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5章 第1节 认识技术与工程同步训练一、课程达标1.下图中的装置是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耕犁——曲辕犁,主要使用人力和畜力。它的发明年代属于 ( )A.农耕时代 B.工业时代 C.信息时代 D.石器时代2. 中国“天眼”、神舟飞船、体育场馆、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 ( )A.结构 B.技术 C.工程 D.科学3. “天网工程”是指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技术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的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项工程给百姓带来的好处的是 ( )A.保护了个人隐私权 B.提高了个人曝光率C.社会治安得到改善 D.美化了城市环境4. 设计学生眼镜镜框时进行了下列分析,其中不恰当的是 (A.要根据学生的头部尺寸来设计镜框尺寸B.要根据学生的身高来设计镜框的形状C.镜框材料要软硬适中,既要考虑舒适,又要考虑强度D.可设计多种款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5.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A.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B.技术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C.技术增强了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D.技术促进了人类的认知发展二、能力提升6.伏特根据一位解剖学家关于“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论文,对青蛙进行试验,发现事实上并不是蛙腿带电,而是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产生的电流刺激了蛙腿导致肌肉收缩,伏特因此发明了“伏特电堆”的电池。伏特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 )。A.观察日常生活 B.收集与分析信息C.技术试验与技术研究 D.意外发现7.下列活动中,属于技术活动的有( )。①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②小明在实验室做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规律③科学家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④农学院的导师带领学生研究植物的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⑤小明给自己设计的小凳子进行承重测试⑥我国成功测量出中微子的混合参数A.③⑤⑥ B.③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8. 技术是在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和 。9.知识建构10.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内窥镜是医生用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仪器。它是工程师利用光纤及其传播光的原理制造的。反过来,内窥镜的应用又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有关人体的信息。(1) 科学家、工程师有不同的职责,在内窥镜的发明过程中,他们的研究成果分别是什么 (2) 上述材料说明了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三、拓展创新11.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2016年,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启用,并于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①中国天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②中国天眼索网跨度500m,精度要求却达到2.5mm。面对这项复杂工程,我们研制出疲劳性能达到500兆帕的超高性能钢索。③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公布“中国天眼”发现了2颗新脉冲星。④中国天眼将在众多基础研究领域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1)以上说法中,属于体现技术活动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体现科学活动的有 。(2)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____(填字母,下同)。A.是一位科学家B.是一位工程师C.既是一位科学家,又是一位工程师D.只是一位技术员(3)中国天眼的建设和发现新脉冲星,说明了____。A.工程源自人类的需求B.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知的发展C.技术与工程改善了人们的生活D.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增强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 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得到不断地改变,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带给人们便利、快捷和舒适。【解答】农耕时代以畜力耕地,曲辕犁的发明年代属于农耕时代。故选 A。2.【答案】C【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解答】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大到“中国天眼”、“神舟”飞船,小到体育场馆、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工程。故答案为:C。3.【答案】C【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 天网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天网工程整体按照部级-省厅级-市县级平台架构部署实施,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与融合性。【解答】“天网工程”是指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技术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的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项工程给百姓带来的好处的是社会治安得到改善 ;故答案为:C4.【答案】B【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设计学生眼镜镜框时进行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有:要根据学生的头部尺寸来设计镜框尺寸.镜框材料要软硬适中,既要考虑舒适,又要考虑强度.可设计多种款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解答】由分析知ACD都正确。B错误。设计镜框的形状与学生身高无关。故答案为:B。5.【答案】C【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农业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通过杂交水稻技术,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例如,普通水稻品种每亩产量可能只有几百斤,而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可以达到千斤以上。这种产量的提升直接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解答】 A、技术虽然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例如,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情感问题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但还有其他诸多领域的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所以选项 A 错误。