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资源简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2)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
(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示意图,掌握泌尿系统组成知识。
(2)通过讨论环节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肾单位的结构,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卫生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1.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2.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
生生互问互答完成讨论问题;教师讲解完成本节知识点的概括和理解。
【学习方法】
自主预习准备、独立看书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汇报、当堂测评。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3分钟)
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或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或器官,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
(1)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A的名称是肺动脉,血管C中氧气(填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2)若B为组织细胞,血管C比血管A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填“低”或“高”)
(3)若A血管血液中氧的含量高,营养物质含量低,C血管血液中氧的含量低,营养物质含量高,则B能代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4)若A代表静脉,C代表动脉,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则B的名称是心脏。
二、学习探究(10分钟)
1、从课文标题中你认为本课要学习的知识有哪些?
2、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小组长控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时间
三、成果展示(15分钟)
1、各小组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2、教师主持与评判
四、归纳疏导(12分钟)
1、排泄与排遗
2、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3、泌尿系统的组成
4、肾脏及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5、肾单位结构及尿液形成示意图
五、达标检测(5分钟)
1、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过滤作用发生在肾小囊,形成原尿;重吸收作用发生在肾小管,重吸收的成分有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等。
(2)某人到医院检查尿液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此人肾脏的肾小球可能发生了病变。
2、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几种成分在各种液体中百分含量的变化,字母表示肾脏的有关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甲、乙所示物质分别是葡萄糖和尿素中的哪一项?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2)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
3、如图是肾小体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
(1)③、⑥、⑦共同构成了肾单位。
(2)图中②是入球小动脉,管内流动的是动脉血。④是出球小动脉,管内流动的是动脉血。④与②相比,液体中含氮废物和养料含量都减少。
(3)图中⑥处的液体为原尿,与③处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4)流过⑦之后的液体为尿液,该液体形成后逐渐流向肾,经输尿管流入膀胱。
(5)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起滤过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结构是肾小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一、在“温故知新”环节复习了上课时的主要内容,检测了学生知识的巩固程度。
二、在“学习探究”环节通过学生个体独立自主的预习阅读,初步了解本课学习的知识点。在小组合作讨论中主要抓住了三个层面的问题。1、找出本课所有知识点及重难点;2、讨论本组准备提出的问题及答案;3、讨论别组可能会提的问题及答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比较兴奋的,思维活跃,讨论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理念。
三、在“成果展示”环节的生生互问互答,生问师答中,学生可以向本组成员以外的任何同学和老师提问。这个环节是学生最喜欢也是最怕的一个环节,因为不知道同学会点谁回答,也不知道同学会提什么问题,一切都保持神秘感,所以每个同学都保持高度的紧张。没有被点到的同学也不能放松精神,必须认真聆听同学的回答,因为可能会被老师点到对刚才的提问和回答作评价。这个环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一直不停地在思考及复习,保持了较高的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四、在“归纳疏导”环节中,教师课前梳理好知识点,做到了概念清晰,重难点突出,板书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易于学生记忆理解。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零散、没有条理的知识得了梳理,进一步加深了映像。另外通过跟老师的归纳疏导对比,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五、为了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的最后设计了“达标检测”环节。通过三道综合性比较强的练习题,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情况。经过检测,大部分同学基本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基本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理念,做到了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达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改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