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课教师 班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10教学内容 第四章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 —血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使用显微镜的技能。情感目标 培养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教学难点 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教 学 过 程一 情景引入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探究人体的奥秘!请一名学生用橡皮管配合结扎手臂,通过实物投影演示,用胶皮管捆绑前臂,然后握紧拳头。交流发现的现象,并猜想原因。二 尝试自学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学习任务一:完成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检查实验器材2、熟悉实验步骤:要求自读方法步骤,达到熟练的程度3、实验操作,遇到问题先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请老师帮忙解决,并切记实验注意事项。4、讨论完成P57两个讨论题。5、自我小结:看能否通过实验来区分三种不同的血管,并总结出依据。学习任务二:理解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自学教材P57—59内容,尝试完成下列问题:1、设计一个表格,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入表中。2、总结出三种血管的概念和区分它们的方法?3、列举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三 研究交流 自学完成后,在小组内每个学生积极发言,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四 展示质疑 各小组代表在班里发言,提出疑难问题,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找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五 引导点拨 老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给予引导点拨,教师据情况释疑解惑。使学生理解并记忆,解决难题。六 检测反馈 1、在显微镜视野下,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A没有红细胞通过的血管 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怎样找到这种血管?为什么这样找?B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血管 C流鲜红血液的血管 D流暗红血液的血管2、医生给病人打吊针时,常寻找病人手臂上的“青筋”,其实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是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肌肉3、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原因是A管壁薄,血流最慢 B管壁厚,管腔细 C管壁薄,血流速度快 D管壁厚,管腔大4、小红不小心用小刀划破了手指,只有少量血液流出,这些血液来自于A毛细血管 B静脉 C动脉 D都有可能5、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内经》中提到:当刺破血管时,有的血管“刺之能射”,有的则“不能射”。以上两种血管分别是A动脉、动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静脉 6、在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你知道针刺入是什么血管吗?解释这样做的理由。(七)梳理总结,反思升华血管名称特点流速方向功能管径动脉快分支离心细小静脉慢汇合回心较大毛细血管最慢联通最小动静脉物质交换最小课后记 教学效果 效果良好修改意见 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教学效果修改意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