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历史提问式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历史提问式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部编本九年级下册历史提问式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19世纪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状况如何?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拉丁美洲殖民地社会等级结构是什么样的?
◆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
最底层:印第安人和黑人,他们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中间层:混血种人(欧洲人与印第安人或黑人结合所生的后代),主要做工匠、小贩和牧民。
次顶层:土生白人(移民的后代),主要为地主和商人,部分充任中下级官吏。
最上层:掌握政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白人殖民者。
◆殖民者内部也存在矛盾,白人殖民者对土生白人也排挤歧视,这种矛盾日益尖锐,土生白人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独立运动的领导人。
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有哪些?
◆启蒙思想的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启蒙思想传播到拉丁美洲,激发了当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意识。
◆殖民统治的压迫: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民族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人民在长期反抗殖民统治的过程中,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渴望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
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经过如何?
◆19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地掀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北部地区:以西蒙·玻利瓦尔为代表。他领导起义军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并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南部地区:以何塞·德·圣马丁为代表,他领导起义军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
最终,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取得了独立。
5.西蒙·玻利瓦尔是什么样的人物?他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
◆西蒙·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在欧洲游历,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回国后决心为祖国独立而奋斗。他是拉丁美洲北部地区的解放者,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的贡献:
领导和组织了拉丁美洲北部地区的独立运动,取得一系列胜利。
提出建立拉丁美洲各国的联盟,并为此做出巨大努力。
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士兵土地,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解放运动。
6.何塞·德·圣马丁是什么样的人物?他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
◆何塞·德·圣马丁出生于阿根廷,青年时代在欧洲学习军事。他是拉丁美洲南部地区的解放者,也是“南美的解放者”。
◆圣马丁的贡献:
领导和组织了拉丁美洲南部地区的独立运动。
帮助智利和秘鲁人民取得民族独立。
7.19世纪中期印度的殖民地状况如何?
◆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摧毁印度传统手工业:英国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并在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导致印度传统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疯狂掠夺土地:英国殖民者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加剧社会矛盾。
压迫和歧视印度土兵:英国殖民者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激起土兵的不满。
8.“土兵”指什么?
◆“土兵”指英国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雇用当地人当兵,为殖民统治服务的人。
9.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起义经过如何?
◆导火索: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强迫土兵使用涂有牛油和猪油的新式步枪子弹。
◆经过:
1857年5月,驻守密拉特城的土兵率先发动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
英军进攻章西,章西女王领导军民英勇抵抗,最终壮烈牺牲。
10.如何评价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最终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明确目标,起义失败。
11.章西女王是什么样的人物?她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章西女王是一位勇敢善战、充满传奇色彩的印度民族英雄。她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领导章西军民英勇抗击英军,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领导才能。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志。
1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
1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示?
◆殖民统治不得人心,殖民地人民必然会奋起反抗,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勇敢地与压迫和剥削作斗争。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17世纪的俄国是什么样的国家?
◆17世纪的俄国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国家,保留着落后的农奴制,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社会生产力低下。
◆沙皇实行专制统治,强化中央集权。
◆与西欧国家相比,俄国的社会发展大大落后,既不能有效抵御外敌入侵,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什么是农奴制?
◆农奴制是一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必须无偿地为地主劳动,并向地主缴纳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俄国地广人稀,劳动效率低下,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地主竭力加强对农奴的人身控制,农奴制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3.彼得一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西欧国家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让彼得一世深感震惊,他决心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让俄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彼得一世决定进行改革。
4.彼得一世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政治方面: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军事方面: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
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工商业,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
文化教育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彼得一世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沙皇的统治。
经济上:推动了俄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俄国的经济实力。
军事上:使俄国军队实力大增,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对外关系上:俄国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文化上: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俄国的传播,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6.彼得一世改革为什么没有触动农奴制?
◆彼得一世改革的首要目的是维护和加强沙皇的统治。
◆彼得一世认为农奴制是俄国社会的基础,为了巩固统治,他必须依靠贵族地主,因此没有触动农奴制。
7.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奴制问题,这为俄国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8.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与西欧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使俄国统治者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1853-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改革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民,这样既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又能维护沙皇的统治,因此他决定进行改革。
9.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主要内容有: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以高价赎买,而且赎买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
10.1861年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
◆废除了延续几百年的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推动了俄国各个方面的进步,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农奴制改革和民族解放运动具有积极的影响。
11.1861年改革有什么局限性?
◆农奴获得解放的同时,不得不以高价赎买土地,这对他们来说是沉重的负担,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贫困状况。
◆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成为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12.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又一次重要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农奴解放者”。
◆但这次改革并没有使俄国摆脱落后的局面,农民依然十分贫困,而且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最终导致了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
13.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14.从俄国改革的历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切实解决阻碍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否则改革很难成功。
◆改革要彻底,不留尾巴,才能真正造福人民,推动社会进步。
第3课 美国内战
1.19世纪中期,美国的领土范围如何?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领土:美国领土西至太平洋,东至大西洋,版图辽阔,成为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
◆经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位居世界第四,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社会经济存在哪些差异?
3.美国南北双方在哪些问题上存在尖锐矛盾?
