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此地无银三百两
演讲人:XXX
时间:2024.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成语寓意
成语运用


成语出处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
01
来源于一则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一般认为,这句话来自鲁迅先生《伪自由书·推背图》里的一则故事
其实,“此地无银三百两”一语,早在清代的《龙图耳录》里就有记载。此书的第四十回:“见了大哥,就说柳兄没到这里来。”蒋平笑道:“如此一说,那明是告诉大哥,柳兄在这里了。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地无银三百两(拼音: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故事中说:有人把银子埋在地里,上面写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牌;邻居李四(一说王二)看到字牌,在字牌另一面写上“隔壁李四(王二)未曾偷”。
成语释义
后人用“此地无银三百两”来比喻本想掩盖事实,反而暴露了真相
成语故事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
02
思前想后,张三找来一个大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锁在箱子里,然后又在房屋后面的空地挖了个坑,把箱子深深地埋在了地下。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每天兢兢业业,辛勤劳作,好不容易才攒下了三百两银子。他心里很高兴,但同时又很担心,总怕有人把他的钱偷走。
于是他一拍脑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赶紧摸出一张纸,在上面写:“此地无银三百两。”写完将纸条贴在墙角,这才安心地走了。
做完这些,张三放下心来,准备回去休息了。可是临走前,他看了一眼埋箱子的地方,又担心起来,怕有人不小心把箱子挖出来。
王二一下明白过来,于是把箱子挖出来,偷走了银子。看着白花花的银子,王二心里激动极了。但他也害怕被张三发现,就赶紧把坑重新填好。想了想,他也取了一张纸过来,写上“隔壁王二不曾偷”,然后照样贴在了墙角。
张三的反常举动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王二觉得好奇,就趁张三睡觉时溜到他家屋后,借着月光看到了那张纸条。
第二天早上,张三起床后到屋后去看银子,突然发现银子不见了。看到王二贴的纸条后,也一下明白过来:自己的银子被王二偷走了!
成语寓意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
03
一个人聪明是好事,可是,如果自作聪明就成了愚蠢了。张三和王二都是自作聪明的人,结果他们成了人们的笑柄。
有些人之所以会不打自招,是因为其做贼心虚,做一些不愿被别人知道的事情,可能是自己一些私密的事情,也可能是一些不见得光的事。
很多时候,越是要隐藏更多的事情就越会引人注意。人总是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私欲与秘密,但是发生了的事情,是怎么也隐藏不了的。
但是,只要为人光明磊落,正直做人,没有害人害己,就不要害怕所做的一切会被别人知道。
成语运用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
04
赵乃夫《初春》:“路德印当时驳斥他说:‘真的一点没剩吗?你这套“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把戏,胡弄谁呀?’”
一般在句中作主语、分句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了所要掩饰的内容
成语用法
运用示例:
欲盖弥彰
不打自招
成语的近义词
成语的反义词
相得益彰
讳莫如深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此地无银三百两
演讲人:XXX
时间:2024.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则来源于民间故事的成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