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题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教 知识与技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示意图、模型,进一步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视觉、听觉产生的过程,锻炼逻辑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教学重点 (1)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观察、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1北京时间2017年8月10日凌晨,在伦敦田径世锦赛女子铅球决赛中,巩立姣奋力一掷,落地的铅球接近20米标尺。她像个孩子一样激动地跳了起来,金牌牢牢锁在她的手里,她披上五星红旗,脸庞滑过的,有雨水,也有泪水。赛场下,群情振奋,掌声经久不息……你能说出刚才的片段中,我们主要用到哪些器官来感知外界环境吗 学生迅速回答:眼睛、耳朵人体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的。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眼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导入2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21个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这些演员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靠舞台四角四位手语老师传达音乐的节奏。这些演员是如何利用眼球获取“节奏”的 要想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首先让我们认识眼球的结构。 备注续表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眼与视觉(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学生阅读教材P79图417,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教师出示眼球的结构模型,学生对照模型再次识记眼球的结构,并说出眼球各结构部分的功能。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想一想:①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课件展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膜——胶卷(底片)②同桌互相观察,找出我们俗语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分别指的是眼球的哪部分结构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2)视觉的形成(过渡)熟悉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接下来我们学习视觉的形成。结合教材P79最后一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①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是什么 ②在眼球的哪个部位形成物像 物像有什么特点 ③视觉在哪个部位形成 播放视频:视觉的形成学生观看视频内容,尝试用关键词和箭头的形式写出视觉形成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膜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膜,成的像是倒像。视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拓展提升教师问: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学生:视神经或大脑的一定区域(视觉中枢)实践活动观察教材P80图449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备注续表学生观察后发现:猫的瞳孔在暗处比在亮处大。得出结论:瞳孔大小可以调节,当环境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当环境光线弱时,瞳孔变大。(3)近视及其预防(过渡)近视会给我们造成许多不便,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配戴近视镜前后,眼球的成像情况各有什么特点 ①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播放视频: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81第一自然段,归纳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拓展提升远视的成因是什么 怎样矫正呢 学生组内讨论,教师提示,共同总结: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小,致使光线到达视膜时,没有聚成焦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膜的后方,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叫做远视。配戴适合的凸透镜矫正。②近视的预防“谈一谈”:让戴眼镜的同学谈一谈生活中因近视而带来的不便。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用眼卫生,强调用眼卫生的必要性,认同课本P82内容“三要”和“四不看”。2.耳与听觉(过渡)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仅次于视觉信息。那么,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发出声音 (1)学生阅读教材P83观察思考,讨论问题①②,体会听觉的重要性。学生观察、讨论,畅所欲言:人若失去听觉,听不到汽车鸣笛,无法迅速避让,易发生危险;听不到电话铃声,无法接听电话;听不到同学的讨论,很难积极参与交流;听不到音乐,不能按节拍做广播操。因此,听觉很重要。再从日常生活中找几个实例,说明耳和听觉的重要性。(2)耳的结构和功能学生阅读教材P84图452,认识耳的结构和功能。(3)听觉的形成(过渡)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那么听觉是在哪形成的呢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84,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备注续表学以致用教师: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 学生:鼓膜或听小骨损伤,会引起听力下降(即传导性耳聋)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损伤,会造成听力完全丧失(即神经性耳聋)(4)用耳卫生说一说:遇到巨大声响时、耳道内耵聍(耳垢)较多时或鼻咽部有炎症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阅读教材P84~85,总结保护耳和听觉的措施。3.其他感觉器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5,认识其他感觉器官。鼻——嗅觉舌——味觉(酸、甜、苦、咸)皮肤——触觉(冷、热、痛、触、压等) 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续表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1.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 C )A.角膜 B.晶状体 C.视膜 D.大脑的特定区域2.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青少年如果做到用眼卫生,能有效防止近视眼的发生。近视眼的人眼球的结构变化及成像状况是( B )①晶状体曲度大 ②晶状体曲度小 ③眼球前后径过长 ④眼球前后径过短 ⑤物像落到视膜前方⑥物像落到视膜后方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3.小梅听到打雷,迅速地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 A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神经中枢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C.外耳道→中耳→内耳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4.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 B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半规管5.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耳和听觉的是( D )A.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B.不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C.慎用耳毒性药物D.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MP3听音乐6.根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 视神经 ,传到 大脑 ,进而形成视觉。 (2)眼球里有一个能灵敏调节曲度的结构,像双凸透镜,即 晶状体 ,它有折射光线的作用。 (3)在我们眼睛最前方的一个小孔叫做 瞳孔 ,当光线由弱变强时它会 变小 。 (4)图中①是 巩膜 ,⑥是 玻璃体 。 (5)大多数视力残疾者可以通过⑦ 角膜 移植的方式重获光明。因此,我们应转变传统思想,积极宣传器官移植。 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同时通过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生愉快全面接受新知识。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新课环节——“近视的预防”可作为作业内容,以减少占用的课上时间。也可以分两课时来讲授,这样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