◆关税问题: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希望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发展,而南方种植园主则主张自由贸易,希望降低关税,以便于进口廉价的英国工业品,并扩大农产品出口。
◆奴隶制问题:由于道德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原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要求解放黑奴,发展自由劳动,而南方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坚持奴隶制。
◆西部领土问题:北方希望限制奴隶制向西部扩张,建立更多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则极力维护奴隶制,主张扩大奴隶制,建立更多蓄奴州。
4.美国内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导火索: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南方奴隶主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战争,导致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5.“南部同盟”是怎样成立的?
◆导火索: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南方七个州宣布退出联邦。
◆时间:1861年2月
◆成立:这些州成立“美利坚联盟国”,史称“南部同盟”。
6.美国内战的名称、时间、交战双方?
◆名称:南北战争
◆时间:1861年-1865年
◆交战双方:南方奴隶主军队(“南部同盟”军队)和北方联邦军队。
7.简述美国南北战争的进程。
◆初期(1861-1862):南方军队占据优势,一度威胁首都华盛顿的安全。
◆转折(1863):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战局。
◆后期(1864-1865):北方军队取得节节胜利,攻占南方首都里士满。1865年4月,南方军队投降,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8.《宅地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1862年5月,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规定凡是年满21岁、从来没有参加过反对联邦政府的战争的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五年后,就可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
◆历史意义:《宅地法》吸引了大批移民到西部定居,扩大了国内市场,推动了西部开发和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为北方最终取得内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兵源保障。
9.《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1863年1月1日,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解放“叛乱各州”中的所有奴隶。
◆历史意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沉重打击了南方的奴隶制,有利于瓦解南方奴隶主的军队,也促使广大黑人纷纷参加北方军队,为北方最终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
10.美国内战中,联邦政府如何扭转被动局面?
◆1862年9月,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5月,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北方联邦军队的热情,壮大了北方联邦军队的力量,也调动了黑奴参加反对奴隶制的斗争的积极性,为最终战胜南方奴隶主奠定了坚实基础。
11.美国内战的性质是什么?这场战争有何重大意义?
◆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为美国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基础。
美国最终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人权,推动了社会进步,并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废奴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12.如何评价林肯总统在美国内战中的作用?
◆林肯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和军事家,在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的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他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重要法令,推动了内战进程,促成了内战的胜利。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1.19世纪中期,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19世纪中期,日本实行幕藩体制,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此时的幕府是德川幕府,它在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在对外关系上,德川幕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允许日本与中国、荷兰有限的贸易往来。
2.德川幕府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为了维护幕府统治,避免西方殖民势力入侵。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由于当时日本经济落后,担心开放贸易会冲击本国经济。
3.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日本长期与世隔绝,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日本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4.美国是如何迫使日本开国的?
◆1853-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两次驶入日本江户湾,以武力威胁幕府开放门户。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德川幕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5.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后,西方列强对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动?
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后,其他西方列强也纷纷效仿,以武力威胁幕府,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迫使日本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6.西方列强迫使日本开国后,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西方列强迫使日本开国后,日本经济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幕府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才能使日本摆脱困境,富强起来,进而抵御外来侵略。
7.倒幕运动的主要力量有哪些?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主要力量:以中下级武士为主,联合西南强藩的藩主以及支持天皇的公卿,共同参与倒幕运动。
◆目标:推翻幕府统治,拥戴天皇亲政。
8.“大名”指的是什么?
◆在德川幕府时期,藩主也被称作“大名”。
9.倒幕派发动政变、推翻幕府统治的事件是什么?
◆事件:王政复古政变
◆时间:1868年1月
◆地点:京都
◆主要人物: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倒幕派武士
◆结果:推翻了幕府统治,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天皇重新掌握了国家权力。
10.明治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标志:1868年,天皇睦仁颁布“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富国强兵。
11.日本天皇睦仁迁都江户后,江户被改成什么名字?
◆东京
12.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废除原来的封建割据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加强中央集权。
制定宪法: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
◆经济方面:
推行地税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并按地价征收统一的地税,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利用。
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并建立了许多国营的近代企业。
◆军事方面:建立近代化军队:仿效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加强国防力量。
◆文化教育方面:学习西方,推行文明开化政策,鼓励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创办学校,发展教育。
13.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政治: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天皇权力至高无上。
◆经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一跃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
◆社会:封建等级制度被打破,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14.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领导人励精图治:明治天皇以及维新派领导人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改革意识,并积极学习西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民族危机感: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社会内部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社会各阶层都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支持维新运动。
◆人民群众的参与:倒幕运动以及之后的明治维新改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改革的成功奠定了群众基础。
15.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近代化的国家。
◆但明治维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天皇权力至高无上,为后来的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隐患。
16.明治维新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示?
◆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创新。
◆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科技。
◆要独立自主,增强综合国力,避免受制于人。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兴起于哪些国家?
◆美国和德国等国家。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与电力的应用直接相关?
◆发电机
◆电动机
◆电灯
6.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什么?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后来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在19世纪70年代投入生产领域。
7.电力的广泛应用对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工业生产: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带动机器运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社会生活:电力应用于照明、交通、通讯等领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如电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夜晚的生活方式,延长了人们的工作和娱乐时间。
8.托马斯·爱迪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要贡献?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他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使电灯走进了千家万户。
◆他还发明了留声机、电影放映机和碱性蓄电池等。
◆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大大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9.哪些发明与内燃机的应用直接相关?
◆汽车
◆飞机
◆轮船
10.谁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煤气内燃机?
◆德国人奥托在1876年制造出第一台煤气内燃机。
11.内燃机有哪些种类?分别由谁发明?
