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2.视觉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课前准备:眼球模型
教学过程:
步骤 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整合点与软件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整合点一) 视频播放一段《周涛同一首歌采访盲童》,用盲童的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新课学习。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 利用盲童的事例,使本节课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资料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通过关注盲童的经历来关注“眼与视觉”的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主动探究 大显身手 (整合点二) 要点1:眼球的结构 (教师活动)教师分发眼球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图和眼球的结构模型,初步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课本图讨论,熟悉眼球结构及其功能;学习小组共同拆卸和组装眼球模型,组内交流。 (教师活动)再次利用幻灯片展示眼球结构的平面图,说出相应的结构名称及功能。 (学生活动)对照平面示意图说出眼球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通过幻灯片呈现眼球的模型图,将书本的知识与模型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感知实现平面到立体的清晰转变,增强知识点的记忆性。 通过幻灯片展示眼球结构的平面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相关的知识内容。突出重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师利用传统媒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幻灯片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要点2:视觉的形成 (教师活动)播放FLASH动画,演示视觉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白纸上写出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膜的途径。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 学生分组整理光线经过的途径,学生代表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学以致用:教师根据学生对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解,引导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盲人?让学生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通过flash动画,把教材中抽象、静止的图片变为动态过程,直观呈现,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也突破第一个难点 。 通过身边的事例,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从情感上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 加强对学生关爱和帮助盲人意识渗透。 运用FLASH动画使视觉的形成这一生理活动变化的内容形象化、感性化,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动态画面,有效的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据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点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对全年级近视情况调查结果,并分析原因。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近视的同学谈谈自己是如何近视的?(2)近视之后对生活可能有哪些影响?(3)谈谈如何预防近视?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表达交流归纳近视的形成及预防,认同视觉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同屏显示:近视眼和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 、、。接着动画演示: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教学法。 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直观,便捷,便于学生展示说明,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新课程教育改革十分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应用。同时通过思考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爱眼、护眼、科学用眼的意识。 同屏显示正常眼和近视眼,有利于学生观察对比;讲解和动画同步进行,使抽象知识容易理解,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难点。 运用幻灯片播放动画把近视形成的过程模拟出来,既能达到动静结合,变抽象为具体,又能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同时还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学习回顾 体验成功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收获知多少?”(课堂小节);“一试身手”、“二试身手”(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回忆所学知识点。 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有意识注意与无意识注意,达到百分之百的参与度,从而巩固知识,强化认识。
拓展延伸 关注社会 (整合点三)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及音频,引导学生:围绕第十届全国“爱眼日” (6月6日)的主题 “预防近视,珍爱光明”,设计一份宣传标语或会徽等,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用眼习惯,要求主题突出,形式不限。 (学生活动)完成设计,交流展示,并将结果贴在黑板的宣传报上。 引导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中进行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关爱生命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形成一个全体学生的互动。 利用音频创设充满爱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巧妙的寓于其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