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2.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与白细胞。(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粘土制作血细胞模型,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分析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培养科学思维,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3.通过查看血常规化验单,分析献血是否有害健康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通过教师导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2.通过课堂探究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关注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二)教学难点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白细胞与红细胞。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对消化和吸收、人体的呼吸的学习,学生对营养物质、氧气及二氧化碳会进入血液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并且将为之后学习血液循环、输血献血、泌尿系统中的物质交换奠定基础,在本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表现欲较强,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极高的兴趣。他们对血液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知道血液可以延续生命,但对血液由哪些成分构成、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血液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却不甚了解。此外,该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小组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六、教具准备产后大出血视频、分层的血液、粘土、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思路视频导入,体会血液重要性↓通过血液分层实验认识血液组成↓血浆的组成和功能↓制作血细胞模型,认识血细胞形态结构↓分析结构特点,了解血细胞功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学以致用(献血)+实际应用(血常规分析)↓介绍地中海贫血,关注干细胞研究八、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1.播放产妇产后大出血的视频,说明失血的后果和急救方法。2.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血液的组成。 认真观看视频。 感受母爱的伟大,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学习兴趣。血液的 组成成分 1.介绍血液分层实验,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2.引导学生观察各层的特征,阐述各层的成分。 观察血液的分层,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 意识到血液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1.分析血浆的成分。(引导学生思考:血浆呈液态,说明其主要成分是?营养物质经小肠壁吸收后主要进入到哪里?)2.推测血浆的功能。3.提问:人体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回答问题。归纳血浆的功能。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促进核心素养养成。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探究:模型制作(1)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利用粘土制作各种血细胞的模型。 (2)挑选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描述制作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3)引导学生完成互评、补充,并修正模型。(4)完成对血细胞形态、结构的归纳总结。2.血细胞的功能(1)红细胞提问:①红细胞为什么呈红色?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利用动画演示在肺部、组织细胞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分离)②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状相较于普通的圆盘状,在表面积、体积方面有什么变化?这对于红细胞完成其功能有什么好处?(引导:由小肠绒毛呈突起状能增加营养吸收的表面积,类推至两面凹的圆盘状的意义)③若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数量过少,会有什么影响?(将氧气、呼吸作用和能量供应联系起来,进而理解贫血及其症状)(2)白细胞提问:伤口流出的脓液中,主要的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讲述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变形运动、包围吞噬病菌)。提问:若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3)血小板提问:较小的伤口流血时,血液能很快凝固,靠的是哪种成分?说明血小板的功能:止血、凝血。提问:若血小板含量过低,会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与血小板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特点。3.由三种血细胞和血浆的功能总结出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 认真阅读课文,尝试制作血细胞模型。小组代表展示、说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修改。填写表格。回答问题,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对氧气的运输作用。小组讨论,了解红细胞的特殊形状对其运输氧气的积极意义。回答问题,了解白细胞的功能。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了解血小板的功能,思考与血小板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总结血液功能。 通过模型与建模,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理性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通过一系列问题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与血红蛋白的特性、红细胞的形状密切相关,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教育。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白细胞的功能。知道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有炎症。结合生活经验,了解血小板的功能。知道血小板过少对止血、凝血的影响。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以致用 思考问题:1.有人认为,献血会使红细胞减少,导致贫血,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如果要提取遗传物质进行亲子鉴定,应选择哪种血细胞? 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击破伪科学,树立正确的血液观。查看血常规检查结果 说明血常规检查的内容:镜检和仪器检测。1.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①展示显微镜视野下的人血永久涂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尝试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②提问: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否观察到血小板,为什么?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展示化验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做出诊断,并说出治疗方法。 学会在显微镜下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巩固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中海贫血和干细胞研究 介绍海南、广东等南方地区高发的“地中海贫血”,说明该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导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介绍干细胞的概念及其应用,号召大家参与骨髓配型,挽救他人生命。 了解地中海贫血的影响。了解干细胞研究和应用。 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了解现代前沿的生物技术及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九、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