◆煤气内燃机:由德国人奥托发明。
◆汽油内燃机:由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发明。
◆柴油内燃机:由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
12.谁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3.亨利·福特对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美国企业家亨利·福特率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使汽车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加速了汽车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14.谁制造出了飞机?
◆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成功地进行了持续12秒,飞行36.5米的飞行试验,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次成功的飞机飞行。
1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化学工业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新的生产方法:人们利用新的方法生产出了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碱、硫酸、染料等产品。
◆新型炸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安全炸药和威力更大的黄色炸药,在矿山开采、道路和桥梁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新材料: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为塑料工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为化纤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技术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迅速崛起,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和法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一个整体。
◆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加剧了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剧了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了哪些显著变化?
◆人口增长迅速:工业革命促进了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死亡率,使得人口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加快:由于工业生产集中在城市,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如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生活水平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价格也更加低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育事业发展: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各国政府开始重视教育,发展义务教育,推动了教育的普及。
2.工业革命对人口的影响?
◆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使得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推动了人口流动和迁移:城市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
3.什么是城市化?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和城市不断发展扩张的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由于工业生产集中在城市,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重视程度提高: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重视和发展教育事业,并投入更多资金,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义务教育普及:英国、法国等国先后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德国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国民教育体系。
◆积极意义: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5.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
◆衣食住行: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化生产使得人们能够购买到价格更加低廉的衣服,食品更加多样化,交通方式更加便捷快速。
◆文化娱乐:工业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报纸、杂志以及其他印刷品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
6.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城市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基础设施完善:西方城市开始重视城市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大量资金铺设道路、修建排水系统、安装路灯。
◆环境改善:经过改造,城市环境卫生条件逐渐改善,生活更加便利,也更加舒适。
7.工业革命推动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
◆石油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汽车工业
◆飞机制造业
8.工业革命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污水,污染环境。
◆贫富差距问题:工业革命使得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是,财富分配不均,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9.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艾萨克·牛顿在科学领域有哪些重要贡献?
◆艾萨克·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主要贡献:
力学三定律:他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世间万物相互吸引的原理,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体系中,促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光学研究:牛顿在光学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用三棱镜分析了白光,发现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微积分学:微积分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研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新的工具,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2.查尔斯·达尔文在生物学领域有哪些重要贡献?
◆查尔斯·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
◆主要贡献:
提出生物进化论:他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物种是可变的。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
出版《物种起源》:1859年,他出版了《物种起源》,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在生物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
◆主要内容: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界中生物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式。
◆划时代意义:
挑战神创论:生物进化论挑战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改变了人们对人类起源和生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推动生物学发展:生物进化论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推动了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内涵?
这句话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意思是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或物种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或物种则更容易被淘汰。
5.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主要成就?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主要成就:
“人间喜剧”: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以丰富的想象力,深刻地描绘了法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代表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和人性的丑恶。
6.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领域有哪些重要成就?
◆托尔斯泰是19世纪后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了众多伟大的文学作品,揭露了俄国社会的黑暗,探索了人类的道德和精神世界。
◆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巨著:他创作了现实主义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这些作品具有史诗般的宏大规模,深刻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道主义精神: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他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追求人类的幸福和解放,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谁?他在音乐领域的主要成就?
◆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主要成就:
革新音乐风格:他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打破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模式,创作了许多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音乐作品。
代表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精神,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在艺术领域的主要成就?
◆代表人物:梵高、塞尚、高更
◆主要成就:他们不满于印象派对客观事物表面色彩的追求,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主观情感的表达。他们在绘画技巧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对后世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酿成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巴尔干地区。
3.巴尔干地区在20世纪初为什么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复杂的民族矛盾: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历史上长期受到奥斯曼帝国统治,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
◆列强争夺: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俄国、奥匈帝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都试图在该地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政治局势最为动荡的地区。
4.19世纪末,欧洲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分别由哪些国家组成?
◆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组成。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和俄国三国组成。
5.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事件经过?对世界局势有什么影响?
◆时间:1914年6月28日
◆经过: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影响: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及标志?
◆时间:1914年7月28日
◆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家有哪些?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30多个国家。
8.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战争主要在哪些地区进行?分别形成了哪几条战线?
◆战争主要在欧洲进行,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主要战线。
9.简述凡尔登战役的概况及意义。
◆时间:1916年2月-12月
◆地点:法国东北部凡尔登
◆交战双方:德国和法国
◆概况:凡尔登战役是一场长达十个月的血腥阵地战,双方伤亡惨重。
◆意义: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它被视为西线战场的转折点。虽然这场战役最终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它表明了德国在西线无法取得突破,也消耗了德国的军事力量,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凡尔登战役(1916年):西线战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美国参战(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同盟国得以集中力量进攻西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时间:1918年11月11日
◆标志: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哪些?
◆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超过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参战各国都背上了沉重的战争债务。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旧秩序的崩溃,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德国、俄国等封建君主制国家垮台。美国成为新的世界强国,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
◆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战后,欧洲社会动荡不安,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同时,战争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战争期间,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各国都加大了科技投入,许多新技术被发明出来并应用到战场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3.如何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国内的形势如何?
◆形势严峻:由于经济落后、军事指挥不力、政治腐败等原因,俄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经济遭受重创,物资匮乏,人民生活陷入极度困苦之中,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2.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事件:二月革命
◆影响: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3.俄国二月革命后,为什么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建立的政权,而苏维埃是由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组成的革命政权。
4.临时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它为什么不得人心?
