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部编版(2025)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部编版(2025)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邓稼先》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宰割(zǎi) 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难堪(k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g)
D.燕然(yàn) 彷徨(huáng) 至死不懈(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谣言 诞生 选骋 死而后已
B.挚友 戈璧 仰慕 层出不穷
C.癌症 决胜 胆识 妇儒皆知
D.睿智 叱咤 氢弹 锋芒毕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贤二,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二、基础知识
5.给加粗的字注音。
邓稼   先 元勋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无垠    殷红    鲜    为人知 彷徨    选聘   
6.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ǎi   割
xiǎn   为人知
鞠躬尽cuì   
diàn   基
开tuò   
当之无kuì   
jié   然不同
锋芒bì   露
妇rú   皆知
yùn   育
选pìn   
yān   红
7.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鞠躬尽瘁:   
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   
④妇孺皆知:   
三、语言运用
8.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手法和作用。
(1)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2)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9.像邓稼先这样为中华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钟南山、袁隆平、杨利伟、屠呦呦、莫言…他们都是中国最耀眼的“明星”。你心中的“明星”又是谁呢?请仿照示例,写出理由。
示例:
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
10.请根据以下人物介绍,为两位科学巨匠完成人物介绍对联。
(1)钱学森: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人物介绍对联:一星邀苍宇,   
(2)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备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人物介绍对联:喜看稻田千重浪,   
四、解答题
11.课文《邓稼先》第一部分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时,这样描述:“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把四国对我国的侵略史各自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2.《邓稼先》开头为什么不切题直接写邓稼先,而是要概述中国百年屈辱史?
13.探究学习。
探究点①“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探究点②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探究点③课文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五、现代文阅读
14.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蔑。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⑤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⑥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节选自《邓稼先》)
材料二:
①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②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意外地得到一张京剧戏票,送票的同志悄声告诉他钱三强所长要和他聊一聊,邓稼先想不到,这一聊竟会决定他三分之二的生命路程,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了他还显稚嫩的肩膀上:他被选为研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此后,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的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寻觅他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③1964年10月16日15时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在场的科学家们都听到了那天崩地裂般威猛的轰鸣,只望见那无坚不摧的冲击波奔雷似的卷动沙浪,掀起了漫天尘雾。作为效应物的坚固建筑着火了,坍塌了,炮艇被冲走,列车被推翻,斗石遍地,蘑菇红云不断爆裂,隆隆升腾,如同怒耸而起的巨人,投影30公里。百米高的铁塔早气化了,蜷缩了,只剩下变细了的几条钢轨,弯曲在化为玻璃体的砾石滩上。这是毁灭,也是新生;是战争的演示,也是最有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
④作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邓稼先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将记载史册。
(节选自《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有删改)
(1)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均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先生。
B.材料一引用古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
C.材料一画线的三处句子,表现了作者杨振宁对老朋友邓稼先工作过程的好奇。
D.材料二重点介绍邓稼先对研制原子弹的巨大贡献,表现他默默奉献的崇高品格。
(2)请从这半个学期所学的课文中,选择像邓稼先这样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仿照下面的例子填写表格。
文章题目 人物 特点
《邓稼先》 邓稼先 鞠躬尽瘁、忠厚平实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材料一第⑤段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材料二第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邓稼先》2023年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正确。
B.有误,“鲜为人知”中的“鲜”应读作“xiǎn”。
C.有误,“元勋”中的“勋”应读作“xūn”,“热泪盈眶”中的“眶”应读作“kuàng”。
D.有误,“燕然”中的“燕”应读作“yān”。
故选:A。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选骋”的“骋”应为“聘”;
B.有误,“戈璧”的“璧”应为“壁”;
C.有误,“妇儒皆知”的“儒”应为“孺”;
D.全部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褒贬不当。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句式杂糅,可以删去“原因”;
B.有误,搭配不当,原句可修改为:我们应铭记邓稼先的事迹并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把“关注”“支持”调换位置。
故选:C。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二、基础知识
5.【分析】考查注音。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答案
jià xūn xiè cuì lù
yín yān xiǎn páng pìn
【点评】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
6.【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音和字形基础,答题时仔细看拼音,并联系前后文的内容书写汉字。
【解答】宰;鲜;瘁;奠;拓;愧;截;毕;孺;孕;聘;殷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在平时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作答,并规范书写。