B、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贡献,没有涉及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内容。当然,杂交水稻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但这不是题干所主要体现的,选项 B 不符合题意。C、袁隆平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这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增强。通过技术手段,人们可以对农作物进行改良,充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从而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选项 C 正确。D、题干没有体现出杂交水稻技术促进了人类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一般涉及人类对知识、思维等方面的拓展,而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技术在解决粮食问题方面的作用,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答案】C【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发现问题的途径:观察日常生活法,收集分析信息法,技术研究和技术实验法.【解答】伏特根据一位解剖学家关于“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论文,对青蛙进行试验,因此发明了“伏特电堆”的电池。发现问题的途径是技术研究和技术实验法。故答案为:C。7.【答案】B【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1、性质不同 科学是反映和认识客观的过程;而技术则是要有所发明、实现发明的手段;2、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旨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因而要解释因果性和揭示可能性;技术则关心“做什么”、“怎么做”,因而要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科学强调客观,是理性认识;而技术则反映了主体的价值取向,是实践认识;3、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主要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到理论,多采取抽象、概括、分析等方法,需要再现客体;而技术则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从理论到经验,多采取想象、综合等方法,需要建构客体;4、衡量标准不同 科学讲是非,要求符合实际;技术讲优劣,具有功利性。【解答】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所以选项中的③和⑤符合概念。故答案为:B。8.【答案】方法;技能;工具【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根据技术的定义进行解答。【解答】技术是在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方法、技能和工具。故答案为:方法;技能;工具。9.【答案】建造、发现、发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认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明确问题、检验作品、改进完善【知识点】工程方案设计;工程的实施;工程的测试与改进;工程成果发布与交流;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科学、技术与工程相互依赖,相辅相成。【解答】科学、技术与工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是:工程的核心是建造、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的核心是发明,联系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技术与工程促进人类认知的发展,增强了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程实践的步骤: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10.【答案】(1)科学家发现光纤及其传播光的原理;工程师设计并制造出光纤和内窥镜(2)科学、技术与工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内窥镜是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制成的,根据科学家与工程师在发明内窥镜的过程的贡献进行解答。【解答】(1)在内窥镜的发明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光纤及其传播光的原理;工程师设计并制造出光纤和内窥镜;(2)通过内窥镜的发明的过程,说明科学、技术与工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11.【答案】(1)①②;③④(2)C(3)A;B【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一般讲,科学活动是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研究、发现,或是对自己不知道的现象所进行的实验、验证、发现,这样的活动能够使人类或自己增长知识。例如:化学实验、望远镜观察天空、去某地考察地形地貌等。技术活动一般是指为实现某种科学目的或实现某个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例如:为了达到了解月球这一科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望远镜技术对月球进行观察、采用宇宙飞船技术登月、采用激光技术进行拍照等等。设计、制造、制作活动一般就是属于技术活动的范畴。例如:制作一个航模、学习或练习拍摄照片等.可以有个帮助理解的比喻,科学是电脑软件、技术就是电脑.【解答】(1)①中国天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属于体现技术活动。②中国天眼索网跨度500m,精度要求却达到2.5mm。面对这项复杂工程,我们研制出疲劳性能达到500兆帕的超高性能钢索。属于体现科学活动。③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公布“中国天眼”发现了2颗新脉冲星。属于体现技术活动。④中国天眼将在众多基础研究领域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属于体现科学活动。属于体现技术活动的有①②,属于体现科学活动的有③④。(2)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既是一位科学家,又是一位工程师。故答案为:C。(3)A 、中国天眼的建设确实是源于人类对探索宇宙的需求。B 、中国天眼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拥有先进的工程技术,如巨大的反射面制造和安装技术、高精度的定位和控制系统等。通过这些工程技术建成的天眼,使得人类能够接收到来自遥远宇宙的微弱信号,从而发现新的脉冲星。这体现了工程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工具和手段,进而促进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从有限到发现新天体的发展过程。C 、中国天眼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天文观测和科学研究,对宇宙探索方面的贡献巨大,目前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对人们日常生活改善方面的内容,所以 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虽然天眼的建设展示了强大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但这里的重点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对宇宙天体的观测和认知。改造自然通常涉及对地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改变,而天眼主要是用于探索宇宙空间,所以 D 选项不太合适。故答案为:AB。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5章 第1节 认识技术与工程同步训练一、课程达标1.