◆政治主张:坚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维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拒绝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不得人心:由于临时政府的政策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不能满足农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迫切要求,最终导致其失去民心。
5.列宁是谁?他回国后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
◆列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主要主张:“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从流亡地返回俄国,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号召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6.什么是布尔什维克党?
◆布尔什维克党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个派别,它是俄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了俄国广大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它的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7.“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句口号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含义:这句口号表明了布尔什维克党要将全部权力交给人民,建立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体现了布尔什维克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得到支持:当时,俄国人民长期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迫切希望获得解放,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国家。“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表达了俄国人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
8.列宁认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成熟了吗?他为什么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条件成熟:1917年秋天,临时政府统治面临崩溃,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群众对临时政府已经彻底失望。苏维埃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取得了优势,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也掌握了领导权,工农武装力量也日益壮大。列宁认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决定武装起义:为了迅速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9.十月革命的时间、地点?十月革命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时间:1917年11月7日
◆地点:俄国彼得格勒(圣彼得堡)
◆经过: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了冬宫等重要据点,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10.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什么政权?这个政权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新政权: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重要举措:
颁布《和平法令》: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谋求世界和平。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将银行、铁路、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11.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对俄国:
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后来苏联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十月革命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思潮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
◆目的:为了解决战后问题,决定对战败国进行处置,以及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2.巴黎和会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间:1919年1月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参会国家:27个战胜国以及一些新成立的国家。
◆操纵者:和会被战胜国中实力最强的英、法、美三国操纵。
3.巴黎和会上,哪些国家被排斥在外?
◆被排斥国家:
苏维埃俄国:因为担心社会主义革命会蔓延到西方国家。
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由于他们是战败国。
4.《凡尔赛条约》签订的相关信息?
◆时间:1919年6月28日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缔约国:协约国集团和德国
◆内容:
领土方面:德国被割去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及其他一些领土。莱茵河以东地区50公里以内设立为非军事区,禁止德军驻扎。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
军事方面:德国的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内,不准拥有空军、潜艇和其他重型武器,禁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经济方面:德国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接受协约国的经济控制。
殖民地方面:德国丧失全部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瓜分。
5.《凡尔赛条约》的性质?
◆性质:《凡尔赛条约》是一个极其苛刻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实力,防止德国再次发动战争。
6.《凡尔赛条约》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德国:
民族复仇情绪高涨:《凡尔赛条约》使德国人民背上了沉重的战争负担,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损害了德国的民族尊严,德国国内充满了民族复仇情绪。
经济衰退:巨额的赔款和苛刻的条款使得德国经济严重衰退,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对欧洲:加剧矛盾和冲突:《凡尔赛条约》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而加剧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对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条约》与其他对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这个统治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
7.什么组织是在巴黎和会上决定成立的?
◆国际联盟
8.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0年
◆地点:瑞士日内瓦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9.为什么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美国参议院认为,《凡尔赛条约》有损于美国利益,不愿接受国际联盟的约束。
◆美国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未能如愿。
◆美国孤立主义盛行,不愿介入欧洲事务。
10.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
◆为了解决太平洋地区日益激化的矛盾,缓和美国与日本在该地区的争夺。
在凡尔赛体系的基础上,调整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11.华盛顿会议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
◆地点:美国华盛顿
◆参加国家: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以及中国9国。
◆主导者: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并起草会议主要文件。
12.华盛顿会议的成果有哪些?
◆签订《九国公约》:该公约确认了“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要求各缔约国尊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签订一系列海军条约:限制各国海军军备。
13.华盛顿会议有什么意义?
◆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华盛顿会议实际上延续了巴黎和会,它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这一新秩序通常被称为华盛顿体系。
◆改变世界格局: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完成。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14.如何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帝国主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所建立的新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格局。这一体系以凡尔赛体系为核心,并将其扩展到东亚,形成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联系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国内战争: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武装进攻,爆发了持续三年的国内战争。
◆经济困难:国内战争以及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使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陷入瘫痪,物资极度匮乏,人民生活异常困难。
2.为了战胜敌人、巩固新生政权,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什么政策?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国家控制一切经济活动:将大工业、铁路、银行以及外贸收归国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除维持生存所需之外的全部余粮。
◆国家统一分配产品:实行产品配给制,由国家统一分配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实行义务劳动:一切年满16-50岁的公民都必须参加劳动。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
◆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政权,保证军需品的供应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最终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对经济恢复和发展不利。
5.1921年春天,苏俄(俄国)政府开始实施什么政策?它的目的是什么?
◆政策:新经济政策
◆目的:为了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6.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还可以出租土地,雇佣工人,自由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工业: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如大型企业、银行、铁路和对外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和手工业作坊。
◆商业:允许私人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
7.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为苏联的工业化奠定基础: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物质基础。
8.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什么?
◆简称“苏联”。
9.苏联成立的意义?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变为现实。
10.列宁逝世的时间?他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
◆时间:1924年1月
◆主要贡献:
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方针政策。
制定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为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1.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控制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统一分配资源。
◆政治上高度集权:由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控制着国家的一切权力。
12.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分别是指什么?
◆工业化建设:是指苏联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和行动。
◆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指苏联通过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将农民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收归集体所有的政策和行动。
1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主要目标?取得了哪些成就?
