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去来辞兮并陶渊明归序第1课时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了解了东晋时期士大夫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再这样黑暗的政治环境中,讨论出世还是避世,一直都是文人创作的主旋律。(北宋)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让我们一起翻开《归去来兮辞》,看看陶渊明是如何归隐田园、恬然自安的吧!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风格,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积累相关文学常识。3.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文学常识壹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作者生平早年·出入未定:28岁以前。父亲早死,生活贫困,但家庭教育较好,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爱丘山,或志在四海。中年·仕海挣扎:29-41岁,沉浮12年。起初为江州祭酒,后“自解归”,在家闲居五六年。后任刺史桓玄属下,又因母丧辞职归家,后桓玄篡晋。改国号为楚,陶渊明仍在家闭户高吟。后刘裕讨伐桓玄得胜,陶渊明入刘裕幕下,后又转任刘敬宣的参军,8月出任彭泽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即日解职而归。晚年·归田躬耕:41岁后,归田耕作,家遭大火,生活日益贫困。后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拒绝,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归田后二十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写作背景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29岁出仕,任官十三年,然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鱼肉乡里的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归园田居》这组诗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后,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五斗米:微薄俸禄的代称题目解读回去助词,无义语气助词一种文体“序”部分说明了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本文分为“序”和“辞”两部分文体常识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特点①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读后稍作停顿。②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③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文体常识“辞”和“赋”的区别: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赋,是有韵的散文,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辞以抒情为主 赋以叙事为主整体感知贰整体感知任务1:听名家范读,自读课文,明确生字词读音。任务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轻飏 yáng 熹微 xī 乃瞻zhān衡宇载欣载奔zài 眄 miàn 庭柯 kē 流憩qì出岫xiù 景翳翳 yì 盘桓 huán 乐琴书lè西畴 chóu 棹孤舟 zhào 窈窕yǎo tiǎo 遑遑 huáng曷不 hé 耘耔yún zǐ 东皋gāo 乘化chéng明确读音整体感知任务3:本文分为“序”和“辞”,这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任务4:通读全文,正文部分能分为几层?请概括层意。“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围绕“归去”抒写了归田之因、归田之乐和归田之悟,更深刻地表现了陶渊明的隐逸情怀。(1)迷途知返,决心辞官(2-3)回归田园之乐(4)抒发乐天知命的情怀文章结构探究文本叁探究文本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耕:耕田。 植:植桑。 幼稚:指孩童。 盈:满。 瓶:口小腹大的陶器皿,缸。粟:小米,泛指谷类。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动词,后一“生”字名词。资:凭借。 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想做官。靡途:没有门路。出仕原因:家境贫寒,生活所迫。探究文本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会:适逢。 四方:意为到各处去,指江州刺史刘敬宣任命出使的事。以...为:把...当作。家叔:陶夔,时任太常卿。 以:因为。见...于:表被动。 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惮:害怕。 役:服役,做官差。彭泽:今江西省湖口县东。足以为:靠它足够买得起酒。译文: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作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就职经过:亲故相劝,叔父举荐。探究文本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何:什么。 则:道理。 质性:本性。 矫厉:造作勉强。 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怅然:失意。 犹:仍然。译文:(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之事虽然急迫,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惆怅感叹,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自免去职的原因:违背本心。探究文本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敛裳:收拾行装。 宵:星夜。 逝:离去。 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情:吊丧的心情。 在:像。 骏奔:急着前去奔丧。仲秋:农历八月。 事:辞官。 顺:顺遂。心:心愿。 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译文: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顺遂自己心里的心愿,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自免去职的原因:妹妹去世。探究文本思考1:根据小序,总结陶渊明出仕的原因,用原文回答。“家贫”“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彭泽去家百余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维持生计亲故劝说施展抱负的机会离家不远满足嗜好探究文本思考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用原文回答。“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丧于武昌”违背本性深愧于志为妹奔丧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以求免。——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之问题》探究文本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回去吧 兮:语气词芜:田地荒废。 胡:何,为什么以:让 心:精神 为:被 形:身体 役:奴役 奚:何,为什么 惆怅:失意 而:表并列 之:取独 谏:劝止,挽回。 之:表修饰 追:补救、挽救译文: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使精神受到形体的役使,为什么还要惆怅而独自伤悲?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探究文本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实:确实 迷途:指出来做官。 其:大概是:正确 而:表并列 非:错误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 以:连词,表修饰。