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输血与血型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4 输血与血型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简介

《输血与血型》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基本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需要注意什么?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善、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少,但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体的血量、ABO血型的类型、安全输血、无偿献血
难点:ABO血型的类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一场车祸相关图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人们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并大量出血,这时,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救治?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新课学习。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二、血量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9页 第一段 展示问题: 问题一: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 问题二:对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有生命危险? 问题三:一次失血超过800毫升会有什么症状? 问题四:健康人每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 思考、回答。 阅读教材。 前三个问题学生抢答,最后一个问题全班集体回答。 及时评价,充分发挥鼓励性评价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血型的发现 1、PPT展示血型发现史资料,学生阅读,引导第一轮的抢答游戏。 问题一: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2、及时评价、总结,辨析“凝集”和“凝结”的区别。 问题二: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的人是谁? 3、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总结,扩展:人们还陆续发现了MN、Rh等数十个血型系统,但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是ABO血型系统。 问题三:他将血型分为哪几种? 4、在答题完后,询问几个学生的血型及获取血型的途径。 阅读资料后积极参与抢答。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抢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其求知欲,锻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学生实际,自然过渡到血型鉴定。
四、安全输血 创设情境:几个人将大量失血者送到医院,医生安排两位护士分别准备手术和验血,旁边有人质疑为什么要验血,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展示问题:在伤者大量失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为什么不立刻给伤者输血,还要先验血呢? 踊跃发言,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事例。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能够迁移与应用所学知识。
五、无偿献血 播放汶川地震期间热心市民献血图片以及明星献血宣传图片 引导学生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充满爱。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点。 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结合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借助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图片来帮助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深化重点和突破难点。
六、课堂小结 先学生总结再教师补充
作业设计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宣传广告、漫画或倡议书,形式不限,旨在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血量与输血
血型的发现
安全输血
无偿献血
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