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4·学会正确闻气味的方法。【前置作业】1、请学生们回忆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前后物质发生变化。水在温度降到0°C以下就会变成冰,当温度升高到100°C就会变成水蒸气。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请你认真学习本节课。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新课导学】一、导入新课由光合作用和水结冰现象分析,设置疑问,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法引导】:怎样观察实验现象呢?从三个时间点入手:(1)实验前:有几种物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2)实验中:实验条件;现象:光、热、颜色改变、气体、沉淀的生成等?(3)实验后:有几种物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任务一:物理变化【实验探究1-1】(1)水的沸腾和(2)胆矾的研碎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演示(或视频),完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1) 液态水 有气体生成 液态水 无1-1(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状 粉末状的胆矾 无2、请同学们思考上述2个实验,这两个变化共同点是什么?水的沸腾是状态的改变,胆矾的研碎是形状的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任务二:化学变化【实验探究1-1】(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和(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演示(或视频),完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3) 蓝色硫酸铜溶液等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有1-1(4) 块状大理石等 有气体生成;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2、请同学们思考上述2个实验,这两个变化共同点是什么?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任务三:小结物质的变化结合上述实验的分析,小组内总结物质的变化,完成下列学案。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定义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 没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其它物质生成。现象 通常是状态和形状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如:放热、吸热、光能等。举例 汽油挥发、铁水铸锅 钢铁生锈、木柴燃烧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物理变化。【跟踪练习1】【基础过关】1. 【2023湖南永州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牛奶变质 C. 水结成冰 D. 葡萄酿酒【答案】C【解析】A、铁锅生锈,生成新物质铁锈,不符合题意;B、牛奶变质,生成新物质,不符合题意;C、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变化,符合题意;D、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酒精,不符合题意。故选C。2. 【2023湖南邵阳真题】2023年4月,淄博烧烤在全国走红。下列是制作烤肉的部分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肉块 B. 将肉切片C. 用铁签串成肉串 D. 点燃木炭烧烤【答案】D【解析】A、清洗肉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将肉切片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用铁签串成肉串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点燃木炭烧烤涉及木炭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D。3.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下列变化和“伐薪”本质相同的是( )A.抱薪救火 B.煽风点火 C.风雨交加 D.火上浇油【答案】C【解析】A、抱薪救火,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煽风点火,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风雨交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4.下列能量的转化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太阳能发电 B. 风能发电C. 水能发电 D. 火力发电【答案】D【解析】A、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风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水能发电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火力发电的过程中需要燃烧煤等可燃物,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5. 【2023四川乐山真题】下列与乐山有关的生产生活场景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沐川船伐漂流 B. 夹江烧制瓷砖C. 峨眉山冰雪融化 D. 马边采摘绿茶【答案】B【解析】A.沐川船伐漂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夹江烧制瓷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峨眉山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马边采摘绿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能力提高】1. 【2023辽宁锦州真题】下列成语的本义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 云清雾散 B. 木已成舟 C. 风吹草动 D. 火上浇油【答案】D【解析】A、云清雾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木已成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风吹草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火上浇油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 【2023重庆A真题】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A. 铜雕锈蚀 B. 枯木腐朽C. 冰雪消融 D. 火山烈燃【答案】C【解析】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B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C。3.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干冰升华 B.酒精挥发 酒精燃烧C.酿制白酒 人体呼吸 D.铁生锈 电灯通电发光【答案】B【解析】、水结冰、干冰升华只是状态改变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都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只是形状改变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都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C、酿制白酒、人体呼吸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铁生锈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列对联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上联:门迎百福 下联:户纳千祥B.上联:山清水秀 下联:人杰地灵C.上联:家传美德 下联:国展宏图D.上联:爆竹辞旧 下联:桃符迎新【答案】D【解答】解:A、门迎百福,户纳千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家传美德,国展宏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爆竹辞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任务四:物质的性质教师提供视频或展示酒精的颜色、气味、状态,以及点燃酒精时的现象。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P9,完成下列学案内容。1、物理性质(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2)举例:①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②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2、化学性质(1)定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举例: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任务五:讨论,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1、理解上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2、叙述上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往往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和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任务六:性质与用途教师提供【实验1-2】视频或演示,完成学案。