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十七:文明与家园——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十七:文明与家园——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资源简介

考点十七 文明与家园
1.(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一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全国生态日。该节日的设立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下列同学的做法与之相符合的有( )
①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
②参观无锡市锡剧博物馆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④到体育场馆参与锻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设计制作的水韵江苏“美的人文”旅游地图,标注并专题介绍全省革命纪念馆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化升级红色遗产的传播生态链。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①牢记先烈功绩,弘扬民族精神
②传承革命文化,凝聚价值追求
③挖掘红色资源,汲取精神力量
④增强爱国意识,培养革命英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2023年11月7日,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将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这一行动( )
①坚持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倡导了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③能从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问题
④有助于建成一个更加美丽、健康、可持续的绿色家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南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为创新利用好红色资源,南通革命纪念馆打通“线上+线下”双宣传渠道,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推出“资源+课堂”模式。对这些红色文化活动产生的影响,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创新传播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B.继承传统文化—反对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C.开发红色资源—重塑红色精神—提升经济效益
D.传播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法治素养
5.(2024·浙江·中考真题)某中学开展“走近企业家”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本地知名企业,近距离观看员工辛勤工作的场景,聆听企业家做强实业、关爱员工、热心公益的故事。这一活动有利于学生( )
①感知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②明白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④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器叫“嫦娥”、火星探测器叫“天问”…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些响亮的名字彰显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湖南·中考真题)2023年,“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在韶山启动。该活动将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等地点串联成线,通过展教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此活动有助于青少年( )
①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②领悟革命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③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居民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十年来,长江流域“化工围江”难题加速破解,祁连山重回水草丰茂,内蒙古“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四川成都治理大气污染、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锦绣华夏,更多地方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明显改善。这得益于党和政府( )
A.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中心推动发展
B.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C.解决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D.改善环境质量,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9.(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2023年5月10日,有着103万粉丝,名为“看老照片”的博主去世。知情者透露,这位博主竟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孙女。她的微博从未提及李大钊,而是分享展现中国近现代真实影像的历史照片。评论区中,最让人感动于她的品质的是( )
A.很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您,一路走好
B.您不以祖辈的功勋索名求利,值得我们学习
C.如果碰到您的爷爷,记得告诉他,如今的盛世中国如他所愿
D.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和风骨,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实现伟大复兴
10.(2023·辽宁·中考真题)巍巍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整个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保护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这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
③这符合良法之治的法治基本要求 ④这能确保建成清洁美丽的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爆火,无数人心中再次激荡,怀念宋代那个壮怀激烈的英雄——岳飞。唤醒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鼓舞人们的斗志。《满江红》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是因为( )
①讲好了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风貌
②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国人价值追求
③情感需要表达,不需要回应、共鸣
④情感不影响我们的判断、选择和行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图)设计说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卡通吉祥物“硒硒、都都”的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地域元素“土苗文化、民族服饰、风雨桥”等,代表鲜明的恩施州地域特色和活力精彩的节庆品牌文化特色。此设计( )

A.说明中华文明在交流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B.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有利于世界人民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D.滋润全国人民的心灵,提升全国人民的文化品味
13.(2022·河南·中考真题)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全面“复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优秀”的限定绝不能省略。这意味着( )
①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要注意甄别精华与糟粕
③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反对囫囵吞枣、良莠不分
④中华传统文化是否“优秀”取决于人们的喜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2021年8月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我国放开三孩政策( )
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改变了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偏高的状况
③是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完善和补充 ④有利于保持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2·四川资阳·中考真题)用所学知识解读下列新闻事件正确的是( )
序号 新闻事件 新闻解读
① 2021年,中央提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②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 2021年11月5日,“德耀中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④ 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我国农业农村已完全实现现代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下面是某校开设的“向榜样学习”专栏中的部分内容: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时代楷模”张桂梅
你退后,让我来!——“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 心中有梦就要执着追梦。——“英雄航天员”叶光富
从他们身上,你可以汲取哪些精神力量?
17.(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21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热度不断攀升,至今已演出270余场。该剧将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讲述了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穿越”回北宋,并以“展卷人”视角“窥”见天才少年画家王希孟内心世界及画作创作过程的故事。全剧用舞蹈形式讲述一幅古代名画的“前世今生”,将画中主色调“青绿”作为视觉线索,艺术化地提炼跟《千里江山图》有关的非遗技艺元素,深入探察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的制作工艺,将美丽的江山画卷、青绿山水搬上舞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出云山雾罩、人在画中、画外有画的惊艳场景,让人震撼泪目。
《只此青绿》为什么让人震撼泪目?