飏:飞扬,形容穿行驶轻快。而:表修饰 征夫:行人。 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译文:我确实迷了路,大概走得还不太远,(如今)觉悟到今日(归田)是正确的,以往(出仕)是错误的。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微风飘飘地吹动着我的衣襟。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不由得)怨恨晨光微弱(耽误行程)。探究文本思考1:赏析本段开篇有什么好处?(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以喟叹开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反问句表达痛苦之强烈。(3)“悟”、“知”、“觉”,表明作者重新认识了自己,获得了新生。探究文本思考2:从本段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自责自悔自醒自我宽慰保洁守志的倔强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归途的欢快与急切归去之因探究文本思考3:诗人归家的迫切心理表现在哪里?“问征夫”(欲知归途尚有多远)、“恨晨光”(时间为何过得如此之慢——比如心中盘算中午可到家,时间快点到中午,也就能早点到家了)的行为心理,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还有归途中对舟和风很好的感觉,轻飏的“遥遥”之舟,吹衣的“飘飘”之风,感觉真的好极了。这些,也都可见出他回家时的欢快,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归家的迫切。探究文本《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思考4: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谢观感看(共31张PPT)去来辞兮并陶渊明归序第2课时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归去来兮辞》的小序和正文第一段,了解了陶渊明的生平。假如他生活在现代,有朋友圈,都会发些什么呢?网友又会评论什么?陶渊明回归田园后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贫贱生活又是否让他对辞官的选择产生过怀疑呢?让我们继续探究吧!《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风格,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积累相关文学常识。3.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探究文本壹探究文本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乃:于是,然后。 瞻:看到。衡宇:衡:横木。宇:屋檐,这里指居处。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载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就:接近。 引:举起、端起。眄:斜视,这里指随便看看。怡:愉快,这里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译文: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的向前飞奔。家童欢快的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长满了野草,松树和菊花还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带着孩子们进入屋里,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观赏院子里的树木,我感到非常愉快。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探究文本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傲:傲然自得的情怀,审:明白,知道。易安:容易使人快乐。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涉:走。流憩:指无目的地漫步和随时随地休息。游:周游。憩:休息。矫首:抬起头。矫:举。遐观:远望。译文: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然自得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门经常关着,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兴味无穷,自有乐趣。扶着手杖走走停停,到处游息,不时抬头眺望远景。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用典、夸张探究文本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云无心以出岫: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无心:无意。 以:连词。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景:日光。 翳翳:阴暗的样子。将入:指太阳快下山。译文:云气自然而然从山洞漂浮而出,卷飞的鸟儿也知道回到巢中。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将要落山,我还手抚着孤松,流连徘徊不愿离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探究文本思考1:本段描绘了刚到家时的哪些图景?居家之乐涉园之趣稚子候门抵家居室涉园欣喜若狂舒适安逸流连忘返归家后的三次心情变化探究文本思考2:从本段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品味。“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松菊”是作者孤傲而又淡泊的人格的象征。“松菊犹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未被世俗所染。这两句话既表达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恨自己不早谋归的感叹。(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探究文本思考3:赏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1)运用拟人的修辞。把云和鸟人格化,用“无心”形容流云,用“知还”形容倦鸟。以云的无心出山,象征自己的无意求富贵而出来做官,说明出仕是无心的,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借鸟的倦飞还巢,象征自己的急于辞官归田,含蓄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2)触景生情,形象地表现了“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探究文本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请:请允许我。 息交:停止各种交往。驾言:驾言,驾车出游。《诗经·邶风·泉水》有“驾言出游”之语。驾,驾车。言,助词。焉求:追求什么。 求:指求官。悦:把……当作喜悦乐:把……当作快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情话:知心话。 及:到.事:指耕种之事。 畴:田地。译文:归来吧,我要与世俗断绝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违背,再出游又能追求些什么呢?跟亲人们谈话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够消愁解忧。农人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申明隐居之志探究文本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或:有时。 巾车:有布篷的小车。棹:桨,用作动词,用桨划、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壑:山沟。经丘:经过山丘。 欣欣:草木茂盛。善:喜好,羡慕。得时:顺应天时、适合时令。行休:将要结束。行:将要。译文:有时候驾着小蓬车,有时候划着孤舟既要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的生长,泉水涓涓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时,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告终。