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主题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科目 生物
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授课时间 40min
授课类型 讲授法
教学工具 PPT
教学目标 概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 (3)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重难点 解决方案 本节课通过科学史、模型建构等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生物界生命现象析因的一般途径:成分→结构→功能→现象,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落实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细化 通过学习,能够归纳概括细胞膜作为生命系统边界的功能,激发对其结构探索的兴趣,逐步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细胞膜结构发现史的梳理,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 通过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建构,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而发展生命观念。
课后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
网络学习 拓展资源 视频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科学史探究为主线,精心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亲身体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科学领域没有终极真理,质疑和争论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能促进科学的进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活跃了课堂气氛。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材料分析、资料讨论图片动画演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从而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探究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且本次教学用新教材,先讲细胞膜的功能再讲成分结构,更符合学生认知。 但不足在于教师讲述过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疲乏,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此点可以通过多设置活动、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学来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做练习,不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也存在不足,体现为对ppt存在过多的依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多多注意板书的总结,不拘泥于多媒体。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min) 教师提前进行实验“台盼蓝染色法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将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后的死细胞和活细胞(放大200倍)的实验结果照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 学生观察教师实验结果,回答教师问题由此推测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通过可视化的实验与结果的分析,借细胞膜功能进行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细胞膜作为细胞边界的缘由。
讲授新课、课堂实践操作 (30min) 1)教师展示原始海洋中生命诞生的视频;教师引导思考最初台盼蓝染色实验的原理,组织学生自主思考;教师播放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动画。 2)教师给出并梳理对细胞膜成分探索的科学发现史中的关键事件: a.1895年,欧文顿研究各种受精卵细胞的透性;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的红细胞膜的膜脂成分,并测定膜脂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为什么表面积为两倍?可以尝试构建细胞膜模型吗?” b. 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1959年,罗伯特森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所谓的“单位膜”模型。教师向学生提问:“现在可以说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吗?它们是如何构成细胞膜的?” c.1970年,科学家用绿、红荧光材料分别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实验;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1)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给出的材料,回答教师问题,对细胞膜的功能自行归纳。 2)学生通过科学史的了解,思考回答教师问题。 1)引导学生得出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的结论;引导学生得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通过动画让学生直观理解细胞膜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利用教材所给的一些关键事件,引导学生对每个发现进行分析,一步步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细胞膜的结构及流动镶嵌模型,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逐渐将探索深入,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也强化了结构与功能观,有利于生命观念的形成,在此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艰辛过程,启发学生科学探究需要坚持不懈的品质。
课堂小结(5min) 教师展示思维导图框架,包括细胞膜的功能及结构。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后和实验作业 (5min) 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根据流动镶嵌模型用废品制作细胞膜模型。 课后用废品制作细胞膜模型。 加深学生对于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点分布设计
章节顺序 知识点 学习目标层次 计划学时/个
编号 内容 认知 方法 情感
记忆 理解 表达 讨论 分享 探究 喜欢 兴趣 领悟
本节内容 1 细胞膜的功能 √ √ √ 1
2 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 √ √ √ 1
3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 √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