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答案:
①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②到死方才罢手。形容贡献一切力量,至死方休。
③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尽人皆知。
④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形容事情散播得非常广,大家都知道。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三、语言运用
8.【分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两句都采用了对比,首先点明这一方法的使用。根据句子表述的具体内容来分析,第一句从突出邓稼先的思想品质来分析,第二句从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思想情感来分析。
【解答】答案:
(1)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突现了邓稼先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他的人格力量。
(2)采用对比句式,用假设的方法将两位同是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所处的国度进行比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集中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点评】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9.【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开放性试题。仿照示例,围绕你心中的一个明星人物作答。要突出“明星”人物的贡献。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流畅。如:我心中的“明星”是钟南山,在疫情肆虐中国大地时,八十高龄的钟南山挺身而出,在恐慌的人们心中打下一针镇定剂,带领人们与疫情作斗争。
【解答】答案: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袁隆平,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使中国人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0.【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对联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仄起平收的特点,结合所给语句,可以组合为:一星遨苍宇,两弹震环球。喜看稻田千重浪,欣闻亩产十担粮。
答案:
(1)两弹震环球
(2)欣闻亩产十担粮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熟知对联的特点,还要多加练习,更要对对联有些积累。
四、解答题
11.【分析】本题考查句段分析。
【解答】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和作者对列强的痛恨之情可作答本题。这几段话用相同的句式列举百年前列强侵华的事实,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说明旧中国是怎样“任人宰割”的,“租借”都加了引号,表达了对列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
答案:
各自成段,有强调的作用,是在列举列强的罪行;又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加了语言的气势,把作者对西方列强的强取豪夺的愤怒表达得淋漓尽致。
【点评】作答此类试题,关键是结合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与分析来思考,上课时注意老师讲解,作答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2.【分析】本题考查对句段的分析。解答此题,必须熟悉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然后分析作答。
【解答】答案:
示例:用此写法,可以很好地衬托出邓稼先的功绩与他为祖国所做的贡献,为下文主要介绍邓稼先作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注意复习和归纳。
13.【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解答】①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所以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②本题考查对比手法分析。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具有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的品德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的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③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记人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第一部分,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然后再以“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引出主要人物。在这种厚重的历史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更能凸显他改变中国历史的巨大作用。
答案:
①理解:这句话是作者对邓稼先一生的高度评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②对比,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的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③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点评】首先要熟读课文,掌握人物的品格与事迹,然后具体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
14.【分析】材料一说明邓稼先勇担责任;材料二说明邓稼先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第一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二题考查仿写例子;第三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
【解答】(1)ABD.正确。
C.有误,材料一画线的三处句子,并非是“表现了作者杨振宁对老朋友邓稼先工作过程的好奇”,而是让我们体会邓稼先的心情,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故选:C。
(2)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课文,进行仿写。结合本学期所学的课文,选择像邓稼先这样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例如:《说和做》中闻一多勇敢无畏、实干谦虚的特点;《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志愿军坚韧刚强、淳朴谦逊的特点。
(3)材料一第⑤段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从儿时开始他就怀揣着报国的心愿,并付出实践,可见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4)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在场的科学家们都听到了那天崩地裂般威猛的轰鸣,只望见那无坚不摧的冲击波奔雷似的卷动沙浪,掀起了漫天尘雾。作为效应物的坚固建筑着火了,坍塌了,炮艇被冲走,列车被推翻,斗石遍地,蘑菇红云不断爆裂,隆隆升腾,如同怒耸而起的巨人,投影30公里。百米高的铁塔早气化了,蜷缩了,只剩下变细了的几条钢轨,弯曲在化为玻璃体的砾石滩上”可知,描写了引爆原子弹的惊人场面,烘托出邓稼先等科学家为研发原子弹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现出原子弹引爆的激动人心。
答案:
(1)C
(2)《说和做》闻一多 勇敢无畏、实干谦虚
《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 坚韧刚强、淳朴谦逊
(3)作者引用儿时学到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颂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4)材料二第③段描写了引爆原子弹的惊人场面,烘托出邓稼先等科学家为研发原子弹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现出原子弹引爆的激动人心。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