下图中的装置是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耕犁——曲辕犁,主要使用人力和畜力。它的发明年代属于 ( )A.农耕时代 B.工业时代 C.信息时代 D.石器时代【答案】A【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 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得到不断地改变,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带给人们便利、快捷和舒适。【解答】农耕时代以畜力耕地,曲辕犁的发明年代属于农耕时代。故选 A。2. 中国“天眼”、神舟飞船、体育场馆、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 ( )A.结构 B.技术 C.工程 D.科学【答案】C【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解答】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大到“中国天眼”、“神舟”飞船,小到体育场馆、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工程。故答案为:C。3. “天网工程”是指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技术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的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项工程给百姓带来的好处的是 ( )A.保护了个人隐私权 B.提高了个人曝光率C.社会治安得到改善 D.美化了城市环境【答案】C【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 天网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天网工程整体按照部级-省厅级-市县级平台架构部署实施,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与融合性。【解答】“天网工程”是指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技术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的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项工程给百姓带来的好处的是社会治安得到改善 ;故答案为:C4. 设计学生眼镜镜框时进行了下列分析,其中不恰当的是 (A.要根据学生的头部尺寸来设计镜框尺寸B.要根据学生的身高来设计镜框的形状C.镜框材料要软硬适中,既要考虑舒适,又要考虑强度D.可设计多种款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答案】B【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设计学生眼镜镜框时进行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有:要根据学生的头部尺寸来设计镜框尺寸.镜框材料要软硬适中,既要考虑舒适,又要考虑强度.可设计多种款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解答】由分析知ACD都正确。B错误。设计镜框的形状与学生身高无关。故答案为:B。5.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A.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B.技术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C.技术增强了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D.技术促进了人类的认知发展【答案】C【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农业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通过杂交水稻技术,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例如,普通水稻品种每亩产量可能只有几百斤,而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可以达到千斤以上。这种产量的提升直接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解答】 A、技术虽然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例如,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情感问题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但还有其他诸多领域的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所以选项 A 错误。B、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贡献,没有涉及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内容。当然,杂交水稻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但这不是题干所主要体现的,选项 B 不符合题意。C、袁隆平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这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增强。通过技术手段,人们可以对农作物进行改良,充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从而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选项 C 正确。D、题干没有体现出杂交水稻技术促进了人类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一般涉及人类对知识、思维等方面的拓展,而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技术在解决粮食问题方面的作用,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二、能力提升6.伏特根据一位解剖学家关于“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论文,对青蛙进行试验,发现事实上并不是蛙腿带电,而是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产生的电流刺激了蛙腿导致肌肉收缩,伏特因此发明了“伏特电堆”的电池。伏特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 )。A.观察日常生活 B.收集与分析信息C.技术试验与技术研究 D.意外发现【答案】C【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发现问题的途径:观察日常生活法,收集分析信息法,技术研究和技术实验法.【解答】伏特根据一位解剖学家关于“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论文,对青蛙进行试验,因此发明了“伏特电堆”的电池。发现问题的途径是技术研究和技术实验法。故答案为:C。7.下列活动中,属于技术活动的有( )。①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②小明在实验室做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规律③科学家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④农学院的导师带领学生研究植物的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⑤小明给自己设计的小凳子进行承重测试⑥我国成功测量出中微子的混合参数A.③⑤⑥ B.③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1、性质不同 科学是反映和认识客观的过程;而技术则是要有所发明、实现发明的手段;2、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旨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因而要解释因果性和揭示可能性;技术则关心“做什么”、“怎么做”,因而要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科学强调客观,是理性认识;而技术则反映了主体的价值取向,是实践认识;3、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主要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到理论,多采取抽象、概括、分析等方法,需要再现客体;而技术则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从理论到经验,多采取想象、综合等方法,需要建构客体;4、衡量标准不同 科学讲是非,要求符合实际;技术讲优劣,具有功利性。