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风格豪壮悲凉,用典贴切自然,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B.《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堪称绝世名作。
D.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险遭杀身之祸。《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借咏史,抒发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2.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孙仲谋那样英明果断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流露出对孙权的欣赏之情。)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北伐的痛心与愤懑之情。)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委婉劝诫韩侂胄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老的苍凉抑郁之情)
3.下面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运用的典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而遭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而遭惨败,慨叹南宋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惨败,类比南宋张浚北伐失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4.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提醒南宋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可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示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6.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本词由古迹描写到古代事件和人物,用典抒情,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当局者的告诫。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感叹当前没有英雄能力挽狂澜,抵御强敌,振兴国家。
C.下阕“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通过描写人们祭祀活动,表现百姓生活安定幸福。
D.本词意境苍凉,辛弃疾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将现实感受和历史交织。
7.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处典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但又遭小人破坏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希腊战歌(节选)
[英]拜伦
起来,希腊的儿男!
挥戈向敌人迎战!
让他们腥臭的血川,
像河水在脚下奔窜!
醒来吧,斯巴达!今天
你怎能睡梦沉沉?
同你的老伙伴雅典,
联合成无敌的大军!
唤列奥尼达①回来——
这历代讴歌的领袖,
这刚强可畏的统帅,
他曾把你们拯救。
扼守在温泉险关,
他英勇牵制敌寇,
同波斯军队鏖战,
让祖国得保自由;
他率领三百勇士,
战斗中,始终挺立。
像威猛无敌的雄狮,
在滔滔血海中沉溺。
起来,希腊的儿男!
挥戈向敌人迎战!
让他们腥臭的血川
像河水在脚下奔窜!
(穆旦译)
【注】①列奥尼达:古希腊斯巴达国王,曾率领三百名精锐战士于温泉关抵抗波斯帝国的侵略,最终全部阵亡。
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二句,描写了刘裕故居荒凉、衰落的景象,抒发了辛弃疾的思古幽情。
B.从“元嘉草草”开始,词作便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当时的抗金形势和词人的境况,用典抒怀。
C.拜伦的诗中多次运用呼告的方式,直接而强烈地表达情感,诗歌充满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D.穆旦这首译作,讲究押韵,每行三个节拍,诗节于整齐中见错落,可谓兼具音韵美和建筑美。
9.同是写英雄,《永遇乐》中写孙权和《希腊战歌》(节选)中写列奥尼达,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下面各句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了作者的英雄气魄和宽广胸襟,也为词作定下较高的格调。
B.从“斜阳草树”到上阕结尾,含蓄地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怅惘感,以及壮志难酬的困顿之感。
C.过片“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的典故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表达了作者对战事的关注。
D.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既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又表达当下自己已年老、不能再驰骋沙场的遗憾。
11.南宋岳珂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太多,明代杨慎却说“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你认同谁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写于辛弃疾60多岁在江苏镇江任知府时,词人写登临所见所感,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怀古”。
B.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C.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D.辛弃疾擅长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封狼居胥”借用历史鉴戒对朝廷的冒进政策进行告诫;“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
13.在这首词中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感情委婉深沉,试就其中几处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4.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意境苍凉,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较多,内容大多跟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5.上阕写到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还正确的项是( )
A.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B.“元嘉草草”三句用南朝宋文帝刘裕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的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的统治。
D.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17.词的末尾,辛弃疾以廉颇自比,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由“ , ”的眼前之景,联想起南朝雄主刘裕辉煌的历史功绩。
(2)《归园田居》的“ , ”两句以“鸟”和“鱼”为喻,表达作者厌倦世俗牢笼,回归自然的心志。
(3)猿猴的叫声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通常给人以“凄清”“哀伤”的情感暗示,唐诗中不乏此例,例如: ,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富有现实主义色彩”错,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写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典故,赞赏的是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而非“孙仲谋”。
故选B。
3.D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和领悟古诗文中用典作用的能力。
题干要求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运用的典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时的宋主(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要想真正的读懂诗句,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和诗人的身世来理解,并不是单纯的翻译。定要做到知人论世,才能正确的理解诗句和情感。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的能力。
C项,张冠李戴,“想当年”三句赞扬的不是孙仲谋,而是刘裕。“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作者用刘裕的典故,写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
故选C。
5.B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B项,“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应是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中,
C项,“通过描写人们祭祀活动,表现百姓生活安定幸福”错,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
故选C。
