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的课时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二、说教学目标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2. 通过学习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与“加法交换律”等运算定律。三、说教学重难点能够又对又快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熟练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四、说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多煤体演示教学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孩子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性学习,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广泛交流,体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五、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易疲劳。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在此基础上学习整十数的加、减法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1、“数的组成”的练习。(1)3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3)7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2、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抽学生回答) 10+4= 10+8= 9+10=(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10= 8+10= 10+9= 16-10= 17 - 7= 15 - 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和口算上学期学过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部分的的设计,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1.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教师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3.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4.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板块四、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小棒,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b.根据教师的描述学生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板块五、课堂巩固1.完成教材“做一做”的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算式分别说出表示的意思。第2题:主要是进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综合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学生独立计算完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设计意图: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板块六、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自己起来说一说)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