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思维/意识/认识唯物论联系、发展、矛盾辩证法(规律1.2.3.4.5)怎么将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中的存在?实践认识论这门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学问又叫做?1.两者区别2.两者联系第四课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与实践——解读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政策ONE01(一)什么叫认识主体≠动物人类特有0102客体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0304性质≠被动的反映积极的反映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主观的,都有正误之分,都只能起指导性作用,而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区别: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对数据的相关分析解读:提炼总结人口老龄化等概念;推测2050年我国人口状况;……含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从视频中直观看到的我国人口、生育率、人口结构的各项数据!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观看视频后对数据的相关分析解读:提炼总结人口老龄化等概念;推测2050年我国人口状况?含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发展、深化依赖于两种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练习册p31(2)总结一:认识1.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含义、形式不同;地位不同:前者为认识的初级阶段,后者为高级阶段。联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1982年2015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只生一个好”2015年10月,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二胎”20212021年5月31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三孩政策”你知道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应对政策是什么吗?思考:人口政策的实施属于什么活动?人口政策是属于认识还是实践?实践总结二:实践1.含义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主体对象直接现实性活动: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注意:实践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设计方案(主观)修建桥梁(实践)桥梁(客观)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港珠澳工程建设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我国第一部民法典问世变革社会的实践航空航天实验仓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2)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完成练习册p31(1)题1.猩猩用树枝勾食蚂蚁2.改革开放3.学生听课4.教师上课5.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6.科学家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判断:下面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哪些不是?为什么?不是,学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这是动物的本能活动那么,生育政策的实施达到它的理想效果了吗?探究:二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什么?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二胎生育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在不同的时期实施不同的生育政策?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请从实践活动的特点角度说明)以二胎政策的实践结果为例:那么,生育政策的实施达到它的理想效果了吗?探究:二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什么?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二胎生育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在不同的时期实施不同的生育政策?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请从实践活动的特点角度说明)结论①:独生子女政策目的是为了抑制生育需求,二胎三孩政策实施则是为了刺激生育需求,改善人口结构。这说明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结论②:生育政策的落实这一实践活动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体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结论③:生育政策都是在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的,这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总结二:实践3.特点(练习册p31(3) p48(4) )①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主体+客体+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②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给客观世界打上人的活动烙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3.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促进投资稳步增长,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部分基层单位和部门可能存在执行力不足、协调不畅等问题,导致政策效果打折扣,突出体现了实践具有( )3.上海在2016-2018年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如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促进投资稳步增长,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体现了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准确区分 实践的基本特征如果材料强调制定“计划”“方案”“规划”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强调历史(时间)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相互联系)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解读中国三孩政策的来龙去脉ONE022021/05/1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2021/05/31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你注意到三孩政策的发布时间节点吗?探究:通过人口普查活动得以获取相关数据进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这说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来源≠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1982年2015“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结果如何?“二胎政策”2021上海: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再享受生育假60天,男方享受配偶陪产假10天;2024年,支持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允许增购1套住房,优化多子女家庭在个人住房贷款中首套住房认定标准。明确将12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持范围。“三孩政策”人口激增,面临环境压力人口老龄化,可能是政策原因?产生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怎么才愿意生育:一孩都不生了要有配套设施对于人口政策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是什么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实践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③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名言评析: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②实践的发展(1953第1次vs第7次)提供认识工具(人口数据统计工具)认识器官延伸认识的发展促进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完成练习册p50.(17)题1982年2015“独生子女政策”“二胎政策”2021“三孩政策”产生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怎么才愿意生育:一孩都不生了要有配套设施二胎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意味着它的实施没有意义?这说明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只有实施了二胎政策,才能暴露出政策制定者原先对我国人口问题认识的不足,才能调整认知,修正完善后续生育政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议学提示: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本身不能“自言其明”主观认识多数人公认的观点权威人士的观点原有的知识本身无法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受主观认识指导改造客观世界联系客观事物联系主观认识实践(桥梁)所以,三胎政策到底有哪些“升级之处”呢?探究:三孩政策的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目的是什么?这又说明了实践和认识是怎样的关系?结论:引导解决影响我国生育的痛点问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确保三胎政策的落实。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议学提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公式:实践——认识——实践(行—— 知 —— 行)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人们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认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原理本课原理总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议学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从一到多)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判断下列说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1.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2.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3.真金不怕火炼。4.学以致用;5.吃一堑,长一智。6.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7.学然后知不足。8.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目的检验标准检验标准目的动力检验标准动力检验标准知识总结(4.1)基础反作用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分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认识含义: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