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 第1节 第1 课时 参照物同步训练一、课程达标1.(2024七上·萧山月考)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B.C. D.2.(2024七上·浙江期末)神舟十七号于2023年10月26 日发射,2024年4月30日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感觉自己是静止不动的,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上的指挥人员 B.火箭发射塔C.火箭 D.地球3.(2024七上·义乌月考) 公元10世纪,谭峭在其著作《化书》中记录了很多科学现象及规律,如“作环舞者,宫室皆转”。环舞,此处可以理解为旋转舞蹈。在旋转舞蹈时,舞者认为周围宫室都在转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周围宫室 B.舞者自身 C.脚下大地 D.院内树木4.(2024·宁波模拟)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夜晚可看到空间站说明它是光源B.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交谈C.我国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照片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拍摄的5.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19m,正以相对核心舱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95s后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C.天舟六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D.地面上人观察两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6.(2024七上·台州期末)从“天宫”空间站可以观测到地球在转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表面布满纵横交错的经纬网C.以“天宫”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不动的D.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做匀速直线运动7.(2024八上·余姚期中)2024年2月20日,C919大型客机在新加坡航展进行飞行表演,展现了我国航空技术的强大力量。如果说C919飞机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摄影师 B.飞机的驾驶员C.掠过的战斗机 D.路旁的树木8.(2024八上·余姚竞赛)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D.乌鸦和老鹰的速度相同,它们相对静止9. 当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战斗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10.(2024七上·丽水期末)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5月11日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1)为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减少燃料消耗,发射火箭时通常会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发射,该方向为 。(2)“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对接后,若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二、能力提升11.(2023八上·北仑期末)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12.(2024八上·慈溪开学考)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13.(2024七上·浙江期末)根据如图所示的旗帜,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是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14. 2019年9 月23 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系统由地球非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两部分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看,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轨迹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同步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1 相对于卫星2 是静止的B.卫星2 相对于卫星3是运动的C.三颗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三颗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卫星相互间是运动的三、拓展创新15.(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果没有参照物, 则不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能得出不同结论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 以地面为参照物, 卫星是运动的D.人在上升电梯中, 以地面为参照物, 人是静止的16. 在亚运会开幕式上,观众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的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都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解析】【分析】物体发生机械运动时,空间位置会发生改变,可据此判断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解答】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运动。A、行星运动,行星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菊花怒放,菊花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C、火箭升空,火箭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信鸽飞翔,信鸽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C【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答】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他们相对于地面上的指挥人员、火箭发射塔和地球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因此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火箭。故答案为:C。3.【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说物体是运动的。【解答】 在旋转舞蹈时,以周围宫室、舞者自身、脚下大地以及院内树木为参照物,只有周围宫室和舞者自身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舞者自身为参照物,周围宫室是运动的。故答案为:B。4.【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光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大气,要利用电磁波传声,不能直接交流,但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交流。【解答】A、空间站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故A错误;B、空间站内有空气,有传声的介质,所以可以直接交谈,故B正确;C、空间站与地球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D、照片是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5.【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解答】 A、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 所用时间等于95/0.2 s=95s.,故A正确;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C、天舟六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D、两个物体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果地面上人 以地面或者观察者自己作为参照物,则二者都做圆周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A。6.【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经线与纬线【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解答】A、从空间站观察地球,发现地球是个球体,故A正确;B、经纬网是人为引入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看不到经纬网,故B错误;C、由题中信息可知,从“天宫”观测到地球在转动,说明“天宫”与地球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天宫”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做曲线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A。7.【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质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解答】地上的摄影师、掠过的战斗机以及路旁的树木与C919之间的空间位置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地上的摄影师、掠过的战斗机以及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C919是运动的;飞机的驾驶员与C919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C919是静止的。故答案为:B。8.【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A、乌鸦在老鹰背上,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CD、老鹰正在飞翔,与地面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而乌鸦与老鹰间的空间位置不变,即它俩速度相同,相对静止,所以乌鸦相对于地面也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才可以做出判断。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有可能不同。