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共28张PPT)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件)(共28张PPT)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必修2 《经济与社会》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我国收入分配的具体形式★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的意义★★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的措施★★
4、我国社会化保障的形式★★
5、社会保障的意义★
背诵清单
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考向预测
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1个制度环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个重要作用:社会保障的作用。 2条主线:个人收入的分配与社会保障。 2类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大完善措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3种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4种主要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1.近年来对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考查,主要围绕分配方式、促进收入分配的措施、三次分配、社会保障等进行综合考查,出现频次较高,难度相对适中。
2.结合完善分配制度的举措和我国扶贫成就,考查实现共同富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和途径;
3.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为背景,考查数据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
4.选取全国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考查热爱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结合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考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措施;
6.结合我国连续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案例,考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措施。
学习目标
2024全国新课标 选择题 个人收入分配
2024湖北 选择题 居民收入结构
2024山东 选择题 社会保障形式与范围
2024湖南 非选择题 个人收入分配
2024广东 选择题 社会保障基金
2024江西 选择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24浙江1月 选择题 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
2023全国新课标 选择题2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收入与支出结构
2023海南 选择题 居民收入途径
2023广东 选择题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
2023山东 选择题 社会保险—医疗保险
2023湖南 选择题 社会保险—生育支持
2023河北 选择题 第三次分配
2023福建 选择题 社会保障制度
2023重庆 选择题 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
2023浙江1月 选择题 个人收入分配
近年考情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性质、地位(主体)、适用范围(公有制)、基本内容和要求
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意义:一切要素活力迸发,优化资源配置
原因: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措施: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收入途径: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分配制度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
怎么做?
①社会保险:核心;②社会救助:最后一道防线;
③社会福利:最高层次;④社会优抚:特殊的社会保障
含义: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内容:
是什么?
为什么?
功能+意义:社会稳定、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措施:公平对待、量力而行、权责统一、应保尽保
思维导图
1.按劳分配
性质
地位
适用 范围
基本内容 和要求
是什么



必要性
重要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①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在所有制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①按劳分配适用公有制(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性收入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也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要素分类 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
土地
知识
数据
意义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或股权转让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等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
土地、房屋的租金、“三权分置”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等
知识成果的使用、转让等获得的收入(如出书、拍短视频等获得收入)
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获得的收入,比如微信、支付宝的信用分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局限性:单纯按要素分配不会促进公平,易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主要来源 劳动性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
财产性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
其他来源 经营性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
3.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
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公有制:按劳分配
非公有制:按劳动要素分配
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专利转让、土地流转的租金、购买股票债券获得的收益等,一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如开小店、摆小摊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
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种粮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的范畴
融资成本
时政热点
融资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由于企业融资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资金使用时者为了能够获得资金使用权,就必须支付相关的费用。如委托金融机构代理发行股票、债券而支付的注册费和电车代理费,向银行借款支付的手续费,等等。
(1)按劳分配的形式:①公务员、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②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③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农民承包本村土地获得的收入。
特别注意:
(3)不能认为“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不存在其他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4)不能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5)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
(2)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与劳动性收入的关系
①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都属于劳动性收入,但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②按劳分配所得属于劳动性收入,但并非劳动性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性收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易错点拨
【考点精讲】
考点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途径 含义
劳动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2)途径: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
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动产+不动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等(通过出让或营运财产获得)
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初次分配)
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分配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再分配)
五、考点梳理
弘扬劳动精神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要求: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速愿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②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⑤劳动没有高低费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要求: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考点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为什么要完善收入分配?(原因)
(1)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2)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完善收入分配
(3)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4)效率与公平: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障。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6)分配与生产、消费:有利于缩小差距,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7)发展思想和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8)高质量发展: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1体系,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供给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根本途径
制度保证
两个同步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分配秩序
第三次分配
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④完善个人收人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人者收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人群众要素收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⑤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⑦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两个同步对应准确
②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P47
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人,取缔非法收人。
2.怎样完善收入分配(措施)
国民收入分配图表
知识拓展: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较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 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企业、组织、个人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靠市场) 政府宏观调控(靠政府) (税收、政策、法律) 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靠自愿)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更加体现公平
举例 按劳分配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如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增值税、关税等 事业单位工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制度等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等 捐赠、慈善、志愿行动等社会公益事业,助学、救灾、济困、解危、安老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地位 资金来源 保障对象 作用 主要内容
社会 保险
社会 救助
社会 福利
社会 优抚
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公民(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五险)
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线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无偿)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保障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
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政府和社会提供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
特殊社会保障 国家和社会提供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 有利于社会稳定;鼓舞士气 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1、社会保障的内容
(1)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必须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为什么完善社会保障
(2)地位: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3)社会保障功能作用/意义:
①保障功能:①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
②调节功能:②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互助功能:助推器:互助功能: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角度 措施 具体要求
全覆盖 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全面——织密网)
②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点——兜准、兜牢、兜住民生底线)
适度原则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坚持社保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 ①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②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权责统一 要做到权责清晰 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总目标 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 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1.(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部门、各地区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职责任务,并提出帮扶的各种具体措施。这将有助于( )
A.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B.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真题演练】
B
2.(2024·湖北高考)下表反映了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来源结构情况。
据此可以推断出( )
①经营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最大的收入来源
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较上年有所上升
③经济回升向好,农民外出务工形势好转
④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占比更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真题演练】
3.(2023·河北·高考真题)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河北省逐步形成了组织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截至2023年3月,全省注册志愿者1203.8万人。某国有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以来,累计捐款1亿多元,诠释了企业、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慈善( )
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 ②在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有利于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④是再分配的调节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真题演练】
c
4.(2024江西,3,3分)某村现有2663人,其中“一老一小”占35.94%,该村将闲置校舍改造成各类功能室,提供老年助餐、老年活动、儿童关爱、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等服务,打造“一老一小幸福院”,让“一老一小”笑容更灿烂。可见,增进民生福祉需要( )
①立足地方实际,优化资源配置
②强化政府主导,完善市场机制
②创新服务方式,完善社会保障
④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真题演练】
5.(2024·浙江1月高考)下表为2020~2022年浙江省社会保障相关指标变动情况。数据来源:2020~202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表中信息可知,浙江省( )
①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逐年增加
②人均领取基础养老金逐年上升
③社会救助人数逐年下降
④社会救助的部分标准逐年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真题演练】
6.(2022.江苏.高考真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中合理的是( )
A.健全初次分配——增加资本收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B.压缩落后产能——增加就业人口——实现共享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C.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真题演练】
D
(2024·湖南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2022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转移净收人情况
(注: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人均可支配转移净收入增长为名义增长)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政策启示,(8分)
【真题演练】
(1)关系: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是构成其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净收入的增加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创造动力,对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启示: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财政转移支出,提高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