◆时间:1928年-1932年
◆主要目标:重点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成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新建了1500多家企业,工业产值翻了一番多,提前完成了计划。
1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于什么时期?其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时间:20世纪20-30年代
◆特点: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推行。
◆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农业机械化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资金和劳动力,保障了粮食供应。
◆消极影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下降,甚至发生人为的饥荒,农民和政府的矛盾激化。
15.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发展和世界的影响?
◆对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模式在短时间内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强国,并使苏联成为可以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和僵化的经济体制,长期以来,苏联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发展缺乏活力,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对世界:苏联模式对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借鉴了苏联模式,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但也暴露了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什么新形势?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由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声势蓬勃兴起,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也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注入了新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许多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都打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号。
2.20世纪20-30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有哪些突出特点?
◆阶段:高涨阶段
◆特点:
规模更大: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民族民主运动,反帝反殖的斗争更加波澜壮阔。
形式多样: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式也更加多样,从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到武装斗争,不一而足。
目标更明确:民族解放运动的目标更加明确,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3.圣雄甘地是谁?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倡导者,他被尊称为“圣雄”(Mahatma)。
4.“圣雄”这一尊称代表着什么含义?
◆印度教中Mahatma指的是“伟大灵魂”。
◆甘地毕生致力于用非暴力方式争取印度独立,赢得了印度人民的爱戴。
5.20世纪20年代,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主要形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
不与殖民当局合作:抵制英货,拒绝购买英国商品,提倡手工纺纱和织布,发展民族工业。
不参加殖民机构:辞去政府公职,退出英国开办的学校,抵制英国法律。
6.1930年,甘地领导了哪次著名的运动?
◆“食盐进军”运动
7.“食盐进军”运动产生的背景?
◆背景:为了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对食盐实行专卖制度,强迫印度人民高价购买英国食盐。
8.简述“食盐进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经过:甘地率领他的支持者,从内陆步行240英里,到海边自取海水晒盐,打破了英国殖民当局的食盐专卖制度。
◆结果:“食盐进军”运动引发了印度各地民众的积极响应,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英运动。虽然甘地不久被捕入狱,但是英国殖民当局迫于压力,最终被迫释放了他。
9.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方式有何利弊?
◆特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抵抗”为原则,用和平的方式抵制殖民统治,而不是使用武力手段。
◆优点:避免了流血冲突,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缺点:难以调动所有民众的积极性,斗争效果有时也比较有限。
10.如何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形式,它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加速了印度独立进程,也对后世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11.扎格鲁尔是什么人?他领导了哪次重要的运动?
◆扎格鲁尔是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埃及华夫脱党创始人。
◆运动:华夫脱运动
12.简述“华夫脱”的含义及埃及华夫脱党的主要目标。
◆含义:“华夫脱”是阿拉伯语“代表团”的音译。
◆目标:埃及华夫脱党的目标是争取埃及民族独立和完全自治。
13.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发展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扎格鲁尔要求带领埃及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埃及独立要求,遭到英国殖民当局拒绝并被捕,激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怒潮。
◆1919-1920年:埃及爆发大规模的反英示威游行,一些地区发生武装起义。
◆1922年: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保留对埃及的内政外交和国防等方面的一系列特权。
14.埃及人民最终实现独立是在什么时间?
◆时间: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傀儡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国。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
15.拉丁美洲人民是如何维护国家主权的?请以古巴和巴拿马的斗争为例说明。
◆古巴:1959年,古巴人民在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美国一直对古巴革命政府采取敌对政策,进行封锁和颠覆活动,但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顽强地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巴拿马:巴拿马人民一直要求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1977年,美国和巴拿马签订了新条约,同意分阶段地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移交给巴拿马。1999年年底,巴拿马终于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获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彻底胜利。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说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是不得人心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终将获得解放,赢得独立和自由,成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主人。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事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史称1929年经济大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
2.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什么状态?
◆虚假繁荣状态:从表面上看,美国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新兴工业发展迅速,汽车、收音机、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进入了普通家庭,股票价格一路飙升,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
3.20世纪20年代美国繁荣景象背后隐藏着哪些危机?
◆生产过剩危机:资本家追逐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而工人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有限,造成市场上的商品供过于求,产品大量积压。
◆股票投机狂热:大量的资金流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脱离实际价值疯狂上涨,形成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农业危机: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债台高筑,难以维持生计。
4.1929年经济大危机最先爆发于哪里?
◆美国纽约华尔街
5.简述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达到顶峰。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劳动人民的消费能力有限,最终导致了生产过剩危机,引发经济大危机。
6.1929年经济大危机是如何爆发的?它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爆发过程: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突然暴跌,引发了股市崩盘,随后,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行业,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规模破产,失业人数激增,生产和贸易大幅萎缩,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经济萧条。
◆影响:1929年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重创世界经济,并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动荡。
7.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自由放任:胡佛政府起初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相信市场可以自我调节,不愿意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效果:胡佛政府的政策效果甚微,未能有效阻止经济危机的蔓延,反而加剧了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8.1932年美国总统选举,谁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9.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措施: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立即宣布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方式来拯救经济。
10.什么是“新政”?
