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农民阶级)2、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3、口号:扶清灭洋4、评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他抱有幻想;还带有迷信色彩。5、时间地点:19世纪末,兴起于山东、直隶。6、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二、抗击八国联军1、八国联军(俄德法美日奥意英—饿的话每日熬一鹰)侵华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1)廊坊阻击战、(2)大沽口之战、(3)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陷落、(4)北京保卫战(围攻西什库教堂、东郊民巷使馆区)等地打击八国联军。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4、意义: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义和团运动是农民的自发斗争,缺乏严密的组织与统一领导,②斗争手段、武器装备落后。③盲目的排外,迷信色彩浓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策略④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和防备三、《辛丑条约》的签订★★★★★必考1、时间:1901年2、双方:清政府-----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西荷比。3、内容:(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共计9.8亿两,以海关关税、盐税等税收作为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工具)(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4、影响:《辛丑条约》是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5、《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2)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表明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4)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许各国驻兵京城,保护使馆,使馆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拆毁天津城垣和大沽口炮台。”材料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条约签订后,凡有不利洋夷之政治,悉令变移,西方列强使他们的势力确立于北京政治界,中国的外交官吏仰承帝国主义的意旨,居然亦有左右北京政局的力量,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4.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人民的抗争C.近代化的探索 D.清王朝的衰亡5.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如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主题:?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A.政治制度的变革 B.民族意识的觉醒C.救亡图存的探索 D.民族危机的加深6.1900年一名英军上校在日记中记载:“他们在训练上所缺少的东西,却由他们的勇猛来补足了。他们在优势的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不断地使我们相信,中国人并不像我们迄今为止相信的那样,他们很少怯懦,更多的却是爱国心和信念。”该日记描述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与洋枪队激战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7.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A 《南京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 《北京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马关条约》的签订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 《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A B.B C.C D.D8.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个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外国军队驻军地点示意图。该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C.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导致军阀混战割据局面出现9.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10.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清政府开始( )A.授予西方列强领事裁判权B.给予列强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C.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二.材料题(共1小题)11.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1840﹣1842年 鸦片战争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签订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8年 戊戌变法1900年 义和团运动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 《辛丑条约》(1)概括出大事年表中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2)请从大事年表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3)通过大事年表,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需要考生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解答】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因此题干材料出自《辛丑条约》,D项正确;《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排除A项;1860年,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排除B项;《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潮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900年到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丑条约》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史料。【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条约签订后,凡有不利洋夷之政治,悉令变移,西方列强使他们的势力确立于北京政治界,中国的外交官吏仰承帝国主义的意旨,居然亦有左右北京政局的力量,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C项正确。A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府还没有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应排除;B项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政府还没有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应排除;D项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政府还没有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应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与区分能力。4.【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等知识,重点掌握图片的识读。【解答】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军进攻虎门少角炮台”反映的是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旅顺大屠杀”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战争都是西方列强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抗争,排除B项;近代化的探索主要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材料与近代化的探索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全面反映清王朝的衰亡,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方列强的侵略等知识。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戊戌变法”属于政治制度变革的范畴,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意识觉醒的相关信息,排除B。C.根据图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救国探索,“洋务运动”反映的是地主阶级的救国探索,“戊戌变法”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救国探索,这几个事件反映的都是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是救亡图存的探索,故C正确。D.材料并不是强调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6.【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答】由材料“1900年一名英军上校在日记中记载”“他们很少怯懦,更多的却是爱国心和信念”可知,该日记描述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发生在1900﹣1901年。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C符合题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1841年,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排除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7.【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B.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C.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D.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8.【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解答】观察图片可知,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是《辛丑条约》的内容。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C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排除A项;《马关条约》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导致军阀混战割据局面出现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9.【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授予西方列强领事裁判权,排除A。B.《天津条约》给予列强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排除B。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排除C。D.据材料“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清王朝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二.材料题(共1小题)11.【答案】(1)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示例: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戊戌变法;理由: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3)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等。【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这体现的是列强的侵略;根据材料“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可知,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运动”可知,这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抗争;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可知,这体现的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选择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戊戌变法,示意图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戊戌变法;理由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等。故答案为:(1)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示例: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戊戌变法;理由: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3)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相关史实。0101记忆清单02分层检测第65页(共6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