1、闻气味的方法: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切不可凑到容器口闻气味。2、(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跟踪练习2】【基础过关】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硬度 B.助燃性 C.氧化性 D.可燃性【答案】A【解析】A、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B、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2. 【2023湖北潜江等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密度比空气小 B. 难溶于水C. 无色无味 D. 具有可燃性【答案】D【解析】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有关考试用纸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柔软 C.可燃 D.易撕碎【答案】C【解析】A、颜色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硬度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C、可燃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D、易撕碎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C。【能力提高】1. 【2023云南真题】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 难溶于水 C. 密度略小于空气 D. 不支持燃烧【答案】D【解析】A、氮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氮气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氮气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2. 【2023湖北宜昌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裁玻璃 B. 金属铜作导线 C. 石墨作铅笔芯 D. 稀硫酸除铁锈【答案】D【解析】A、金刚石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金属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石墨作铅笔芯,是因为石墨是灰黑色,且质软,容易留下痕迹,颜色和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稀硫酸除铁锈,是因为稀硫酸显酸性,能与氧化铁反应,酸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3.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汽油作燃料 B.液氮作制冷剂 C.活性炭净水 D.铜丝用作导线【答案】A【解析】A、汽油做燃料是利用汽油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B、液氮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A。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随着祥云画卷的缓缓展开,火炬手体操王子李宁以“飞天”的形式点燃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 B.着火点为450℃,易燃C.沸点为-42.1℃,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答案】B【解析】A、颜色、状态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无色气体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易燃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沸点、易液化,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三、课堂小结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四、随堂检测1. 【2023湖南岳阳真题】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吊装上塔 B. 瞄准定位 C. 关闭舱门 D. 点火发射【答案】D【解析】A、吊装上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瞄准定位也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关闭舱门只是舱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点火发射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答案】D【解析】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3. 【2023福建真题】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A. 海水晒盐 B. 干冰制冷C. 风力发电 D. 火箭发射【答案】D【解析】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B、干冰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C、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D、火箭发射,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是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选项正确。故选D。4.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冰雪消融C.食物腐烂 D.电灯泡发光【答案】C【解析】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电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5.下列前者用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用于表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挥发性,汽化 B.腐蚀性,燃烧C.可燃性,液化 D.溶解性,熔化【答案】B【解析】A、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故属于物理性质;汽化为固体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液化为气体变为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故属于物理性质;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6.下列物质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木炭在常温下性质稳定C.铁块可以打成铁片 D.4℃时水的密度最大【答案】B【解析】A、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氧气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B、木炭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即木炭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不与氧气等物质反应,是化学性质。C、铁块打成铁片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铁块可以打成铁片是物理性质。D、4℃时水的密度最大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综上所述:选择B。7.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后已闻不到氯气的刺激性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根据信息分析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有刺激性气味C.氯气是黄绿色 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答案】A【解析】A. 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氯气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 有刺激性气味,属于氯气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 氯气是黄绿色,属于氯气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 通常状况下是气体,属于氯气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8.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①所示,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2)图②中蜡烛熔化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答案】(1)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2)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一定(3)物理变化 不一定(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析】(1)镁带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蜡烛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4·学会正确闻气味的方法。