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3 一氧化碳课前预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有人煤气中毒,这个“煤气”就是本节我们要认识的物质——一氧化碳。你知道一氧化碳与上节课所学的二氧化碳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在分子构成上的不同点有哪些?化学性质相同吗?基础练习★要点练习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知识总结 收集CO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因密度与空气接近。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要点练习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毒性了解CO的可燃性、毒性,填写下列空白:1.可燃性(1)化学方程式:2C O2,火焰呈蓝色。(2)用途:可用作燃料。2.毒性(1)CO造成中毒的原因: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2)生活中使用煤、天然气等燃料要注意室内开窗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3)CO轻度中毒的救治方法:及时移至空气流通处,严重者要立即送至医院。3.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要点练习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还原性1.分析CO与CuO反应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分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反应中,CO夺取CuO中的氧元素硬质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红 在反应中,氧化铜变成铜单质结论:CO有还原性,CO参与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实验操作:①通CO排出空气;②加热;③停止加热;④通CO至冷却。 (1)“先通CO后加热”的原因是什么?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O至冷却”的目的是什么?防止高温下铜再次被氧化实验注意:要进行尾气处理,处理操作有用气球吸收、放置酒精灯点燃(1)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2)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工业上的用途是冶炼金属。2.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而且是化合物的是( B )A.氢气 B.一氧化碳C.碳 D.二氧化碳2.下列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都是氧化物B.都能冶炼金属C.都有可燃性D.都可用于灭火3.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B.温度太低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D.试管口倾斜了强化训练1.冬天是一氧化碳中毒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下列属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D )A.毒性B.可燃性C.还原性D.无色无味2.一氧化碳有毒,下列做法可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是( C )A.在煤炉上放一盆水B.冬天使用炭火取暖,关紧门窗C.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浴房间内3.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B )A.组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4.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 C )A.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C.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5.某实验小组计划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HCOOH H2O+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操作时,先点燃酒精灯,再滴加HCOOHB.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C.B处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D.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