【解答】以战斗机为参照物,当战斗机斜向上爬升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为左低右高,故A 错误;当战斗机斜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为左高右低,故B 正确;当战斗机竖直向上爬升或竖直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是竖直的,故C、D错误。故选B。10.【答案】(1)自西向东(2)静止【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2)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运动。【解答】(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发射火箭时通常会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发射,该方向为自西向东。(2)对接后,空间站与货运飞船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发生改变,所以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静止的。11.【答案】C【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根据有关力与运动关系的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错误观点,后来伽利略提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他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后来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又总结出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②③①。故选C。12.【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大旗杆上的旗帜向右飘,说明风向右吹;火炬甲的火焰向左飘,只有一种情况,即甲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并且甲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火炬手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3.【答案】C【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先根据最左边的旗子飘动方向确定风向,再根据船上旗子的飘动方向确定船的运动方向;楼顶上的旗子代表了风向向左,然后再分别判断两船的运动方向:甲船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乙船只有一种运动情况。【解答】因为楼房上旗杆是固定在楼顶上的,那么根据旗帜的飘动方向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甲船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左;二是甲船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刮向左;三是甲船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左;乙船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右飘动的情况;故答案为:C。14.【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 A.以卫星2为参照物,卫星1与卫星2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因此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静止的,故A正确;B.以卫星3为参照物,卫星2与卫星3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卫星2相对于卫星3是静止的,故B错误;CD.以地球为参照物,三颗卫星与地球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三颗卫星都是静止的;三颗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卫星相互间是静止的,故CD错误。故选A。15.【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所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能得出不同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B正确;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 以地面为参照物, 卫星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错误;D.人在上升电梯中, 以地面为参照物, 人的位置不断改变,即人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16.【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 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物。【解答】图中旗杆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旗帜向右飘动,说明此时风向向右。甲火炬手的火炬火焰向左,表明他相对于空气是向右运动的。而已知风是向右运动的,所以甲火炬手必须向右运动的,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还要快。乙火炬手的火炬火焰向右,表明乙火炬手相对于空气向左运动。具体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一是乙火炬手静止不动;二是乙火炬手向左运动;三是乙火炬手向右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 第1节 第1 课时 参照物同步训练一、课程达标1.(2024七上·萧山月考)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机械运动的分类【解析】【分析】物体发生机械运动时,空间位置会发生改变,可据此判断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解答】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运动。A、行星运动,行星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菊花怒放,菊花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C、火箭升空,火箭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信鸽飞翔,信鸽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4七上·浙江期末)神舟十七号于2023年10月26 日发射,2024年4月30日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感觉自己是静止不动的,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上的指挥人员 B.火箭发射塔C.火箭 D.地球【答案】C【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答】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他们相对于地面上的指挥人员、火箭发射塔和地球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因此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火箭。故答案为:C。3.(2024七上·义乌月考) 公元10世纪,谭峭在其著作《化书》中记录了很多科学现象及规律,如“作环舞者,宫室皆转”。环舞,此处可以理解为旋转舞蹈。在旋转舞蹈时,舞者认为周围宫室都在转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周围宫室 B.舞者自身 C.脚下大地 D.院内树木【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说物体是运动的。【解答】 在旋转舞蹈时,以周围宫室、舞者自身、脚下大地以及院内树木为参照物,只有周围宫室和舞者自身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舞者自身为参照物,周围宫室是运动的。故答案为:B。4.(2024·宁波模拟)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夜晚可看到空间站说明它是光源B.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交谈C.我国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照片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拍摄的【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光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大气,要利用电磁波传声,不能直接交流,但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交流。【解答】A、空间站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故A错误;B、空间站内有空气,有传声的介质,所以可以直接交谈,故B正确;C、空间站与地球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D、照片是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5.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19m,正以相对核心舱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95s后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C.天舟六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D.地面上人观察两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解答】 A、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 所用时间等于95/0.2 s=95s.,故A正确;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C、天舟六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D、两个物体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果地面上人 以地面或者观察者自己作为参照物,则二者都做圆周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A。6.(2024七上·台州期末)从“天宫”空间站可以观测到地球在转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表面布满纵横交错的经纬网C.以“天宫”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不动的D.