7.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处典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在通读全词的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处典故的内容情感,最后对选项逐一辨析,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本题中C项,“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错误,此处作者是借廉颇这一典故自况,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选项的理解没有关注词人在词中要表达的情感。故选C。
8.B 9.①《永遇乐》写孙权,表达了对英雄难觅的感慨,对英雄功业化作历史烟云的悲叹。
②《希腊战歌》写列奥尼达,抒发了对英雄主义精神、希腊光荣历史的歌颂,洋溢着对希腊儿男的鼓舞之情。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 “从‘元嘉草草’开始”错,应该是从“四十三年”开始,由怀古转入伤今,通过“烽火扬州路”“廉颇老矣”的典故,来告诫当今统治者,要吸取古人的教训。故B项错。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永遇乐》中写孙权,“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了。作者表达的是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为烟云的慨叹。
《希腊战歌》中写列奥尼达,“这历代讴歌的领袖,这刚强可畏的统帅,他曾把你们拯救”“他英勇牵制敌寇”“让祖国得保自由”“战斗中,始终挺立”,写出了列奥尼达的刚强可畏、英勇无敌,写出了他拯救祖国保自由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之情。
10.D 11.观点一:赞同杨慎的说法。
①典故虽繁多,却能紧扣题目。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四位历史人物都和京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用典可使情感和思想表达地更含蓄。《永》词用典不是展示作者知识的丰富,而是源于作者表达复杂情感的需要。典故虽多,却并不晦涩,言有尽而意无穷,更有玩味之处。
观点二:认同岳珂的观点,这首词用典太多。
①诗词的根本目的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很好地传递情感,那么诗歌就也失去了其价值。《永遇乐》中用了五个典故,繁多的典故令人望而生畏,晦涩难懂。
②用典太多削减了词味。大量的用典会有堆砌、卖弄之嫌,也让人读而无趣,掩盖了整个词作的文采与豪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达当下自己已年老、不能再驰骋沙场的遗憾” 。作者以廉颇自比,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和目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本词题目冠以“怀古”,其实“说今”才是诗人的目的。因此,对于两人的观点,可以从用典多是否会妨碍“说今”这一角度展开分析。
比如,若是赞同杨慎的说法,首先可以从典故的关联性角度出发,说明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四位历史人物,或是生长于京口,或在京口建功立业、功败垂成,都与京口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说作者大量使用这些与京口的典故,并不累赘。此外,也可以说这首词大量用典反倒增添了诗歌的蕴藉美。本词表现出典故意义与现实的巧妙结合,达到借古讽今,借古抒怀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词中,辛弃疾所用的一个个典故,不但没有“掉书袋”的堆砌感,反而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提高了词的审美境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形象空间,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若是同意岳珂的观点,认为这首词用典太多。则可以说作者采用了用典这种相对隐诲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心志,表述隐诲的同时,也必然给后世人带来难以理解的结果,从而也就阻碍了情感的表达,也就是“说今”目的的实现。此外,从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来说,“用事”太多增加了阅读难度,影响了这首词的流畅度,使得作品失去了“词味”。而且还可结合后人对其“掉书袋”的评价,说明大量的用典会有堆砌、卖弄之嫌,也让人读而无趣,掩盖了整个词作的文采与豪情。
12.D 13.①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②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相比,用意是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③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通过层层对比,使表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
D.“‘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雄心犹在、报国之志不变,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表达技巧,评价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词的上片意思是: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借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来与可悲的现实相比。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意思是:回想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作者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相比,用意是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意思是: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佛狸祠”景象象征着南侵者留下的痕迹,作者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词人通过层层对比,使表意更加丰富曲折,使自己对当时朝廷的不满及自己抗金救国的感情表达的更加委婉强烈,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14.C 15.①孙权和刘裕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②作者通过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③同时借古代帝王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的分析鉴赏能力。
C项,“力不从心”错。历史上的廉颇虽有退敌良策,无奈被庸才替换,被昏君误判而流落草莽之间,英雄无用武之地。历史名将尚有如此不平不公的遭遇,何况我等平庸之辈?相同的境遇,使将军兼诗人辛弃疾发出无力回天的感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强调的是怀才不遇之情,而非“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故选C。
15.本题考查对诗歌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
这首词的题目是“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诗中描写孙权的句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以及描写刘裕的句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以判断出他们两人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在上片中,作者写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写刘裕“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作者对这两个历史人物进行了赞扬,作者通过写两位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像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他们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作者借古代帝王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16.B 17.(1)表明决心。自己和廉当年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被起用,就愿随时奔赴疆场,报效国家。(2)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为北伐效力。(3)抒写忧虑。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无法施展才能,不能实现壮志。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刘裕”错误,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刘裕”应为“刘义隆”。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这三句是说武将廉颜被免职,他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颜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词人由此典故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
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
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
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18.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陌”“羁”“急”“猿猱”“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