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择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的选择,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第三章、第四章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学情分析(1)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2)知识储备:通过学习必修一第五章内容,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这是本节分析农业区位条件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3)学习短板:对农业的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农业知识的表面,并未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弱4、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①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地理含义;②通过阅读分析归纳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思维养成:①学生通过地图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并进而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②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③ 结合实际生活,学会采集和运用身边的资料,培养社会实践能力。3、地理核心素养:① 通过区位因素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② 结合一些与生活贴近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怀;③ 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思想。五、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六、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七、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八、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九、课时1课时(40分钟)10、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学生朗诵和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农业图片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农业,在刚刚播放的图片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地方种植油菜、有的地方种植棉花、水稻等等,为什么不同的地区发展不同的农业?这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农业区位选择有关系【板书】农业区位的选择一、区位2、新知归纳【教师】提问:什么是农业区位?【学生】回答:地理位置和条件【教师】总结:区位=位置(where)+条件(why)【过渡】问题一:世界上有哪一块土地可以开展所有农业活动?问题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像QQ农场这样万能的土地?问题三:既然现实中无万能的土地,那么农民在决策的时候会受那些因 素的影响?【情境设计】农民(李友地)有两块地,A和B。他想在这两块地上种植粮食,这两块地的各种条件不一样,创设了四种不同的条件,让学生来帮他决策种在哪里,并让学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什么?①A地为山地,B地为平原——地形②A地为盐碱地,B地为黑土——土壤③A地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光照充足,并且水热组合好,B地温度较低,降水少,条件差——气候④A地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粮食需求小,B地大城市周边,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市场提问: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回答:水源、科技、劳动力、政策、交通【教师】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板书】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过渡】我们这个地方最常见的农作物是什么?(水稻)下面我们根据我们最常见的水稻种植业为例来探究农业的区位选择3、探究农业的区位选择(以水稻种植业为例)【教师】 提问:根据区位的概念出发,我们首先要了解水稻种植业的哪方面知识?【学生】回答:地理位置【教师】 那么我们根据学案中的气候资料绘制来中国水稻分布的位置。(一)根据资料绘制中国水稻分布图教师简单分析学案上的材料一和材料二,然后分三个小组合作探究并派代表来回答。第一小组(合作探究一)(1)图1对应水稻生长气候条件表哪条信息?(2)读图1分析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在哪里,最低值为多少?(3)图1对绘制中国水稻分布图是否有效?第二小组(合作探究二)(1)图2对应水稻生长气候条件表哪条信息?(2)中国水稻种植多以一年几季为主,生长期为多少?(3)图2对绘制中国水稻分布图是否有效?第三小组(合作探究三)(1)图3对应水稻生长气候条件表哪条信息?(2)分析图3决定水稻能否种植的等温线是哪一条?(3)本图对绘制中国水稻分布图是否有效?合作探究四共同探究【得出结果】图3和图4对绘制水稻分布图有效,图1、图2无效【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3,找出不能种植水稻的地区?【学生】回答:新疆、西藏、东北部【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4,找出能种植水稻的地区?【学生】回答:降水大于750mm的地方都可以(我国南部、新疆的南部、辽东半岛)【画一画】在学案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中绘制出中国水稻理论分布图,并邀请同学上讲台表述自己的绘画成果。【教师】总结根据气候条件绘制的中国水稻分布图(2)对比:实际分布与理论研究的差异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实际水稻分布图和理论水稻分布图,发现水稻实际分布大部分位于理论图中下列现象与影响农业区位的哪个主要因素关? 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气候 (光照、热量、水分影响作物种类、复种指数、产量和农业地域类型等)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着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 ——地形【教师】总结:影响水稻种植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农业结构的调整。【板书】【过渡】薰衣草图片展示:薰衣草代表一种浪漫,一种气质,是无与伦比的美丽。那么是否可以在江西大规模引种薰衣草?【课后探究】:薰衣草到底适合种植在我国哪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气候 光照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物。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地区因光照不足,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以乳畜业为主。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热量不足的问题。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热量 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降水量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农作物生长气温日较差 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日温差过大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好地形 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若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土壤 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的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水源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有时会成为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市场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农业交通运输 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政策 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 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农业技术 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冬温夏凉,降水比较均匀) 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寒潮、台风、干旱、暴雨洪涝等)11、板书设计一、区位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农业区位的变化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