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 《海陆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2.在不同的世界地图中,指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在不同的世界地图中,描述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4.在世界地图中辨别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洲、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大洲之间的界线。难点:大洲之间的界线。【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堂——“遨游太空看世界”我们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今天就让我们站得高一点、再高一点,离开地球,飞到太空,一起观察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首先来看今天的太空旅行目标,请大家齐声朗读。(学生齐读、理解课堂学习目标)大家状态不错,相信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自主学习,探究新知透过飞船的舷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颗蔚蓝色的星球。难怪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惊呼“这是一个水的星球”。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来看地球的陆地和海洋比例,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图。(学生描述、补充,教师总结)这是一幅饼状图,它可以表示不同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读出,世界陆地面积大约占29%,而海洋大约占71%,远远超出陆地的面积。因此我们经常会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现在我们的飞船飞到了南半球上空,我们一起观察: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谁更大一点?很明显,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现在我们调出北半球的影像,请大家观察,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总结一:①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②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陆地面积总是小于海洋面积我们再来观察东、西半球的状况,请大家观察。总结二:①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②无论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陆地面积总是小于海洋面积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地区陆地被海洋分隔开来,请大家注意:世界上所有的海洋都是连在一起的,而陆地被分成了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像这种比较大的陆地称之为“大陆”,而这些面积较小的被称为“岛屿”。注意看这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那么比格陵兰岛大的就是陆地了,世界上最小的陆地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我们再整体看这个地区:大陆,加上周边的岛屿,这是大洲。比如这个是北美洲大陆,加上周边的岛屿,这就是北美洲。世界上还有什么大洲呢?现在请大家拿出印有七大洲的卡纸和剪刀,首先明确两点:①请你说出右侧各大洲名称;②记忆各大洲面积排序。然后,小组合作剪下轮廓,并贴到空白世界地图中,并完成屏幕上的合作探究题目。小组合作:剪——明确各大洲轮廓开状贴——明确各大洲位置特点(重要纬线)小组展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明确大洲的位置特征和形状特征。在这里,老师有个疑问:南美洲和北美洲看起来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被分为两个大洲呢?大家也很疑惑,现在让太空望远镜告诉我们答案吧!(观看巴拿马运河视频,明确大洲界线)现在让我们各个大洲的界线都是哪些事物吧!(读图分析、总结大洲间的界线)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二)大家注意看,在我们视野中出现了什么?对,就是台风!它出现在一片辽阔的海洋中,正准备攻击的大洲是——亚洲。那么它产生的地方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认识世界的大洋。世界的海洋都是连在一起的,海洋的主体是洋(或大洋),面积广阔;海洋的边缘部分就是海。请大家读图,完成下面两个问题:①在地图上按照面积排序依次指出四大洋。②描述各大洋周边的大洲。(学生展示、补充)课堂练习:重走“麦哲伦航线”描述麦哲伦航线,重点描述经过的大洲、大洋。如果现在再次进行环球航行,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路线?(描述经过的重要海峡、运河)课堂小结: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奇迹,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它、认识它,让我们怀着科学与探索精神去发现更多的神秘和未知。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2.2世界的海陆分布三分海洋,七分陆地七大洲及界线(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太大印北)【课后反思】本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本课创设太空旅行的情境,并将太空旅行所见、所想、所探贯穿整个课堂,更易引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需要贯彻的学习方法是“读图引导法”,本课出现的图有饼状图、半球地图、不同投影下的世界地图。应当加强读图引导,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找出规律。在世界的大洲部分,本课采取学生小组活动,让他们动手涂、剪、贴,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他们对大陆轮廓、形状、位置等的认知,为之后的区域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