18.(2022·辽宁朝阳·中考真题)【共建文明家园】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体现运动员实力水平和体育精神的竞技舞台,也是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在北京冬奥会各场馆,中国文化成为亮眼元素:“雪如意”“雪游龙”“雪长城”等比赛场地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比赛服饰上的中国龙、山水画等特色元素,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中国风”闪耀冬奥,巧思尽显,让文化之美与运动之美相得益彰。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张北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转换成绿色电力,输送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点亮了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了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在冬奥会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中国民众更加青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这对全球碳减排事业具有积极意义。北京冬奥会在秉持尊重自然原则的同时,实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了美丽中国的建设。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答出两点即可)
(2)据材料二回答,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哪两者的关系?
(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以什么为目标?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故①③符合题意;参观无锡市锡剧博物馆、到体育场馆参与锻炼,这与生态文明建设无关,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文化自信。题干中,介绍全省革命纪念馆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化升级红色遗产的传播生态链,这有利于牢记先烈功绩,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革命文化,凝聚价值追求;挖掘红色资源,汲取精神力量,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培养革命英雄与题干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解析】本题考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结合题干材料内容,关于“以竹代塑”,点评正确的是有助于建成一个更加美丽、健康、可持续的绿色家园,倡导了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太绝对,夸大了此行动的作用,故③说法错误;故选B。
4.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信。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红色文化活动促进了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有利于创新传播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故A说法正确;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不是反对外来文化,故B说法错误;传承红色精神,不是重塑,故C说法错误;传播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和提升法治素养之间没有联系,故D说法错误;故选A。
5.A
【解析】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民族精神的正确认识。题文中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本地知名企业,观看员工辛勤工作的场景,聆听企业家做强实业、关爱员工、热心公益的故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利于学生感知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明白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①②③说法正确;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④说法错误;故选A。
6.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信。题目描述了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的浪漫,如“北斗”、“悟空”、“嫦娥”、“天问”等,这些名字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还展示了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创新的特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自信和自豪的体现,故①②说法正确;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故③说法错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在题文中未涉及,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7.A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分析题文,韶山作为红色圣地,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资源。通过串联相关地点开展研学,能让青少年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追寻那段红色的历史记忆,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展教结合的方式能够让青少年深入领悟革命精神的内涵,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决心;在红色研学中,青少年能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发展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居民收入并非此活动对青少年的直接帮助,故④错误;故选A。
8.B
【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题文中列举的一系列“化工围江”难题加速破解,使得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和政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我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A说法错误;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故C说法错误;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未实现,故D说法错误;故选B。
9.B
【解析】本题考查凝聚价值追求。分析题文,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孙女的微博分享展现中国近现代真实影像的历史照片,但她从未提及李大钊,这体现了她不以祖辈的功勋索名求利,值得我们学习,故B正确;AC没有体现她的优秀品质,故AC排除;D是我们青少年的做法,不是该博主的品质,故D排除;故选B。
10.A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法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保护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这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这符合良法之治的法治基本要求;符合题意;确保夸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作用;④错误;故选A。
11.A
【解析】本题考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的作用、传递情感正能量的认识和把握。题文中电影《满江红》的爆火,其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是因为其内容了讲了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岳飞的故事,唤醒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国人价值追求,①②说法正确;情感需要表达、回应,需要共鸣,③说法错误;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④说法错误;故选A。
12.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卡通吉祥物的设计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B正确;
A: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交流;A不符合题意;应该是有利于中国人民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C错误;这夸大了题干吉祥物的作用;D错误;故选B。
13.A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把握。题文信息强调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全面”复古”,而是继续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意味着要注意甄别精华与糟粕,有选择地继承,反对囫囵吞枣、良莠不分,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②③说法正确;中华传统文化是否“优秀”的判断标准在于其是否具有科学性、民族性等,而不是人们的喜好,④说法错误;故选A。
14.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政策。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放开三孩政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完善和补充,有利于保持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①③④正确;我国放开三孩政策不会改变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偏高的状况,②错误;故选C。
15.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三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①正确;“双减”政策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②正确;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及颁奖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③正确;我国农业农村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④错误; 故选B。
16.热爱祖国;敬业奉献;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志存高远;等等。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止于至善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可链接热爱祖国。
关键词②: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可链接敬业精神。
关键词③:你退后,让我来!→可链接热爱祖国、勇于担当。
关键词④:心中有梦就要执着追梦。→可链接志存高远。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7.①《只此青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只此青绿》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了人们的文化自信。③《只此青绿》推动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只此青绿》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力量。⑤《只此青绿》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艺术化地提炼跟《千里江山图》有关的非遗技艺元素,深入探察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的制作工艺→可链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②:将美丽的江山画卷、青绿山水搬上舞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出云山雾罩、人在画中、画外有画的惊艳场景→可链接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做法:①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建设者;④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等等。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解析】(1)小问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比赛服饰上的中国龙、山水画等特色元素,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可链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关键词②:“雪如意”“雪游龙”“雪长城”等比赛场地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可链接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作答。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坚持绿色发展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在秉持尊重自然原则的同时,实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可链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