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透镜和视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透镜和视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2.6透镜和视觉
、选择题
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近几年来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不利于预防近视的做法是(  )
A.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B.发现视力下降,立即配戴近视镜
C.课间到教室外活动
D.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面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张老师上课时戴眼镜的模样很滑稽,如图所示。她说:“我这样戴眼镜有独特的效果一当 我站在讲台前的时候,既能从上面看清后面的同学有没有开小差,又能向下看清面前课本上的文字。”根据这些可判断张老师所患的眼睛问题及所配戴的眼镜的种类是(  )
A.近视眼、凹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凸透镜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10cm 小于 20cm
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10cm 小于 20cm
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10cm
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0cm
像的成因有三个:光沿直线传播、反射以及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如图所示,有一块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
A.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
B.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
C.光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D.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
、填空题
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着他改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动”)。
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科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   反射;在凸透镜前放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当光屏成清晰像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观察到所成的像的变化是   。
(3)小科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小丽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她把蜡烛放在位置A时,光屏应向M点的    测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调好后,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    上(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实验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乙所示,蜡烛在   (选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
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3)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测量其焦距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如图丙所示,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解答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用光具座的长度为1m,如果有焦距为10cm、25cm的两块凸透镜,应该选择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完成实验。
(2)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如图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   (选填“近视”或“远视”)。
(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会造成实验数据误差,在物距和像距两个数据中,   更易产生误差。
2.6透镜和视觉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解答】解:ACD、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课间到教室外活动和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都可以预防近视,ACD正确.
B、发现视力下降,应注意用眼卫生,合理安排,不要立即配戴近视镜,B错误.
故选:B
D
【解析】实像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虚像由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据此判断。
【解答】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A.属于实像的是①和④,故A错误;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故B错误;
C.属于反射形成的像是②⑤,故C错误;
D.属于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故D正确。
故选D。
C
【解答】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所以要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选项A.B错误;
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C。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解析】根据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待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方。矫正应戴凸透镜。
【解答】当张老师从眼镜的上方看时,能看清后面的同学是否开小差,说明张老师不是近视眼;
而向下透过眼镜,可以看到课本上的字,这就说明了张老师经眼镜的矫正,看清了近处的物体,即张老师是远视眼;
那么张老师所带的眼镜必是凸透镜;
故选D.
C
【解析】本题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解题。规律如图
序号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1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侧
2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侧
3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 物像异侧
4 u=f - - - 不成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5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虚像在物体之后 物像同侧
【解答】照相机属于序号1 的应用,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C。
B
【解析】图示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B
C
【解析】根据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实验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如果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那么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时,相当于蜡烛火焰向下移动,而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反,则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B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在墙壁上得到放大的实像,则物体肯定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而光屏在二倍焦距以外。胶片相当与物体,因此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因为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胶片应该倒立放置,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A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折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故A正确;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故B错误;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故C错误;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⑤,故D错误。
故选A.
A
【解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
【解答】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这时可以将这个物体看作两个透镜;左边和右边的部分都是中间比边缘厚,因此它们都是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故A正确,B错误;
光束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即光的传播方向肯定会发生改变,故C、D错误。
故选A.
、填空题
缩小;向左移动
(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焦距的大小确定光线会聚了还是发散了,从而确定像距的变化,最终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那么像的性质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时,焦距变小,则会聚能力变强,那么所成像的位置会离凸透镜更近,即像距变短,那么光屏应该向左移动。
(1)漫;右
(2)变暗
(3)小于
【解析】(1)物体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分析放入这个眼镜后光线会聚了还是发散了;如果会聚了,那么成像靠前;如果发散了,那么成像靠后,据此移动光屏即可。
(2)凸透镜的镜面越大,会聚的光线越强,成像越明亮;
(3)根据光的折射完成作图,然后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因为光屏的表面比较粗糙,所以光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在凸透镜前放上近视眼镜后,光线比原来发散了,那么成像比原来靠后了,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2)凸透镜的焦距不变,物距也不变,因此成像的性质不变。凸透镜的镜面变小后,会聚的光线变少,因此所成的像变暗了。
(3)如下图所示:
当两次都出现相同大小的光斑时,则L左 ;缩小 ;照相机 
【解析】【解答】解:蜡烛放在A位置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光屏现在的位置可知,此时的位置55cm﹣40cm=15cm>2f,因此,要向M点的左侧移动光屏,才能确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故答案为:左;缩小;照相机.
凸透镜成实像时,符合以下规律: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实验题
(1)11.0
(2)C
(3)只实验了一次,结果具有偶然性
【解析】(1)凸透镜的焦距等于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答;
(3)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多次进行实验,从而找到现象中存在的内部规律,这样会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f(3)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实验了一次,结果具有偶然性。
、解答题
(1)10
(2)使像成在光屏上
(3)近视
(4)像距
【解析】(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最小距离是4f,此时成等大的实像;除此以外,其它位置时物距和像距的和都大于4f;
(2)在实验开始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当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时,根据光屏的移动方向判断光线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据此判断透镜的种类;
(4)在实验操作时,先固定物体的位置,再根据成像的清晰程度判断像的位置;由于最清晰的像的位置只能靠感觉判断,因此像距更易产生误差。
【解答】(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最小距离是4f;如果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那么4f=100cm=1m,当成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和都会大于1m,这时将找不到像的位置,应该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2)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上;
(3)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放入透镜后光线比原来发散了,因此应该放入的是凹透镜,则该眼镜是近视镜;
(4)因为像的位置是靠眼睛的感觉确定的,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会造成实验数据误差,在物距和像距两个数据中,像距更易产生误差。
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