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哲学与文化哲学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时代精神的精华探索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吸收外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1 追求智慧的学问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发展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劳动对于人类和人类历史产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认同劳动是历史的起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精神: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公共参与:明确劳动是历史的起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教学目标展示教学重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性(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地位)如何去生产人们所需的生活资料呢?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有机结合如何去生产人们所需的生活资料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怎样生产的问题)石器青铜工具铁制工具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形态更替(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位社会化大生产地位: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壹(1)生产力①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②地位: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③要素: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劳动对象:被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资料:所运用的物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标志)劳动者:即人,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力基本要素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壹(2)生产关系①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②要素: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如:雇佣剥削、平等互助)产品分配关系(如: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如:公有制、私有制,起决定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基本要素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劳动者追求自身解放劳动者自身素质提高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的运用与开发劳动对象的发掘与利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发展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铁制工具机械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③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石器青桐工具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约1163年)(约3000年)(约几百万年)(约230年)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细小分散的农田结构,耕作经营十分不便,农民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农业技术进步的成果无法体现出来。而且由于每户的农田分散,给日常的经营管理造成很多麻烦,浪费了很多人力。这一切都导致中国农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根本无法显现出来。规模经营解放农村劳动力专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促进乡村振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归纳总结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的含义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注意:凡与经济有关的制度、体制、政策,属经济基础。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市场经济体制、财税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社会保障政策等。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政治、文化)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上层建筑的含义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政治法律制度(如: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司法制度等)设施(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府机构,等)组织(如: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等)和社会组织(中国慈善协会、红十字会等)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2023年6月28日电 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截至目前,我国与“低空经济”相关联企业有超6.9万家,2023年新增注册企业9000多家,相比2022年增长38.5%。2024年以来已新增相关企业6200余家。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的意识形态。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202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13%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超20万亿元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清朝更增设军机处,总揽军国大权,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最高体现。 同时,清末的科举制度,也是为了选举官吏服务中央政府,加强皇权。 还大兴文字狱,极大的摧残了知识分子,让他们不敢出声。 至此,中央集权达到巅峰。中国近代衰落加强了封建统治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阻遏了经济基础的发展与变革(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方法论: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调整、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环节与要素,以适应、巩固与服务于经济基础。归纳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动态系统。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思想上层建筑)制度设施(政治上层建筑)正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VS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拓展延伸生产力上层建筑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①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②一般而言,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2.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组建农业农村部;不在保留农业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对点训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VS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3.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拓展延伸(1)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矛盾的社会根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2.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被剥削阶级改革调整经济和政治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缓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统治阶级革命推翻斗争统治阶级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建立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矛盾性质:对抗性的矛盾。(敌我矛盾)(3)解决方式: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矛盾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3)解决方式: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4)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非根本性变革)改革性质: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地位: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共产主义(2)实现方式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4.人类社会发展高级阶段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易混易错辨析1.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解析: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X2.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解析: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解析: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4.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力的变革。解析: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XXX5.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解析: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X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主要矛盾。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7.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笔直的。解析: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8.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解析: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XXX课堂小结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历史的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改革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阶级斗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