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

资源简介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及教学设想
七年级下册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中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为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间。每个探究都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在第一课时的课堂上首先运用多媒体画面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角度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小组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可以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最后对探究计划进行初步的实施。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根据两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及时安排第二课时,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教学目标
1.以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探究提示、问题设置等)。
(3)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模拟酸雨,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标签,喷壶,浸泡过的小麦、大豆、菜豆等种子)。
教学方法 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培养、观察、记录等过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展示回顾《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新课:
1.教师介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问题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酸雨(空中死神)。
2. 观察、思考、质疑。
(1)多媒体显示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学生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2)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提出拟人化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3)我对酸雨的认识。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4)结合课本的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酸雨?其pH值是多少?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3.酸雨有什么危害?4.如何防治酸雨?
3、探究酸雨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合作与交流:(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设置对照实验:
(5)本实验的变量是(5)预期实验结果及推论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
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 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 (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 3.本实验是否需要数量统计?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以便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 4.只做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为什么?(四)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6)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过程,并对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探究报告。
二、第二课时
(一)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总结评价 各小组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其他同学可对各组的探究报告提出质疑,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每组发言之后,教师及时对该组的探究情况予以客观评价,既要赏识鼓励,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自评互评、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励学生在漫长的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进一步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进一步介绍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以及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对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三)环保从我做起
“大家说一说,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为环保做些什么”,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