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教案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主题:《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二、教学目标1.说明一些物质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和特点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3.提高学生对课本图像的理解能力,利用课本图例来推导物质运输的特点和概念4.理解主动运输的意义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主动运输的特点2、大分子物质胞吞、胞吞的特点和过程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四、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教师组织和引导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 [复习]被动运输的相关知识。 [思考]问题探讨: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 [过渡]这种方式称为主动运输,一起来了解主动运输还有哪些特点。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物质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现象。主动运输的特点 [观察]课本P70 图4-6 主动运输示意图 [分析]主动运输特点 1.逆浓度梯度运输 2.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专一性) 3.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阐述]主动运输的实例与意义 常见的离子与小分子有机物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通常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一些代谢产物则是主动向细胞外运输。保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归纳]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⑴氧气浓度 ⑵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⑶温度、强酸、强碱等 说明: P点后物质的运输方向:低浓度到高浓度; A点后平衡的原因:受载体数目或能量的限制 说明: 在氧气浓度为0时,运输速度不为0,因为无氧呼吸会产生能量 在A点以前限制速度的因素主要是:能量 A点以后平衡的原因是受到载体数目的限制 [过渡]细胞如何运输大分子物质? 用课本中的图获取相关信息,分析主动运输的特点,阐述主动运输的实例与意义,能加深印象,扎实基础胞吞、胞吐 [观察]课本P71图4-8胞吞胞吐示意图 [归纳]胞吞过程 [归纳]胞吐过程 [总结]胞吞胞吐的特点 (1)主要运输大分子 (2)不需要载体,需要细胞膜上特定蛋白质的识别 (3)需要能量 (4)依赖膜的流动性 培养学生从简单的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的方法用科学术语概括出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总结提升 [比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方式 通过对细胞的物质输入、输出方式的比较,让同学们更直观的明白各种运输方式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巩固提升 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 B.都需要ATP功能 C.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2.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蛋白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蛋白数量 C.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课后作业 整理第四章知识点 及时反馈,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一、主动运输 二、胞吞胞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旧知识”牵引出新知识,对课本精美图像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图文转换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能力。图像与知识的整合,将抽象知识直观化,使知识清晰易懂,及时的知识总结与最后融入的巩固提升习题使所学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若融入一些教学动画,效果更佳。配套练习1.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胃蛋白酶原)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 胞吐 B. 自由扩散 C. 协助扩散 D. 被动运输2.图中a、b、c、d表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其中属于主动运输方式的是() A. a B. b C. c D. d3.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下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B. 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物质一般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C. 甲、乙、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均有重要意义D. 乙醇跨膜运输通过乙方式进行4.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判断理由是 ,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 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 (填“ⅠⅡ”或“ⅡⅠ”)。(2)图甲中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 ,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3)图中物质B指的是 ,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4)图乙中曲线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 有关,曲线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