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七年级历史(三)题号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请将第一部分的答素填写在题后相应的答题栏内。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得分评卷人、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长1.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动物碎骨有人工打击的痕迹,因此有人认为北京人会制作骨器。也有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碎骨只是北京人为食用动物而打碎的,不能说明是人工骨器。这表明(和蜗A.研究北京人只能依靠文献郝B.北京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御C.同一考古发现有不同解释D.北京人已经普遍使用骨器2.良诸文化遗址是距今5300至4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据考古发现,当时稻谷有籼、蜜粳稻之分,当地远古居民普遍使用石犁、石镰。这些可以佐证()A.原始农耕生活B.人类的起源C.商业的出现D.早期国家产生3.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分别出现不同文化群。尽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这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显著特点是()A.多元一体B.复杂多样C.一成不变D.毫无关联4.商代的方国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西周采取舞的主要措施是推行()A.禅让制B.礼乐制C.中央集权D.分封制(C)七年级历史(三)第1页共6页5.下面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仰韶遗址出土的彩陶船形壶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乳钉纹青钢爵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A.仰韶文化,丰富多彩B.中原文明,源远流长C.青铜铸造,领先世界D.华夏文明,兼收并蓄6.“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意思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这一言论应出自()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明者是()A.扁鹊B.屈原C.张仲景D.华佗8.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历史,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隶书9.对中国人来说,长城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秦构筑“万里长城”的初衷是()A.守卫南疆安全B.抵御匈奴南下人侵C.拓展疆域北界D.凝聚民族力量10.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习惯上把每个世纪头20年称为某世纪初,最后20年称为某世纪末。据此判断,秦朝于公元前207年灭亡,时间上又可以表述为()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2世纪末期C.公元前3世纪末期D.公元前3世纪前期11.景帝时下令推迟男子开始赋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并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擅用民力的官吏。这样的措施是为了(.)A.保障农业生产B.促进民族融合C.加强官员管理D.禁止人口迁徙12.下图示意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中央中央辖郡人可封国封国辖郡人口A.恢复郡县制B.实行休养生息C.设立三省六部D.颁行推恩令(C)七年级历史(三)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