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呼吸是人生存的另一个基本生理活动。新课程标准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水平)。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在“资料分析”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1、讲究卫生,不要随地吐痰;
2、食不言
3、通过分析各种呼吸道疾病,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是否可导致呼吸道疾病,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命。
3、教学重点: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4、教学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5、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基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道人的生命与呼吸息息相关,且在作剧烈运动时,呼吸会更加急促;二是通过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各器官发生的疾病,大体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但是学生对呼吸于生命活动的本质联系认识不清。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材编写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但本节课的内容顺序有些杂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了教材的教学顺序,整理一条新的线索与学生共同探究,在探究的同时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环节:
1、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2、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3、合作学习,交流信息
4、思维拓展,提升能力
在课下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共同多收集一些图片、照片、资料,课上共同观察、交流来拓展丰富学生知识,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想象能力都得到锻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散思维能力及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法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节课讨论内容多,应该注意不同个体之间思维能力的差异,在问题的设计上应该多方位考虑,难易结合,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本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习积极性,注重直观性教学,使理论知识具体化,间接知识直接化,抽象知识形象化,给学生识记、理解创造条件;其次,要针对本节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留有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促进主动学习,培养观察、叙述的能力.检测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学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呼吸系统组成、吞咽与呼吸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周围人群中有哪些呼吸道疾病,并试着探询他们生病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五、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让我们从快乐出发,进入有趣的生物课堂。同学们听过谈虎色变这个成语吗?现在有种新的说法叫“谈霾色变”,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
教师:现在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已不是生死别离,而是你站在我对面我却看不到你,同学们说雾霾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生:会
师 :是通过哪个生命活动来影响的?
生:呼吸
教师:很好,正所谓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三章人体的呼吸,说到呼吸首先就要联想到吸气和呼气,空气进入人体的时候首先会经过一个通道我们把它称为?
生:呼吸道(板书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师:同学们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强调这样一个观点结构决定功能,那人体的呼吸是依靠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
生:呼吸系统
师:很好,哪些结构组成了我们的呼吸系统?让我们首先来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40到41页的图4-26,尝试着来说一说图中各个结构的名称好吗?(同学们阅读一分钟)
师:看来很多同学已经胸有成竹了,准备好的同学请你把手高高的举起来,我们有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这幅图老师指你来说。
生: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师:它们共同构成了-----呼吸道,呼吸系统还有那些结构呢?
生:肺
师:肺分为左肺右肺,很好,本节课老师以一个“病菌的历险记”与大家共同探究有关呼吸的知识。
六、授课过程:
师:我是一个小细菌,最近外面的天气变化无常,我觉得十分不舒服,听说人的肺里挺好的,温度不高,那里的一个个小房子正好让我居住,那里有我许多的伙伴已经居住了,还有同伴玩可真好啊。不过要想到达肺里可不容易,我听说同学们给我设了五大关卡并在关卡处还设置重重的机关,不让我进去,我看看你们有什么本事难倒我,请你们出招吧。(组织学生讨论)
生:我们设计了五大关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在大屏幕中出示呼吸道的组成图)。请一一闯关吧。
师:下面我闯第一关,不好一部分同伴被粘住了,这是什么?
生:这是我们设的第一关鼻子中给你设的陷井,有黏液,俗称鼻涕。
生: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
师:还有一部分同伴被“鸡毛”掸子给扫了出去,这是什么阵啊,真历害。
生:这是鼻毛
师:哦,我想问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
生:北欧冷,所以鼻子长,可以使空气充分的被预热
师:那你们鼻腔这一关在呼吸道中起什么作用?
生:鼻腔可以使空气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师:所以现在回想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同学现在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吗?
生:。。。。。
师:好险啊,继续前进,哎呀 ,这是什么啊,小面团啊,和它一起搭伴,不对,它是去胃中的,幸好我跑的快,要不就被挡在门外了,这个门是什么啊?
生:这是我们在咽中的会厌软骨
师:它有何作用?
生:如果在你吃饭的时候,它就会把气管的那个通道给封住,不让食物进入到呼吸道中。
师:也就是说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生: 对大说大笑会呛到
生:严重的还引起呼吸障碍,到医院做手术,把进入食道的食物取出。
生: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食不言”的习惯。
师:这是何处?只有一条小细缝,我钻,我钻,我用力钻,啊好不容易进去了。
生:这是喉部。(同时教师在大屏幕出示喉的结构图)
师:有何作用?