【前置作业】1、请学生们回忆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产物是 ,光合作用前后物质发生变化。水在温度降到0°C以下就会变成 ,当温度升高到100°C就会变成 。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请你认真学习本节课。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新课导学】一、导入新课由光合作用和水结冰现象分析,设置疑问,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法引导】:怎样观察实验现象呢?从三个时间点入手:(1)实验前:有几种物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2)实验中:实验条件;现象:光、热、颜色改变、气体、沉淀的生成等?(3)实验后:有几种物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任务一:物理变化【实验探究1-1】(1)水的沸腾和(2)胆矾的研碎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演示(或视频),完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1) 液态水 液态水1-1(2)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2、请同学们思考上述2个实验,这两个变化共同点是什么?水的沸腾是 的改变,胆矾的研碎是 的改变,都没有 生成是 变化。任务二:化学变化【实验探究1-1】(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和(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演示(或视频),完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3) 蓝色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1-1(4) 块状大理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2、请同学们思考上述2个实验,这两个变化共同点是什么?这两个变化都有 ,是 变化。任务三:小结物质的变化结合上述实验的分析,小组内总结物质的变化,完成下列学案。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做 )定义 没有 的变化。 的变化。本质区别 生成。 生成。现象 通常是 和 的改变。 常伴随 、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 等现象。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 变化,如:放热、吸热、 等。举例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跟踪练习1】【基础过关】1. 【2023湖南永州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牛奶变质 C. 水结成冰 D. 葡萄酿酒2. 【2023湖南邵阳真题】2023年4月,淄博烧烤在全国走红。下列是制作烤肉的部分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肉块 B. 将肉切片C. 用铁签串成肉串 D. 点燃木炭烧烤3.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下列变化和“伐薪”本质相同的是( )A.抱薪救火 B.煽风点火 C.风雨交加 D.火上浇油4.下列能量的转化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太阳能发电 B. 风能发电C. 水能发电 D. 火力发电5. 【2023四川乐山真题】下列与乐山有关的生产生活场景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沐川船伐漂流 B. 夹江烧制瓷砖C. 峨眉山冰雪融化 D. 马边采摘绿茶【能力提高】1. 【2023辽宁锦州真题】下列成语的本义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 云清雾散 B. 木已成舟 C. 风吹草动 D. 火上浇油2. 【2023重庆A真题】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A. 铜雕锈蚀 B. 枯木腐朽C. 冰雪消融 D. 火山烈燃3.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干冰升华 B.酒精挥发 酒精燃烧C.酿制白酒 人体呼吸 D.铁生锈 电灯通电发光4.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列对联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上联:门迎百福 下联:户纳千祥B.上联:山清水秀 下联:人杰地灵C.上联:家传美德 下联:国展宏图D.上联:爆竹辞旧 下联:桃符迎新任务四:物质的性质教师提供视频或展示酒精的颜色、气味、状态,以及点燃酒精时的现象。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P9,完成下列学案内容。1、物理性质(1)定义: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2)举例:① 、状态、 、硬度、熔点、沸点、 等。② 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2、化学性质(1)定义: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举例: 、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任务五:讨论,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1、理解上的区别: 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 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2、叙述上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往往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燃烧(是 )和酒精能燃烧(是 )。任务六:性质与用途教师提供【实验1-2】视频或演示,完成学案。1、闻气味的方法: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 ,使 飘进鼻孔,切不可 闻气味。2、(1)氧气是 、 的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 ,可以 燃烧。(2)二氧化碳是 、 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 ,不能 也不支持 ,可以用于 。【跟踪练习2】【基础过关】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硬度 B.助燃性 C.氧化性 D.可燃性2. 【2023湖北潜江等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密度比空气小 B. 难溶于水C. 无色无味 D. 具有可燃性3.下列有关考试用纸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柔软 C.可燃 D.易撕碎【能力提高】1. 【2023云南真题】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 难溶于水 C. 密度略小于空气 D. 不支持燃烧2. 【2023湖北宜昌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裁玻璃 B. 金属铜作导线 C. 石墨作铅笔芯 D. 稀硫酸除铁锈3.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汽油作燃料 B.液氮作制冷剂 C.活性炭净水 D.铜丝用作导线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随着祥云画卷的缓缓展开,火炬手体操王子李宁以“飞天”的形式点燃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 B.着火点为450℃,易燃C.沸点为-42.1℃,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三、课堂小结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四、随堂检测1. 【2023湖南岳阳真题】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吊装上塔 B. 瞄准定位 C. 关闭舱门 D. 点火发射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3. 【2023福建真题】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A. 海水晒盐 B. 干冰制冷C. 风力发电 D. 火箭发射4.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冰雪消融C.食物腐烂 D.电灯泡发光5.下列前者用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用于表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挥发性,汽化 B.腐蚀性,燃烧C.可燃性,液化 D.溶解性,熔化6.下列物质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木炭在常温下性质稳定C.铁块可以打成铁片 D.4℃时水的密度最大7.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后已闻不到氯气的刺激性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根据信息分析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有刺激性气味C.氯气是黄绿色 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8.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①所示,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2)图②中蜡烛熔化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原卷版).doc 课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