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不同动物类群的运动方式与结构功能的对应关系。2.认识身体重要的关节,并通过解剖鸡爪关节指认关节的结构。3.利用解剖鸡翅观察肌肉、关节与骨的关系,理解运动的过程。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理解运动系统、神经等系统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过程。教学难点1.组织解剖鸡爪关节的活动,引导学生指认关节的结构。2组织解剖鸡翅的活动,认识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在介绍不同动物类群的基础上,也阐述了动物运动方式与独特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鸟适于飞行的结构及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能更好的解释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全面的铺垫。本节课在教材的设计上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的目的是总结多种动物运动方式和结构的关系,启下的方式依然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分组活动突破重难点(人体骨骼、关节解剖、鸡翅解剖及演示屈肘运动)。学情分析 在学生主观认识方面。初中生非常好动,也非常愿意运动,本节课从主观上而言是学生感兴趣的一节课,学生也愿意了解运动的过程及运动损失相关解决方法。在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已学习所有动物类群,对不同动物多样运动方式有一定认知,对特定动物在对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及功能有一定理解,在此与学生一起比较系统的学习运动结构及功能与适应方式的相关信息,学以致用的方式分析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是大自然最奇特的奇观之一”,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习了诸多动物类群,也深刻认识到生命观中最核心的结构与功能观,接下来我们一起总结诸多动物运动方式及其对应的结构。1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对应结构和运动方式活动:教师粉笔绘图,引导学生指认结构,汇总运动方式。【讨论】通过简单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多种动物运动方式及对应结构。【意图】通过师生互动总结的方式完成新课导入,为新课设置轻松的氛围。【归纳】生命观中的结构与功能观。2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及肌肉组成2.1活动:教师演示:屈肘伸肘运动,学生说出: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讨论】通过学生观察与体验屈肘伸肘运动,讨论运动系统的组成。【意图】通过讨论如何完成屈肘伸肘,引导学生说出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归纳】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归纳】生命观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知识点: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及肌肉组成(人体重要的骨)2.2活动:教师展示:人体重要的骨,学生指认:按图指认结构。【讨论】通过教师展示的方式,学生模拟并参考图片讨论对应骨的名称。【意图】利用体验式,分享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与理解。【归纳】人体骨的正常状态以及内尺外桡,内胫外腓的中国传统中医基本知识。知识点: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及肌肉组成(关节)2.3活动:教师演示解剖关节,学生分组解剖并指认:关节的结构。【讨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的方式,讨论关节的组成。【意图】通过教师实验演示和组织探究实验,利用探究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关节的组成这个知识点。【归纳】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腔及关节囊组成。知识点: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及肌肉组成(分析脱臼)2.4活动:教师解释症状:脱臼后无法运动。学生说出:脱臼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关节头从关节窝脱落出来,关节囊的固定作用减弱,需归位后石膏固定。【讨论】通过学生回顾脱臼经历及观看脱臼视频的方式,分析讨论脱臼的原因。【意图】利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教学方式,分析脱臼是由于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学生根据就医经历和基本医学尝试交流并总结脱臼的应对方式是归位并石膏和绷带固定。【归纳】脱臼是由于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需要归位并石膏和绷带固定。3动物由骨、关节和肌肉协调完成3.1活动:教师演示实验:展示骨、关节及肌肉的结构关系。学生说出:参考图和演示实验描述肌肉通过肌腱连接骨,骨与骨之间是关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肌肉如何附着在骨以及关节和骨的关系。【意图】师生一起观看图片和动态图并借助教师演示实验分析骨、关节及肌肉的关系。【归纳】肌肉通过肌腱附着于骨,骨与骨之间是关系。3.2活动:教师演示面部肌肉并切断肌肉:引导学生分析一组肌肉最少附着两块骨。 学生理解并说出:没有肌肉附着的骨无法完成运动。【讨论】引导学生在身体找肌肉并分析肌肉和骨的关系。【意图】通过体验式及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分析没有肌肉无法完成运动。【归纳】肌肉附着于骨,参与并完成运动。3.3活动:教师分析屈肘:分析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的状态。学生说出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且一组肌肉附着最少2块骨;一个动作需要最少2组肌肉。【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一组肌肉最少连接几块骨,一个动作需要最少几组肌肉。【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借助学生分享的方式解决肌肉与骨的关系。【归纳】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且一组肌肉附着最少2块骨;一个动作需要最少2组肌肉。3.4活动:教师演示屈肘:引导学生分析骨骼肌、骨及关节之间的关系。学生理解并说出: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讨论】骨、关节及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关系。【意图】教师通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体验屈肘运动,在小组内分析与分享骨、关节及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关系。【归纳】附着在骨的肌肉收缩,通过肌腱牵动骨绕关节完成运动-简称牵骨绕关节。4运动靠多系统配合完成活动:师生一起模拟鸟的飞行,一起分析运动需要哪些系统的参与?【讨论】讨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哪些系统直接与运动有关?【意图】师生通过体验式、分享式的教学模式分析多种系统参与运动。【归纳】动物的运动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等系统的参与来完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5.2.1动物的运动》是一节对学生运动健康十分有益的科学课、科普课甚至是一节急救课;是一节包含人体基本知识、中医基本常识、运动健康等内容的课程。本节课教学方式很多,重点是以教师演示实验法,借助体验式教学和分享的模式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和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是: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过程。为了突破运动系统的组成这一重点,我们设置了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包括找寻人体关节骨、屈肘运动的展示和体验、鸡爪关节解剖等重点突出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及肌肉组成并学以致用的方式分析推究的原因和常规康复的措施。为了全面分析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过程这一重点,我们又设置了一系列实验,包括:解剖鸡翅,观察肌肉和骨的关系,观察屈肘运动的图片并再次体验屈肘的过程分析一组肌肉和骨的关系,再分析一个动作最少需要几组肌肉的方式阐述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过程,并最终通过师生一起模拟鸟的飞行的方式总结运动需要多种系统协调参与而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