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说出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的特点和作用。2.阅读地图,辨别地图中的方向,说出两点间的相对方向。(重点)3.阅读地图,利用比例尺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4.对比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说明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地图中识别方向的方法;比例尺及其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老师展示开封景区的导览图(也可借助PPT展示)问:同学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吧?了解一个地方,经常从查看地图开始,外出旅游、行军打仗、工程建设、航天、航海等都离不开地图;在地图上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地图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那么什么是地图,怎么使用地图呢?学会使用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新课讲授: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的相应位置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看看这是一幅什么地图(即图名),然后要能“看”地图,地图有其独特的语言,要想把地图使用的好,就要掌握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一)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图1-13“学校平面图”,说出图书馆在花坛的什么方向?指出回答上(下)面或左(右)边均是错误的,进而导入地图上方向的学习。结合教材P8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问题。1.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一般来说,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南、西北、西南,共八个方向。2.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提问:在地图中该怎么判断方向呢?让学生阅读P8第二段文字,找到一般地图和指向标地图判断方向的方法(老师提供地图,详见PPT)。(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N)向。[学以致用]提供地图(详见PPT),说出在不同类型的图中识别方向的方法并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向。3.室外怎么看地图让学生找到室外如何看地图,同时完成P8“确定地平面的方向”这个活动。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这样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提问:有人请你把我们美丽可爱的学校画在纸上,没有那么大的纸怎么办?(缩小→比例尺)然后引入比例尺的学习。(二)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的计算在小学已经学过,可以让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到比例尺的概念、公式、表现形式。1.概念: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方法:数字式:1:500 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线段式:指导学生自学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完成下表。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甲 1:30 000乙 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丙评价学生完成的表格,引导学生比较甲、乙、丙三个比例尺的大小,并引用数学中的分式概念进行归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学以致用]提供地图(详见PPT),说出比例尺的表现形式,计算两地的实地距离。4.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时)引导学生阅读P10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地图”,讨论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完成下表。中国地图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地图比例尺大小表示实地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评价学生完成的表格,归纳: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三)地图的三要素——图例和注记借助“开封市交通分布(局部)图”,教师讲解图例和注记。图例一般附在地图上,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等。指导学生阅读P10“图1-19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待学生熟悉后,通过同桌、小组比赛的形式,再次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图例。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怎样学地理的方法之一学会使用地图,使用地图要读懂地图的“语言”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总结了在不同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知道了比例尺的概念、公式、变现形式;探讨了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的关系;熟悉了常见的图例和注记。阅读地图时,要先读图名,再熟悉方向、比例尺、图例等基本内容,然后根据需要查找相关内容。作业布置:1.结合课本P7活动,小组合作绘制一幅开封市第六中学的平面图。(温馨提示:使用地图三要素)2.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1.2我们怎样学地理【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指明地理知识获得的途径,以引导学生规范、科学的学习地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