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及建议(1)(单元解读)1.主题图呈现的是公园一角的场景,其中的送气球、买风车、赏金鱼等现实情境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借助现实情境引出计算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1.引导学生利用主题图编数学小故事。可以结合主题图让学生先讲述自己逛公园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的习惯。在整体了解主题图后,再引导学生深入观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数一数图中的事物,也可能会提出相关的加法问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编故事,如“小女孩在买风车,她会买几个 买完之后还剩几个 ”自然地引出减法问题。2.鼓励学生先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不同方法的算理。在列出15-9的算式后,如果有学生能直接说出得数,可以追问学生:“你是怎样得到6的 把你的计算过程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但也有学生能用“连减法”“破十法”或“想加算减”的思路来解释。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借助多种表征形式,将摆、说、写结合,理解每种方法的具体算理。1.“十几减9”是本单元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教材通过呈现“连减法”“破十法”“想加算减”,展现学生在计算时从不同角度思考的过程。2.对于“连减法”和“破十法”,教材借助小棒操作、“枝形图”、分步算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体现了思维逐步抽象的过程。“连减法”和“破十法”都需要将1捆小棒拆开,将1个十看作10个一,区别在于去掉的9根小棒在不同的位置。“枝形图”将小棒操作过程以直观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用“分与合”的思路理解算理。分步算式是更为抽象的形式化表达,由于这里的数较大,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以分步算式的形式表示。对于“想加算减”,教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加、减法的关系来思考,这与利用“分与合”计算加、减法的思路一致,只是数更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通过交流和对比不同的算法,使学生初步体会不同算法的特点,感受“想加算减”的便捷。同时,学生理解算理、表达算理的过程,也有助于推理意识的发展。3.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照练习。虽然“连减法”和“破十法”的“枝形图”表现形式看起来区别较大,但在用小棒操作时都要先把1捆拆成10根,看成是10根和5根的组合,只是后续分小棒的方式有所不同。所以,两种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要把1个十转化成10个一,但前者把10个一分成6和4,后者把10个一分成9和1,两种方法都用到了“10减几”的知识。此外,由于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有着紧密的联系,“连减法”“破十法”又需要用到连减、加减混合中两步思考的方法,可在新课之前设计10的分与合、20以内进位加法及两步计算的准备练习,并在新课之后加强对照练习 4.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这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教学时需要注意把握好要求。不必要求学生尽快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而应让学生明白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枝形图”和分步算式是为了更清楚地展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时学生能看懂过程即可,不必要求学生书写。1.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再追求熟练。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感受了“想加算减”的便捷。但“想加算减”对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学生不一定会主动选择。练习时,应给学生留出空间,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喜欢的方式口算。例如,当学生熟练程度不高时,可以结合第1题的直观图,先让学生边圈画边说理,进一步深化对“连减法”“破十法”算理的理解,再逐步脱离直观形式,看着算式在头脑中想、口头说两步计算的过程,使学生逐步达到灵活、熟练地计算。2.通过对比逐步感悟“破十法”的一般性。在例1中,学生对“连减法”和“破十法”计算复杂性差异的感受并不明显。随着计算的式题增多,“破十法”会逐渐体现出一般性。例如,练习第4题时,学生会发现:用“破十法”计算,第一步都是10-9=1,第二步都是1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而“连减法”的每一步都⑤□O□=□(根)6还要编几个 □O□=□(个)⑦6+4-9= 17-9+2= 7+8-9= 12-9-3= 18-5-9= 19-9-6=11要随着数据变化。从这个角度看,“破十法”更有优势。但不必强行让学生接受,允许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感悟,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3.通过对照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发现十几减9的相关规律。“想加算减”在教材呈现的三种方法中最为便捷,但思维难度也最大。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可以安排更多像第3题这样的对照练习。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迁移探索9加几规律的经验,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总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大1,并思考“1”产生的原因。第3题中还蕴含了被减数变化时得数也跟着变化的规律,为学生灵活应用“想加算减”提供支撑。4.将新知纳入原有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将十几减9的新知与之前所学的数量关系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应用旧知的同时不断扩展这些知识的外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编写意图1.提供更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利用迁移类推学习新知。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大多数学生都能将十几减9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十几减8、7、6中,但大部分学生还要依靠操作小棒或在直观图上圈画得到结果,这说明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比较抽象的“想加算减”法。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将相关经验迁移到新知学习中,自主探索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并在直观方式的辅助下表达计算过程。虽然教材上没有呈现“连减法”,但教学中仍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迁移类推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退位减法的核心原理。如被减数个位不够减,要把十位上的1个十转化成10个一;用“破十法”计算时,十几减9的第一步是10-9,十几减8是10-8,十几减7是10-7……在学生的计算熟练度提高后,再逐步脱离直观方式,用语言表达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