【解答】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所以选项中的③和⑤符合概念。故答案为:B。8. 技术是在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和 。【答案】方法;技能;工具【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根据技术的定义进行解答。【解答】技术是在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方法、技能和工具。故答案为:方法;技能;工具。9.知识建构【答案】建造、发现、发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认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明确问题、检验作品、改进完善【知识点】工程方案设计;工程的实施;工程的测试与改进;工程成果发布与交流;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科学、技术与工程相互依赖,相辅相成。【解答】科学、技术与工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是:工程的核心是建造、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的核心是发明,联系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技术与工程促进人类认知的发展,增强了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程实践的步骤: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10.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内窥镜是医生用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仪器。它是工程师利用光纤及其传播光的原理制造的。反过来,内窥镜的应用又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有关人体的信息。(1) 科学家、工程师有不同的职责,在内窥镜的发明过程中,他们的研究成果分别是什么 (2) 上述材料说明了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1)科学家发现光纤及其传播光的原理;工程师设计并制造出光纤和内窥镜(2)科学、技术与工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内窥镜是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制成的,根据科学家与工程师在发明内窥镜的过程的贡献进行解答。【解答】(1)在内窥镜的发明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光纤及其传播光的原理;工程师设计并制造出光纤和内窥镜;(2)通过内窥镜的发明的过程,说明科学、技术与工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三、拓展创新11.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2016年,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启用,并于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①中国天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②中国天眼索网跨度500m,精度要求却达到2.5mm。面对这项复杂工程,我们研制出疲劳性能达到500兆帕的超高性能钢索。③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公布“中国天眼”发现了2颗新脉冲星。④中国天眼将在众多基础研究领域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1)以上说法中,属于体现技术活动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体现科学活动的有 。(2)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____(填字母,下同)。A.是一位科学家B.是一位工程师C.既是一位科学家,又是一位工程师D.只是一位技术员(3)中国天眼的建设和发现新脉冲星,说明了____。A.工程源自人类的需求B.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知的发展C.技术与工程改善了人们的生活D.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增强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答案】(1)①②;③④(2)C(3)A;B【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解析】【分析】一般讲,科学活动是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研究、发现,或是对自己不知道的现象所进行的实验、验证、发现,这样的活动能够使人类或自己增长知识。例如:化学实验、望远镜观察天空、去某地考察地形地貌等。技术活动一般是指为实现某种科学目的或实现某个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例如:为了达到了解月球这一科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望远镜技术对月球进行观察、采用宇宙飞船技术登月、采用激光技术进行拍照等等。设计、制造、制作活动一般就是属于技术活动的范畴。例如:制作一个航模、学习或练习拍摄照片等.可以有个帮助理解的比喻,科学是电脑软件、技术就是电脑.【解答】(1)①中国天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属于体现技术活动。②中国天眼索网跨度500m,精度要求却达到2.5mm。面对这项复杂工程,我们研制出疲劳性能达到500兆帕的超高性能钢索。属于体现科学活动。③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公布“中国天眼”发现了2颗新脉冲星。属于体现技术活动。④中国天眼将在众多基础研究领域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属于体现科学活动。属于体现技术活动的有①②,属于体现科学活动的有③④。(2)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既是一位科学家,又是一位工程师。故答案为:C。(3)A 、中国天眼的建设确实是源于人类对探索宇宙的需求。B 、中国天眼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拥有先进的工程技术,如巨大的反射面制造和安装技术、高精度的定位和控制系统等。通过这些工程技术建成的天眼,使得人类能够接收到来自遥远宇宙的微弱信号,从而发现新的脉冲星。这体现了工程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工具和手段,进而促进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从有限到发现新天体的发展过程。C 、中国天眼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天文观测和科学研究,对宇宙探索方面的贡献巨大,目前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对人们日常生活改善方面的内容,所以 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虽然天眼的建设展示了强大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但这里的重点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对宇宙天体的观测和认知。改造自然通常涉及对地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改变,而天眼主要是用于探索宇宙空间,所以 D 选项不太合适。故答案为:AB。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5章 第1节 认识技术与工程同步训练(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5章 第1节 认识技术与工程同步训练(教师版).docx