乘兴出游触景生情探究文本思考1:本段中,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探究文本思考2:作者先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不是矛盾 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息交绝游”是断绝与官场的往来,“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区别。思考3: 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作者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两句是如何理解的 由物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由春来万物复苏,体会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仓促。这两句虽有些沉郁,但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探究文本通过描写草木生机勃勃、泉水奔流不息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触景生情,以万物能够顺应天时,自在生长,反衬自己的“不得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的伤感;以自然的永恒反衬自己生命的短暂,抒发人生苦短的惆怅;结构上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实现过渡。思考3:赏析句子“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探究文本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寓形:寄托身体。 宇内:天地之间曷:何,为什么。委心:随心。委:随从、顺从。去留:指生死。胡为:为什么,宾语前置遑遑:心神不定 之:到,往 帝乡:神仙居住的地方 期:企及译文:算了吧,人寄身世上,一生又能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意任其自然或去或留呢?荣华富贵不是我所追求的,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探究文本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以:连词,表顺承。孤往:独自外出。 植:立,扶着。耘:除草。 耔:培苗。皋:高地。 舒:放。啸:高声叫。 聊:姑且。乘化:顺随自然。化:造化,指自然。奚:疑问代词,什么译文: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游览欣赏。或者放下手杖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山岗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澈的溪流我吟咏歌唱。姑且顺其自然了结一生吧,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犹疑彷徨的呢?探究文本思考1:“曷不委心任去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思考2:如何理解“帝乡不可期”一句?帝乡即仙境。此句反映出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世俗政治社会,又摒弃宗教彼岸世界。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探究文本思考3:面对短暂的余生,陶渊明决定怎样度过?怀良辰以孤往 悠游山水或植杖而耘籽 躬耕田园登东皋以舒啸 独抒性灵临清流而赋诗 寄情诗赋生活追求精神追求高洁的志趣质朴的情怀此四句是作者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作者田园生活的全部元素,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质朴的情怀。探究文本思考4:面对如此惬意的生活,作者发出了什么感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有他乐天安命的思想,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反映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复杂心情在文章最后抒发情感,点明作者要表达的主旨的方法叫作——卒章显志探究文本思考5: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作者消极悲观的思想,谈谈你的看法。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陶渊明早年曾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从字里行间我们也体味到陶渊明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积极入世的角度这是一种避世隐遁的消极思想。就个人角度而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们在隐逸中自得其乐,甚至从中寻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真义,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合作探究贰合作探究讨论1: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日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合作探究讨论2: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用原文回答。“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通过想象,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高官厚禄不是我所求的,寻访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合作探究讨论3:综合全文来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弃官归隐之乐?室中之乐作者回家后,“引壶觞以自酌”,这种自斟自饮的欢愉心情在惯常生活中是难以体会到的;闲暇时又“倚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园中之乐园内虽“三径就荒”,但“松菊犹存”;在园内自斟自酌,看看园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自成一种乐趣;“矫首而遐观”,见园中将暮之景,徘徊不忍离去。田中之乐农人提醒田事,作者乘车乘船“寻壑”“经丘”,扶着拐杖除草培苗,为万物及时生长而欣喜。 同时慨叹自己人生迟暮。自由之乐人生苦短,应该“委心任去留”,归园田居正顺了自己的心愿。“乐夫天命复奚疑”,作者坚信自己的抉择无可怀疑,心胸旷达愉快。当然其间也流露出某种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合作探究讨论4:对回家后的种种景物和场景的描写,是实写(眼前之景)还是虚写(想象之景) 结合“序”文内容和写作背景加以分析。应当为虚写,为作者想象之景。“序”中说, “辞”作于“乙巳岁十一月”,而十一月正值仲冬,作者离职归田的彭泽,位于江西湖口东,是不可能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景象的。“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场景、人事,作者明确说明是“春及”之时的事,与作者写作该文的时间不符。由此看来,作者所写回家后的景象,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文章以这种充满轻快、愉悦、欣喜情调的景象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的渴望和急切之情。归纳总结叁板书设计归去来兮辞 并序序言交代写作的缘由决意归去(1)迷途知返,今是昨非归去之乐(2、3)家园之乐田园之乐交往之乐出游之乐综述情志(4)顺随自然,乐天安命厌恶官场热爱田园文章主旨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表明他对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当堂检测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两句“ ,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谢观感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第1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第2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