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经线与纬线【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解答】A、从空间站观察地球,发现地球是个球体,故A正确;B、经纬网是人为引入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看不到经纬网,故B错误;C、由题中信息可知,从“天宫”观测到地球在转动,说明“天宫”与地球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天宫”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做曲线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A。7.(2024八上·余姚期中)2024年2月20日,C919大型客机在新加坡航展进行飞行表演,展现了我国航空技术的强大力量。如果说C919飞机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摄影师 B.飞机的驾驶员C.掠过的战斗机 D.路旁的树木【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质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解答】地上的摄影师、掠过的战斗机以及路旁的树木与C919之间的空间位置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地上的摄影师、掠过的战斗机以及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C919是运动的;飞机的驾驶员与C919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C919是静止的。故答案为:B。8.(2024八上·余姚竞赛)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D.乌鸦和老鹰的速度相同,它们相对静止【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A、乌鸦在老鹰背上,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CD、老鹰正在飞翔,与地面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而乌鸦与老鹰间的空间位置不变,即它俩速度相同,相对静止,所以乌鸦相对于地面也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9. 当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战斗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才可以做出判断。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有可能不同。【解答】以战斗机为参照物,当战斗机斜向上爬升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为左低右高,故A 错误;当战斗机斜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为左高右低,故B 正确;当战斗机竖直向上爬升或竖直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是竖直的,故C、D错误。故选B。10.(2024七上·丽水期末)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5月11日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1)为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减少燃料消耗,发射火箭时通常会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发射,该方向为 。(2)“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对接后,若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答案】(1)自西向东(2)静止【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2)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运动。【解答】(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发射火箭时通常会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发射,该方向为自西向东。(2)对接后,空间站与货运飞船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发生改变,所以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静止的。二、能力提升11.(2023八上·北仑期末)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答案】C【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根据有关力与运动关系的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错误观点,后来伽利略提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他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后来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又总结出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②③①。故选C。12.(2024八上·慈溪开学考)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大旗杆上的旗帜向右飘,说明风向右吹;火炬甲的火焰向左飘,只有一种情况,即甲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并且甲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火炬手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3.(2024七上·浙江期末)根据如图所示的旗帜,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是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答案】C【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先根据最左边的旗子飘动方向确定风向,再根据船上旗子的飘动方向确定船的运动方向;楼顶上的旗子代表了风向向左,然后再分别判断两船的运动方向:甲船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乙船只有一种运动情况。【解答】因为楼房上旗杆是固定在楼顶上的,那么根据旗帜的飘动方向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甲船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左;二是甲船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刮向左;三是甲船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左;乙船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右飘动的情况;故答案为:C。14. 2019年9 月23 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系统由地球非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两部分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看,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轨迹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同步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1 相对于卫星2 是静止的B.卫星2 相对于卫星3是运动的C.三颗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三颗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卫星相互间是运动的【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 A.以卫星2为参照物,卫星1与卫星2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因此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静止的,故A正确;B.以卫星3为参照物,卫星2与卫星3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卫星2相对于卫星3是静止的,故B错误;CD.以地球为参照物,三颗卫星与地球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三颗卫星都是静止的;三颗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卫星相互间是静止的,故CD错误。故选A。三、拓展创新15.(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果没有参照物, 则不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能得出不同结论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 以地面为参照物, 卫星是运动的D.人在上升电梯中, 以地面为参照物, 人是静止的【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所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能得出不同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B正确;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 以地面为参照物, 卫星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错误;D.人在上升电梯中, 以地面为参照物, 人的位置不断改变,即人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16. 在亚运会开幕式上,观众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的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都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 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物。【解答】图中旗杆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旗帜向右飘动,说明此时风向向右。甲火炬手的火炬火焰向左,表明他相对于空气是向右运动的。而已知风是向右运动的,所以甲火炬手必须向右运动的,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还要快。乙火炬手的火炬火焰向右,表明乙火炬手相对于空气向左运动。具体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一是乙火炬手静止不动;二是乙火炬手向左运动;三是乙火炬手向右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 第1节 第1 课时 参照物同步训练(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 第1节 第1 课时 参照物同步训练(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