◆“新政”是指罗斯福政府为应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旨在复兴美国经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整顿金融体系:关闭所有银行,对银行进行审查,允许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重新开业,并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恢复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调整工业: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进行计划指导,加强行业自律,以防止盲目竞争和生产过剩。同时,罗斯福政府还采取措施,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调整农业:为了缓解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以工代赈:为了解决失业问题,罗斯福政府兴建大量公共工程,例如修建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购买力。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政府建立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失业者、老人和病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
12.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积极作用: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经济秩序,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提供了治理经济危机的经验。
历史意义:
◆改变了美国人对政府职能的看法,美国政府开始扮演干预经济的角色,对美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调整,使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13.罗斯福新政存在哪些局限性?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罗斯福新政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规律。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什么是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有什么特点?
◆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20-40年代盛行于欧洲一些国家,是一种反民主、反自由、反理性的政治思潮。
◆主要特点:
极端民族主义: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鼓吹民族扩张和种族歧视。
领袖崇拜:强调领袖的绝对权威和个人崇拜,认为领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人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领袖。
国家至上:强调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国家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暴力和恐怖:主张用暴力和恐怖手段来镇压反对派,维持社会秩序,鼓吹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法西斯主义会在一些欧洲国家盛行?
◆战后社会矛盾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对旧制度的失望,对民主政治的失望,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这些都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战败国人民心中普遍存在着民族复仇情绪,法西斯主义利用这种情绪,鼓吹民族复兴,并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绥靖政策: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姑息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使法西斯国家更加肆无忌惮,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哪些国家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4.1922年,墨索里尼是通过什么方式上台执政的?标志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方式:法西斯党徒在墨索里尼的带领下向罗马进军,通过政变的方式迫使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5.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后,对意大利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实行独裁统治:取缔其他政党,压制工人运动,对人民进行严密控制,剥夺公民自由,意大利进入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
6.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加剧经济困境:德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工业生产和贸易大幅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
◆加剧社会矛盾: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为法西斯上台创造条件:纳粹党趁机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宣扬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主张以对外扩张解决国内危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7.希特勒上台的相关信息?
◆时间:1933年
◆方式: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8.希特勒上台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颁布《授权法》,取缔所有政党,建立纳粹党一党专政,加强对军队、警察和司法部门的控制。
◆迫害犹太人:制定种族歧视法律,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焚烧书籍,制造“水晶之夜”事件,疯狂迫害犹太人。
◆积极扩军备战:违反《凡尔赛条约》,扩充军队,建立庞大的空军,为发动战争作准备。
9.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后,对外扩张的事件?
◆1936年:进军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奥地利
◆1939年: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0.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扩张的事件?
◆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破坏世界和平:它们疯狂地进行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世界和平,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西斯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它们的侵略行径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12.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采取了什么政策?这种政策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政策:绥靖政策
◆影响:绥靖政策是一种妥协退让政策,它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最终导致了更大的灾难。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标志性事件的相关信息?
◆标志:德国闪击波兰
◆事件相关信息:
时间:1939年9月1日凌晨
过程:德国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出动150万大军、2800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向波兰发起进攻。
结果:波兰军队在短时间内就被击溃,波兰迅速沦陷。
影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主要有哪些参战国?
◆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
◆同盟国:英国、法国、苏联、美国、中国等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
◆亚洲战场
◆非洲战场
◆太平洋战场
4.“闪电战”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含义:“闪电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采用的一种进攻战术。
◆特点:
突然性: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向敌方发起突然袭击,打敌方一个措手不及。
快速性:以快速机动的方式,突破敌方防线,深入敌后,迅速占领重要目标。
立体化:将坦克、飞机、步兵等兵种协同作战,形成立体化的进攻模式。
5.“闪电战”的效果?
◆效果:“闪电战”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功,帮助德国迅速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
6.简述不列颠之战。
◆时间:1940年7月-1941年5月
◆参战国:德国和英国
◆过程:德军在占领法国后,计划入侵英国。为了瓦解英国的抵抗意志,德军对英国实施了大规模空袭,史称“不列颠之战”。英国皇家空军顽强抵抗,击落了大量的德军飞机,粉碎了德国入侵英国的计划。
7.不列颠之战的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结果:英国取得了胜利,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影响:
鼓舞士气:不列颠之战的胜利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
拖延战争时间:阻止了法西斯势力在西欧的扩张,为反法西斯联盟争取了宝贵时间。
8.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什么战争?
◆苏德战争
9.简述苏德战争初期德国进攻苏联的情况?
◆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集结190个师,37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兵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
◆苏联损失惨重:苏联毫无准备,损失惨重。仅在战争的头几个月,就损失了200多万军队和大量武器装备。德军占领了苏联的大片领土,并逼近莫斯科。
10.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结果及意义?
◆时间:1941年10月-1942年1月
◆结果: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意义:
扭转战争局势: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它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德国在东线的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增强信心:莫斯科保卫战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11.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
◆时间:1941年12月7日
◆原因:日本为了争夺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向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
◆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为了消除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为其南下东南亚、掠夺资源扫清障碍。
13.简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战局?
◆初期(1941年12月-1942年6月):日本占优势,攻占了东南亚等地区的很多地方。
◆中期(1942年6月-1944年底):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军逐步取得了优势。
◆后期(1945年年初-8月):美军接连发动攻势,迫使日本走向失败。
14.标志着太平洋战争形势发生转折的事件是什么?相关信息?
◆事件:中途岛海战
◆相关信息:
时间:1942年6月
参战方:日本和美国
结果:美国海军大败日本海军,击沉了日本4艘航空母舰,重创日本海军,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开始逆转。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大大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6.雅尔塔会议的相关信息?
