行逐层深入式地探究,通过读数据、读图、绘图三级梯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从而理解我国在不同阶段的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分布问题,并将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这一难点,通过对比分析的形式在课堂讲授中巧妙穿插,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