生: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生: 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
生:当两条声带中间的空隙缩小时,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师:原来声音着这样发出的,有些青少年喜欢大声喊叫,女孩子兴奋时更喜欢尖叫。这种习惯好不好,为什么?
生:这种习惯不好,不仅造成了噪声污染,还会引起一些喉部疾病,影响发声甚至影响呼吸。
生: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因用声过度、过强或发声不当引起。检查患者声音就会嘶哑,有的患者由于长期发声过度或用声不当,甚至患者带小结和声带息肉。
师:你们应该怎么保护嗓子呢?
生:平时养成不高声讲话的好习惯;声音嘶哑后一定要小声说话、少说话或禁声,以便使声带充分得到休息;
生:辛辣及过热、过冷的食物对嗓子有刺激,应当少食。保护嗓子应当做到:咽喉疾病要预防,高声喊叫不应当,声音嘶哑及时治,禁声休养音洪亮。
师:真是困难重重啊,终于到了第四关,我的一部分兄弟怎么在这倒下了呢。你们这是哪关哪阵啊?
生:这是我们在气管中设有粘液和纤毛,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
师:不好怎么忽然一阵狂风把我的兄弟卷了出去,还好我反应快抓住了一颗救命“树”,要不也把我卷了出去。我抓住的是什么啊?
生:你抓住的是纤毛
生:气管、支气管中的黏液把灰尘、病菌的混合物粘住,通过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了痰。(同时教师在大屏幕出示痰的形成)
师:我听见外面的兄弟在叫我:你继续闯吧,不要担心我们,那个人把我们吐在了地上,我们没事的,我们还可以到别人那再生活。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有些病菌可以在痰中存活的时间很长。
生:吐在地上的痰中的病菌可以再随空气漂到别处,所以病菌就可以转到别人身体中。
师:请同学们讨论,你怎么样看待随地吐痰,你应该怎么做?
生:随地吐痰对人的健康不利,有些疾病可以通过痰进行传播。
生:我们可以把吐的痰用纸包上
生:告诉家人和朋友不要随在吐痰
生:要对随地吐痰的人进行罚款……
师:已经连闯四关了,还剩最后一关了,听说这关叫支气管,真是越走越窄,终于到肺了,不容易啊。不过我所到之处也没给你们好果子吃,比如,在鼻子处,我的兄弟们让你们得了?
生:鼻炎
师:对,每天清晨你们都会打喷嚏,还有到了咽喉处时让你们得?
生:咽喉炎
生:嗓子难受
师:到了气管和支气管处我又让你得?
生:气管炎
生:支气管炎
生:还有哮喘……
师:在肺部可以让人得?
生:肺炎
生:严重的是肺癌
生:尘肺
师:什么是尘肺呢,请同学们查找相关的资料,谁找到了?
生:粉尘是在固体物料的粉碎过程中产生的,比如铺沙、碾磨、压碎、打磨等操作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颗粒越小,它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就越长,被人体吸入的可能性就越大。小于5微米粉尘,叫做呼吸性粉尘。这样的粉尘进入鼻腔后,能直接进入肺泡并且积聚于肺泡内,日久便破坏了肺泡的换气功能,导致各种肺积尘病发生。
师: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天气该怎么办呢?(沙尘暴)
生:可以戴口罩
师:如果处于有毒气体的环境中应该?
生:戴防毒面具。
师:说的很好。我知道,你们只是不想让“我”这个小病菌进入到肺中,才设了那么多的关卡,其实你们为了让空气顺利进入,你们还特设了许多通畅的结构保证它们的进入,那些结构是什么呢?
生:气管中的结构,有“C”型的软骨
生:支气管越分管壁越薄,可以增加外界空气与肺组织细胞的接触面,增加气体交换量。
生:还有气管中的黏液和纤毛……
师:最终到达肺处的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生:清洁的、湿润的、温暖的
师: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生:不能
生: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师:集体的力量伟大啊,“我”这个小病菌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甘拜下风了。
七、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探究,我发现学生们的交流能力增强了,我找一个同学来帮大家总结,其它学生:(共同回忆、补充、作答)
八、堂堂清部分:
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B)
A.口腔 B.咽 C.喉 D.食道
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A )
A.有“C”形的软骨支架 B.肌肉较松弛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3.鼻腔内鼻毛的作用是(D )
A.灭菌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过滤空气
4.平常所说的痰来自(D)
A.鼻 B.咽 C.喉 D.气管支气管
5、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保证气流通畅
师:老师想借用某个超市一句广告:不求件件中君意,但愿人人有所得!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所得吗?那么在知识方面你收获了那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