◆时间:1945年2月
◆地点: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
◆参会国:美、英、苏三国首脑
◆主要内容:
彻底战胜德国:商讨如何协调盟军军事行动,尽快战胜德国法西斯。
战后世界秩序:对战后世界秩序进行了安排。
17.雅尔塔会议召开有哪些历史意义?
◆加速战争胜利:对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战后秩序的基础:这次会议奠定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基础。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有哪些?时间?
◆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造成巨大的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超过7000万人丧生,9000多万人受伤,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促进科技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政府都加大了科技投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例如雷达、原子弹等技术都在战争期间得到应用。
◆促进世界格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中心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世界进入冷战时期。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
1.什么是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进行的对抗和争夺,是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状态。
2.冷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和苏联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双方都力图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成为冷战的根源。
◆实力对比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两国都想称霸世界,彼此争夺世界霸权。
3.美国是如何称霸世界,形成资本主义阵营的?
◆经济:
经济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美元霸权:美国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控制着世界金融市场。
援助:推行“马歇尔计划”,以经济援助的方式,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贸易: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政治:
制度:美国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力图将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
军事同盟: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与西欧国家结成军事同盟,对抗苏联。
海外军事基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基地,以便随时对苏联及其盟友进行军事干预。
4.苏联如何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的?
◆社会主义建设:在二战后,苏联经济快速发展,军事力量不断壮大。
◆东欧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军事同盟:苏联与东欧国家结成了华沙条约组织,与北约对抗。
5.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标志:杜鲁门主义
◆时间:1947年
6.什么事件表明冷战局面基本形成?时间?
◆事件: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时间:1949年
7.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表现。
◆军事: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研发核武器,不断增加军费开支。
◆政治:支持代理人战争,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意识形态:对对方进行宣传攻势,争夺国际舆论主导权。
◆经济:进行经济封锁,对对方国家实行贸易禁运。
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时间?主要成员国有哪些?
◆时间:1949年
◆成员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葡萄牙、冰岛
◆目的: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9.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的时间?主要成员国有哪些?
◆时间:1955年
◆成员国: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
◆目的:为了对抗北约。
10.冷战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两极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被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
◆国际关系紧张:国际关系紧张,世界长期处于战争边缘,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军备竞赛:美苏之间进行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11.冷战对20世纪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战争威胁:世界长期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社会发展:使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受到阻碍。
◆发展中国家: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此陷入长期的动乱和冲突。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什么?
◆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时间?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时间:1944年
◆内容:
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的核心地位。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维护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但也为美国称霸世界创造了条件。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恢复经济?
◆利用外援: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利用“马歇尔计划”的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恢复和发展经济。
◆经济改革:借鉴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对经济进行改革,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西方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
◆联合自强: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后来又发展成为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
4.“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时间?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时间:1947年
◆目的:
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把西欧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对抗苏联。
◆影响:
西欧经济得到恢复:“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资本主义阵营形成: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促进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5.二战后初期,日本是如何恢复和发展经济的?
◆民主改革:在美国的占领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例如制定新宪法,解散财阀,实行土地改革。这些改革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利用有利条件:
经济援助: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朝鲜战争:利用朝鲜战争的爆发,为美军提供军需物资,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推动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政府扶持:日本政府积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扶持重点产业,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
6.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年):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成。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六国在此基础上建立
◆欧洲共同体(欧共体)(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成
◆欧洲联盟(欧盟)(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建立。
7.欧洲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主要目的:
维护西欧的和平:消除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积怨,防止再次发生战争。
提高西欧国际地位: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促进了欧洲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稳定,使欧洲成为世界格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8.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变化:福利国家
◆原因:社会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纷纷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民提供医疗保健、养老、失业救济等福利,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被称为混合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参与经济发展。
10.二战后,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利用有利国际环境: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科技教育,重视人才培养。
◆制定有利经济政策:日本政府制定了正确而有效的经济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
◆东欧: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
◆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
◆拉丁美洲:古巴
2.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与苏联结盟,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很大。
3.“经互会”是什么?它成立的时间?
◆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的一个经济合作组织,以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马歇尔计划。
◆时间:1949年
4.经互会的成员国有哪些?
◆成员国: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
◆后来,蒙古、越南、古巴也加入了经互会。
5.苏联为什么要建立经互会?它的作用是什么?
◆原因:为了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作用:经互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但它也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苏联的依赖,不利于这些国家的自主发展。
6.冷战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成就:苏联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重工业发展尤其迅速,并在军事领域和太空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例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都是苏联人。
◆弊端:苏联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计划的模式,长期以来,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发展,也忽视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7.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它的弊端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指的是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苏联实现工业化,巩固国防,战胜法西斯侵略,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弊端:高度集中,缺乏效率,压制了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最终导致苏联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8.二战后,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模式的输出有什么消极影响?
◆加剧矛盾:苏联的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在照搬苏联模式时,没有考虑到本国的国情,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并加剧了与苏联的矛盾。
9.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什么时候?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
◆时间: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
◆措施:
批判斯大林模式: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错误政策。
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政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
◆影响: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苏联经济出现了短暂的复苏,但是,他的改革并没有触动斯大林模式的根基,最终没有能够挽救苏联走向衰落的命运。
10.勃列日涅夫改革开始于什么时候?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
◆时间: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
◆措施: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这些改革力度不大,主要集中在科技方面,企图通过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甚至加剧了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
1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指哪些国家?
◆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
12.冷战时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发展的?面临怎样的问题?
◆发展模式:在苏联的影响和控制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问题: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以及社会缺乏活力等问题,也导致民众不满情绪逐渐增长。
1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1953年:东德工人举行起义,抗议苏联的控制和剥削,遭到苏联军队的镇压。
◆1956年:匈牙利爆发了反对苏联控制的革命,遭到苏联军队的残酷镇压。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遭到苏联为首的华约军队入侵,改革被迫终止。
14.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时间?主要内容?它对苏联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时间:1985年
◆内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解决苏联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开始进行改革,主要包括:
经济方面:推行“加速战略”,试图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政治方面:实行“民主化”和“公开性”,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不仅没有能够挽救苏联,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15.东欧剧变的时间?主要内容?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时间:1989年开始
◆内容: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爆发了剧烈的政治变革,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这些国家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影响:东欧剧变是冷战时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它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世界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向多极化发展。
16.苏联解体的时间?原因是什么?
◆时间:1991年
◆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改革缺乏有效的措施,也忽视了人民的心理承受能力。
民族矛盾尖锐,各加盟共和国要求独立。
17.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两极格局结束: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蓬勃发展
2.为什么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
◆帝国主义力量被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力量被大大削弱,这为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际环境有利:战后,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广泛认可,民族解放运动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同情和支持。
◆民族意识觉醒:亚非拉人民在战争期间,进一步认识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重要性,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各国共产党领导:在许多亚非拉国家,共产党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为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也为独立后的国家发展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
3.请列举一些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典型事件。
◆亚洲:
印度:1947年获得独立
印度尼西亚:1945年宣布独立
越南:1954年,越南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实现国家统一。
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非洲:
埃及:1952年,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建立埃及共和国。
阿尔及利亚:1962年取得民族独立
纳米比亚:1990年宣布独立
南非:1994年举行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彻底崩溃,南非走向民族和解之路。
4.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为什么?
◆独立国家多: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使非洲独立的国家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请具体分析。
◆经济落后: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严重落后,缺乏工业基础,农业生产落后,许多国家独立后,仍然面临着贫困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
◆政局不稳:一些国家独立后,面临着政治动荡、军事政变等问题,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政治秩序。
◆外部势力:一些外部势力仍然试图控制和干预这些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影响了这些国家的自主发展。
6.亚非拉国家为了改变国家落后面貌,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
国家建设: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加强国家建设,巩固国家主权。
政策:推行各种改革措施,例如土地改革、教育改革等,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例如不结盟运动、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等。
◆经济:
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发展民族经济,改变国家经济落后的局面。
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发展模式:一些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计划经济,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
7.“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家和地区?“万隆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时间:1955年4月
◆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参加国家和地区:亚洲和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团结合作、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和平共处
8.万隆会议有什么意义?
◆加强团结:增强了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建立国际新秩序:提高了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9.什么是不结盟运动?它有什么特点?
◆含义:不结盟运动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亚非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卷入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所采取的一种外交政策。
◆特点:
独立自主: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依附任何大国,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的内政和外交。
和平共处: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反对侵略战争。
发展经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加强南南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0.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紧张局势,并对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1.进入21世纪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新兴力量: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联合国成立的时间 主要发起国?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时间:1945年10月24日
◆发起国:美、英、苏、中等国家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联合国成立大会是在哪里召开的
◆旧金山
3.联合国的总部设在哪里?
◆纽约
4.目前,联合国有多少个会员国?
◆193个
5.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问题,促进和鼓励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原则:
主权平等: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和平解决争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不干涉内政: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履行义务: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其在《联合国宪章》中所承担的义务。
6.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联合国大会(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联大是联合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讨论和决定联合国的重大问题。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15个会员国组成,其中,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为5个常任理事国,另外10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大选举产生,任期两年。安理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它的决议对所有会员国都具有约束力。
◆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的日常事务。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负责联合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领域的工作。
◆国际法院:联合国的司法机构,负责审理国家之间发生的争端。
◆托管理事会:负责任的托管殖民地,推动殖民地的自治和独立。
7.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有哪些?它们拥有什么特殊权利?
◆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特殊权利:否决权,即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任何一项决议都不能通过。
8.“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又称为什么?这支部队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又称“蓝盔部队”
◆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帮助有关国家和地区解决冲突,维持和平,联合国根据有关决议,向有关国家和地区派遣了维和部队。维和部队在调解冲突,监督停火,恢复和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9.联合国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
◆制止了一些局部战争:例如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
◆缓解国际紧张局势:促进了一些国家之间的对话和谈判。
◆解决一些地区的冲突:例如中东地区的巴以冲突、非洲地区的卢旺达内战。
10.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时间?它与哪一个国际组织有关?
◆时间:1995年
◆相关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是GATT的继承者。
11.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
◆瑞士日内瓦
1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为各国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13.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制定多边贸易规则:规范各成员国的贸易行为,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组织贸易谈判: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解决贸易争端:公平、公正地解决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
◆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通过提供技术援助、培训和政策咨询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融入世界经济。
14.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作用?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降低了贸易壁垒,扩大了国际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15.目前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164个
16.中国是什么时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2001年
1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重要意义?
◆融入世界经济:表明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愿意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促进贸易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两极格局瓦解:以美苏两极对峙为标志的冷战格局结束。
◆世界多极化: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表现为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崛起。
2.冷战结束后,影响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美国:美国仍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